- 1.60 MB
- 2021-04-18 发布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才流动频繁,“朝秦暮楚”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其相关因素主要有( )
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②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③诸侯为争雄称霸,重视人才 ④礼崩乐坏,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B.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C.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D.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3.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4.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科任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甲 B.乙 C.丙 D.丁
5.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6.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为了加强皇权而打击诸侯势力
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
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挥 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8.下列人物中主张把伦理道德和理气结合起来,指出用道德理性支配和指导人们行为的是( )
A.孔子 B.朱熹 C.李贽 D.顾炎武
9.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 )
A、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
B、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
C、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
D、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10. 《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11.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 )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2.王守仁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主要表现在( )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
③知行合一 ④“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④
13. 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14.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15.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16. 黄宗羲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下列与他有关的是( )
A.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害”的结论
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主思想
C.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
D.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是“万世之至论”
17. 以下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印刷术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 火药将欧洲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C. 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 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18.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上始终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构建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 缺乏理性精神 B. 求善而不存真
C.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 落后于西方国家
19.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 )
A. 篆书 B. 隶书 C. 草书 D. 楷书
20. 下列哪一幅书法作品最有可能出自柳公权之手( )
21. 下列关于山水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山水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名山大川为描绘内容 B. 一般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讲究布局构图 D. 写景是山水画的灵魂
22.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A. 楚辞、宋词、唐诗、汉赋 B. 汉赋、唐诗、宋词、楚辞
C. 楚辞、唐诗、宋词、汉赋 D. 楚辞、唐诗、宋词、汉赋
2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发展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24. 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
25.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班 级 : 高 二 ( ) 班 姓 名 : 座 号 :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答题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下表或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材料五 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2分)。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4分)
(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6分)
(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4分)
27.(14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8分)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维新思想一览表
人物
著作
部分观点摘录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天下大同”、“言民权”、“托古改制”……
梁启超
①
“伸民权”、“设议院”“兴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②
《仁学》
“仁以通为第一义”、“宣扬维新”、“破处等级,冲破网罗”……
严复
《天演论》
③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此以后”中的“此”的具体史实。在“此”前后外国的渗透方式有何变化?(4分)
(2)将表中序号所标注的内容填写完整。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10分)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B
B
B
D
B
A
C
C
C
C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A
C
C
A
C
B
A
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1)为政以德(或以德治国、以德治民);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或得民心者得天下。)(可以任答两点)(2分)
(1)(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形成和巩固。(4分)
(3)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源;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使国君接受和实践儒家思想。(6分)
(4)反对君主专制(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倡经世致用;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思想。(6分)
(5)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精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对儒家思想应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言之有理即可)(4分)
27.(1)地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处于绝对优势);(2分)
(2)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2分)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2分)
(3)原因: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专制集权统治严重束缚科技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同西方缺乏交流;古代中国重人文、轻技术的传统不利于科技发展;重农抑商传统政策阻碍科技发展;中国传统科技结构自身缺陷的制约,过分强调实用性,缺乏理论性。(8分)
28.(1)史实: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分)
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2分)
(2)序号:①《变法通议》(1分)②谭嗣同:(1分)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2分)
特点:将中国传统思想(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学说(进化论)结合起来(3分);把救亡图存的爱国要求和资产阶级的利益相结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