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2.00 KB
- 2021-04-17 发布
www.ks5u.com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喀斯特地貌 ②可溶性 ③峰林 ④溶洞 ⑤石钟乳 ⑥深而陡 ⑦槽形 ⑧冲积平原 ⑨干旱 ⑩西北
⑪风蚀蘑菇 ⑫堆积地貌 ⑬沙丘 ⑭海浪 ⑮海蚀柱 ⑯宏观地貌 ⑰相对高度 ⑱坡度 ⑲阳坡 ⑳迎风坡
素养突破
区域认知——以地貌的区域差异为例
1.区域认知概述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区域是认识地球表层的基本单位;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与联系,比较区域差异与区域分异规律;这些差异与联系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区域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区域、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具有一定的全球视野。
使用区域地图;加强空间定位;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加强区域的对比与分析;利用乡土素材;进行区域调查;发现和解决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依据区域优势,服务区域发展。
2.中国著名地貌景观分布
地貌类型
著名景观
喀斯特
地貌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路南石林,贵州荔波、织金洞、龙宫,重庆武隆,广西桂林山水,广东七星岩,湖南黄龙洞,辽宁本溪水洞等
丹霞地貌
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等
峡谷地貌
长江三峡,雅鲁藏布大峡谷等
黄土地貌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塬、墚、峁、沟谷地貌
海岸地貌
台湾野柳,海南南天一柱,浙江潮音洞等
风沙地貌
在新疆、甘肃西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广泛分布着雅丹地貌、沙丘、风蚀柱、风蚀城堡等风沙地貌,著名的景观有新疆楼兰古城雅丹地貌、新疆乌尔禾魔鬼城、甘肃敦煌雅丹地貌等
火山地貌
黑龙江五大连池、云南腾冲火山群、黑龙江镜泊湖、内蒙古阿尔山、长白山天池等
【迁移应用】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完成(1)~(2)题。
(1)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地下“神宫”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
(2)下列有关我国著名景区与所在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路南石林—湖南 B.武隆喀斯特—贵州
C.七星岩—广东 D.织金洞—云南
答案 C
解析 路南石林位于云南;武隆喀斯特位于重庆;七星岩位于广东;织金洞位于贵州。
综合实践
地理论文撰写
1.题目:地形对中国高铁线路建设的影响
2.搜集资料
(1)中国高铁发展现状;(2)中国地形图;(3)中国高铁网;(4)典型高铁线路建设;(5)中国高铁发展规划。
3.专家咨询
[展示与评价] 地形对中国高铁线路建设的影响
1.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1)线路长度居世界第一;(2)高铁建设发展迅速;(3)高铁技术最全面的国家;(4)高铁客运量发展迅速;(5)发展最为迅速的交通运输方式。
2.高铁网布局特点
(1)东部密集,西部稀疏;(2)平原密集,山区稀疏;(3)多个省区高铁网已经形成;(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高铁网极为稀疏。
3.地形对高铁建设的影响
(1)地形是影响高铁布局的重要因素;(2)桥梁和隧道是高铁线路布局的重要形式;(3)高铁线路以直线为主,弯曲度小。
自我评价:通过本次论文撰写,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增强了地理实践力。
教师点评:本论文对我国高铁建设进行了归纳总结。地形对高铁建设的影响应再丰富些。
方向与建议
1.选择最新高铁或其他重大交通工程,分析地形对该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
2.调查家乡地貌,撰写地貌论文。
3.搜集特殊地貌景观图片,说明其景观特点及成因。
展示与评价 略。
专题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征
地形部位
等高线弯曲,向高值弯曲
山谷
等高线弯曲,向低值弯曲
山脊
等高线闭合,中低周高
盆地(洼地)
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
山地(山峰)
等高线重叠
陡崖
连接两条山谷线和山脊线
鞍部
2.判断地形类型
>500米
200~500米
<200米
四周高,
中部低
等高线
密集
内部稀疏,
边缘密集
等高线
较为密集
等高线
稀疏
山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3.判断坡度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4.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n-1)d≤H<(n+1)d
注: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5.水系形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迁移运用】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图中M处地形的相对高度为( )
A.508米 B.264米
C.198米 D.369米
答案 D
解析 图中M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根据陡崖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可算出相对高度为300≤H<500,故D项正确。
(2)M处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为( )
A.跳水运动 B.漂流运动
C.攀岩运动 D.滑雪运动
答案 C
解析 图中M处为陡崖,最适宜开展攀岩运动,C项正确。
(3)若在A处建火情瞭望台,不能观测到的地点是( )
A.图中两城镇 B.隧道口F处
C.陡崖的崖顶 D.山坡D处
答案 B
解析 图中隧道口F处与A处之间等高线上疏下密,坡度上缓下陡,为凸坡,不能观测到,B项正确。
专题二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资料1 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
