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8.00 KB
- 2021-04-17 发布
涿鹿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班级类型:理科班;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 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51分,第Ⅱ卷49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 :23 Zn: 65 Mn: 5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1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2.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如果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把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跟比色 卡对照,溶液的pH测得值为8,则该溶液的实际pH( )
A.大于8 B.小于8 C.等于8 D.小于7
3.将0.1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OH-)和c(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4. 下列事实能说明HNO2为弱电解质的是( )
①0.1 mol/L HNO2溶液的pH=2.1 ②常温下NaNO2溶液的pH>7
③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时,灯泡很暗 ④HNO2溶液和KCl溶液不发生反应
⑤HNO2能与碳酸钠反应制CO2 ⑥HNO2不稳定,易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⑥ D.①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Al2(SO4)3溶液的pH增大。
B.室温下,CuSO4溶液pH<7,因此向纯水中加入CuSO4会抑制水的电离。
C.Na2SiO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的成分是SiO2。
D.相同温度下,AgCl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6.下列各种情况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
A.pH=7的溶液中:Fe3+、Cl-、Na+、NO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Na+、CO、Cl-、K+
C.pH=1的溶液中:NH、Cl-、Cu2+、SO
D.无色溶液中:Al3+、HCO、、I-、K+
7.常温下a mol/L稀氨水和b mol/L稀盐酸等体积混合,对混合后溶液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若a<b,则c(OH-)<c(H+) B.若a=b,则c(NH4+)=c(Cl―)
C.若a>b,则c(NH4+)>c(Cl―) D.若a>b,则c(OH-)>c(H+)
8. 25℃时,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mol/L的Ba(OH)2溶液,③pH=5的NH4NO3 溶液,④pH=10的Na2S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0:109:104 B.1:5:5×109:5×108 C.1:20:109:1010 D.1:10:109:1010
9.下列化学(或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NaHS溶液存在电离平衡:HS-+H2OS2-+H3O+
B.用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水垢:CO32- + CaSO4 === CaCO3 + SO42-
C.Ca(OH)2在水溶液中电离:Ca(OH)2 === Ca2++2OH-
D.将明矾放入浑浊的河水中,可使水澄清:Al3++3H2O=== Al(OH)3↓+3H+
10.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滴定的
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P点(两曲线交点)时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11.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 ).
A.11∶1 B.9∶1 C.1∶11 D.1∶9
12. 现有常温下的四份溶液:①0.01 mol/L CH3COOH溶液;②0.01 mol/L 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
④pH=12的NaOH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③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将①④混合,若c(CH3COO-)>c(H+),则混合液一定呈碱性
C.将四份溶液分别稀释到原体积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D.将②③混合,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13.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 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a<4,则A、B都是弱酸
②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③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
④A、B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在25 ℃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c(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
C.c(Na+)>c(CH3COO-)>c(OH-)>c(H+) D.c(CH3COO-)>c(Na+)>c(H+)>c(OH-)
15.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B.在含有浓度均为0.001 mol·L-1的Cl-、I-的溶液中缓慢加入AgNO3稀溶液,首先析出AgI沉淀
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D.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0-11mol·L-1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浓度为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 )。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c(NH)=c(CH3COO-)
17.25 ℃时,在25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中逐渐加入0.2 mol·L-1 CH3COOH溶液,混合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A.a=12.5,且混合溶液pH=7
B.对应曲线上E、F之间的任何一点,溶液中都有
c(Na+)>c(CH3COO-)>c(OH-)>c(H+)
C.K点时,c(CH3COO-)+c(CH3COOH)=2c(Na+)
D.P点时,c(CH3COO-)>c(Na+)>c(H+)=c(OH-)
18.下表是在相同温度下三种酸的一些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酸
HX
HY
HZ
浓度(mol/L)
0.1
0.5
1
1
1
pH值
3.53
3.12
3.05
2.52
1
电离常数
Ki1
Ki2
Ki3
Ki4
Ki5
A.Ki1>Ki2>Ki3 B.Ki5>Ki4>Ki3
C.NaZ溶液中c(H+) = c(OH-) D.HX + Y- === HY + X-
19.液氨和水类似,也能电离:NH3+NH3NH4++ NH2-,25℃时,其离子积K=l.0×l0-30。现将2.3g金属钠投入1.0 L液氨中,钠完全反应,有NaNH2和H2产生,则所得溶液中不存在的关系式是(设温度保持不变,溶液体积为1L)( )
A.c(Na+) = c(NH2-) B.c (NH4+) = 1×10-29mol/L
C.c(NH2-) > c (NH4+) D.c(NH4+)∙c(NH2-) = l.0×l0-30
20.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离子积常数关系为:KW(B)>KW(A)>KW(C)>KW(D)
B.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固体,可以从C点到D点
C.B点对应的温度下,pH=4的硫酸与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7
D.升高温度可实现由C点到D点
21.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若将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三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③>①>②
