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MB
- 2021-04-17 发布
www.ks5u.com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度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8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2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答题卡上交。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8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选项位置填涂。(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呼中(北纬51°14′—52°25′,东经122°39′-124°21′),坐落于大兴安岭最高峰伊勒呼里山北麓。年平均气温-4.3℃,历史最低气温达-53.2℃,是我国气象记录的最低值,无霜期仅有80余天,因而得名“中国最冷小镇”。图1为“呼中雾凇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2
图1
1.雾凇多形成于寒冷的夜间,图2中利于雾凇形成的是
A.a减弱 B.b增强 C.c增强 D.d减弱
2.呼中成为中国最冷小镇,主要是因为
①纬度较高 ②无霜期长 ③海拔较高 ④夏季气温最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12月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照片显示,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如果你把头向左边倾斜,你从这张照片上会清楚地看到太阳的两只眼睛、鼻子、嘴以
及颧骨(图3)。科学家表示,两只眼睛是太阳耀斑活跃的区域。据材料回答3~4题。
3.耀斑出现于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4.耀斑爆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诱发地震和海啸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图3
D.赤道地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
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行星
距太阳
(地球=1)
质量
(地球=1)
体积
(地球=1)
表面平均温度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主要大
气成分
地球
1.00
1.00
1.00
22℃
23小时56分
1.0年
氮、氧
火星
1.52
0.11
0.15
-23℃
24小时37分
1.9年
二氧化碳
5.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6.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太阳系天体,因为两者
A. 表面平均温度相同 B. 自转、公转周期相同
C. 与太阳距离适中 D. 都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代表岩石圈的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8.下列关于各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一定是水圈
B.②圈层一定是大气圈
C.①②③圈层彼此独立,互不联系
D.⑤圈层厚薄不均,是由岩石组成的
读右上图“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9题。
9.该河流上游段(a处以上)的剖面图最有可能是
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10--12题 。
10.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高层大气
11.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
A. 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B. 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 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
D. 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1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 Ⅰ层顶部 B. Ⅱ层底部
C. Ⅱ层中部 D. Ⅲ层
13.大气中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成分是( )
A. 氧气 B. 臭氧 C. 二氧化碳 D.水汽和固体尘埃
14.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 大气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 D. 太阳辐射
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15--16题。
15.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氧B. 水圈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圈层
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 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16.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A. 氧和氮 B. 氢和氦 C. 氢和氮 D. 氧和氢
城市和郊区之间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
图,据此完成下列17--18题。
17.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的情况可能是( )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18.若要在图中区域建一座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 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每年7、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作物存活率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2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C. 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D.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2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A.恒星、卫星 B.恒星、星云 C.行星、彗星 D.流星、恒星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23-24题。
23.有关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④<② D. ④>③
24.图中①、②、③、④气温最高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下图中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上图海陆间热力环流相符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上,据此完成下列26题.
26.地球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
A. 日地距离适中B.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C. 有大气层的存在D. 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
27.给地球提供能量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据此,回答28--29题.
28、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A.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
B.太阳能量来源于强劲的太阳风
C.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D.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其他行星多
29、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水能 ④核能 ⑤风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0.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的三个层次从里到外依次是( )
A.光球、日冕、色球层 B、日冕、色球、光球层
C.光球、色球、日冕层 D.日冕、光球,色球层
3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有( )
①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 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降水量异常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第32题。
32.下列过程或地貌主要由a作用带来的是
A B C D
读下图,完成33~34题。
33.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4.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读某扇形地貌示意图,回答35~36题。
35.图中扇形地貌为( )
A.河流堆积地貌 B.海水侵蚀地貌
C.河流侵蚀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
36.下列有关M处到N处地理事物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势越来越低 B.地势越来越平坦
C.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 D.河水流速越来越慢
右图中第一幅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第二幅是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中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据此回答37~38题。
37.“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喷出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岩浆侵入作用
38.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读右图,回答39~40题。
39.该种地貌( )
A.迎风坡坡度陡 B.背风坡坡度缓
C.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D.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40.下列省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 )
A.黑龙江 B.新疆 C.四川 D.山西
第II卷(20分)
二、综合题(3小题,共20分)
41. 36.如图是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有关要求.(6分)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辐射:
① 1分④ .1分
(2)图中⑥辐射代表大气的 作用(1分)
(3)图中③⑤表示大气的 作用,根据此原理解释为什么晴天白天的温度高于阴天白天的温度 .3分
42.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太阳系中既属于地外行星,又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__(填字母),
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________________(填天体名称)。
(2)若地球在 H 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3)地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有_______________存在。
4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6分)
(1)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 →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 ____→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力环流。(6分)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度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选项的字母涂黑。(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C
D
C
C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B
D
A
B
C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D
C
A
A
D
A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D
B
A
C
C
A
D
B
二、综合题(20分)
41.(6分)
(1)①太阳辐射 ④ 地面辐射; (每空1分,共2分)
(2)保温. (每空1分)
(3)削弱. (每空1分)
阴天的白天,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所以温度低于晴天的温度. (每空2分)
42.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 D,月球 (每空1分合计4分)
(2) A (每空2分)
(3) 生命 (每空2分)
43 (6分)
(1)空气上升或下沉 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