1.山峰坡度陡、土层薄,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并导致荒漠化(石漠化)。
2.喀斯特峰丛山地植被少,土层薄,降雨时,地表径流容易在地表低洼处汇集,形成洪涝;喀斯特峰丛山地岩石裂隙、地下漏斗、地下暗河发育,地表不易储水。
资料2 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重建
1.喀斯特峰丛峰高坡陡,地形复杂,可发展立体农业,根据不同的高度和坡度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业。顶部地区,山崖陡峭,应保持生态环境,发展水源林,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山腰处,坡度较大,可发展经济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山麓地区,峰丛之间的洼地,地形起伏小,可发展经济作物或种植粮食作物。
2.喀斯特地貌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小且分散,环境承载力小,环境压力大,将一部分居民迁出,有利于减轻当地环境压力,有利于自然环境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收入,改善生态条件。
【迁移运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乱石缝地整理是一种土地整理方式,它是通过爆破,取出土中露出地表的石块,同时取石砌坎,碎石垫底,铺上秸秆,回填土方,归并田间地角零星地,并进行沟渠、林、路的配套设施建设。
(1)简述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为减轻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进行乱石缝地整理。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
答案 (1)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保水性差;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2)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通过平整土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减缓地块坡度,降低耕作难度; 通过地表碎石垫底、铺上秸秆,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减少径流,降低流速,从而减缓水土流失;同时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生产。
解析 第(1)题,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土壤贫瘠、地表崎岖、水土流失严重等方面分析。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显著,峰丛众多,地形崎岖,平地少,耕地面积少;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下渗明显,地表存水难,不利于灌溉,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第(2)题,取出土中露出地表的石块,可以增加地块中土壤比例,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便于耕作;地表崎岖不平,通过平整土地可以减缓地块坡度,增加耕地面积,降低耕作难度,减缓水土流失;通过地表碎石垫底、铺上秸秆,可增加雨水的渗透,减少径流,降低流速,同时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生产。
(2017·浙江4月选考)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1)~(2)题。
(1)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核心素养定位
学业质量标准
根据景观图判断地貌类型,体现了综合思维;根据地貌特点判断聚落的分布,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利用景观图判断地貌类型,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2;根据地貌特征判断聚落的分布,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2。
答案 (1)B (2)B
(2019·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2)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核心素养定位
学业质量标准
以水库建设为背景,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影响地貌的主导因素,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根据山前平原的位置特征,判断地貌类型及成因,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2;根据区域特征分析地质作用,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3。
答案 (1)B (2)C
相关文档
- 高中英语Unit3Ahealthylife单元要2021-04-17 21:05:4029页
- 2020版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10化学2021-04-17 21:05:023页
- 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2020届高三2021-04-17 21:01:4121页
- 2020版高中政治课时作业12第三课我2021-04-17 21:01:326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021-04-17 20:59:466页
- 语文(心得)之让高中学生在写作课上动2021-04-17 20:59:395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32021-04-17 20:58:301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2021-04-17 20:58:174页
- 2019高中生物 第一章 走近细胞 1内2021-04-17 20:57:392页
- 高中语文精品课件 兰亭集序 第1课2021-04-17 20:57:35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