22.下图表示的是难溶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H=3时溶液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3+
B.若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可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
C.若分离溶液中的Fe3+和Cu2+,可调节溶液的pH在4左右
D.若在含有Cu2+和Ni2+的溶液中加入烧碱,Ni(OH)2优先沉淀
第Ⅱ卷(共49分)
23. (每空2分,共8分)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图: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表得:
BaSO4(s)+4C(s) 4CO(g)+BaS(s) ΔH1=+571.2 kJ·mol-1 ①
BaSO4(s)+2C(s) 2CO2(g)+BaS(s) ΔH2=+226.2 kJ·mol-1 ②
(1)气体用过量的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________。
(3)反应C(s)+CO2(g) 2CO(g)的ΔH=________kJ·mol-1。
(4)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24..填空( 共13分 其中只有 (3) 中每空2分,其他每空1分)
(1)一定温度下,向1 L 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0.1 mol CH3COONa固体,则醋酸的电离平衡 向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的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其中存在的主要溶质微粒是NH3·H2O。
已知:a.常温下,醋酸和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均为1.74×10-5 mol·L-1;
b.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则CH3COONH4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下同),NH4HCO3溶液呈________性, NH4HCO3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离子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99 ℃时,KW=1.0×10-12 mol2·L-2,该温度下测得0.1 mol·L-1Na2A溶液的pH=6。
①H2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该温度下,将0.01 mol·L-1H2A溶液稀释到20倍后,溶液的pH=________。
③体积相等、pH=1的盐酸与H2A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产生的氢气________。
A.盐酸多 B.H2A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④将0.1 mol·L-1H2A溶液与0.2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6分,每空2分)在化学分析中,常需用KMnO4标准溶液,由于KMnO4晶体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因而很难直接配制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实验室一般先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晶体,粗配成大致浓度的KMnO4溶液,再用性质稳定、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基准物质草酸钠对粗配的KMnO4溶液进行标定,测出所配制的KMnO4溶液的准确浓度,反应原理为:
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
以下是标定KMnO4溶液的实验步骤:
步骤一:先粗配浓度约为0.15mol/L的KMnO4溶液500mL。
步骤二:准确称取Na2C2O4固体mg放入锥形瓶中,用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硫酸酸化,加热至70~80℃,用步骤一所配KMnO4溶液进行滴定。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三: 。
步骤四:计算得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左图为整个过程中可能使用的仪器的部分结构(有的仪器被放大),
30
20
15
10
5
25
D
21
22
23
10
0
-10
20
C
B
A
E
F
G
A图中液面所示溶液的体积为 mL,用上述四种仪器中的某种测量某液体的体积,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MmL,若M>N,则所使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标号)。
(2)该滴定实验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3)步骤二中滴定操作图示(上右图)正确的是 (填编号)。
(4)步骤二的滴定过程温度变化并不明显,但操作过程中发现前一阶段溶液褪色较慢,中间阶段褪色明显变快,最后阶段褪色又变慢。试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分析,溶液褪色中间明显变快,最后又变慢的原因是 。
(5)请写出步骤三的操作内容 。
(6)若m的数值为1.340g,滴定的KMnO4溶液平均用量为25.00mL,则KMnO4溶液的浓度为
mol/L。
(7)若滴定完毕后读数时俯视,则实验误差为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6.(12分,每空2分).A、B、C、D、E五种溶液分别是NaOH、NH3·H2O、CH3COOH、HCl、NH4HSO4中的一种。 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
①B、D均能与pH=3的A溶液反应,当它们以等物质的量混合时均能恰好反应,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前者呈酸性,后者呈中性;
②浓度均为0.1mol·L-1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回答下列问题:
(1)E是 ;
(2)用水稀释0.1 mol·L-1B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填写序号) 。
a. b. c.c(H+)·c(OH-) d.n(OH-)
(3)pH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E,分别与镁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镁粉,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反应所需要的时间E>A
b.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E
c.参加反应的镁粉物质的量A=E
d.E溶液里有镁粉剩余
(4)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B和C混合后溶液,升高温度
(溶质不会分解)溶液pH随温度变化如右图中
曲线(填写序号) 。
(5)②中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若室温下,向0.01mol·L-1 C溶液中滴加0.01mol·L-1 D溶液至中性,得到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高二化学月考答案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A
D
D
D
C
A
D
D
B
D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总分
答案
D
A
D
C
B
A
B
C
C
23、(每空2分,共8分)
(1) S2-+H2OHS-+OH- HS-+H2OH2S+OH-(可不写)(2分)
(2) 2.7×10-3 (2分)
(3) +172.5(2分)
(4) 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的高温(2分)
24、(共13分)
(1) 逆 (1分)、 不变(1分)
(2) 中 (1分)、 碱 (1分)、 NH(1分)
(3)①H2A===2H++A2-(2分)
②3 (2分)
③C (2分)
④c(NH)>c(A2-)>c(H+)>c(OH-)(2分)
25.(每空2分,共16分)
(1)28.0 (2分) C (2分)
(2)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分)
(3)E (2分)
(4)中间生成的Mn2+为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变快;后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慢。(2分)
(5)重复步骤二两到三次。 (2分)
(6)0.1600 (2分)
(7)偏高 (2分)
26.(每空2分,共12分)
(1)CH3COOH (2分)
(2)a (2分)
(3)c (2分)
(4)④ (2分)
(5)NH4++H2ONH3·H2O+H+(2分)
c(Na+)> c(SO42-)>c(NH4+)>c(OH-)=c(H+)(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