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8.64 KB
- 2021-04-17 发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7年5月14日0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这是我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据此完成1~2题.
1. 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所探测的天体属于
A. 星云 B. 恒星 C. 行星 D. 卫星
2. 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并不是因为
A. 日地距离适中 B.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 地球自转周期适宜,昼夜温差较小 D. 日照条件稳定,不断供应地球能量
3.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8号19:00,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中国赛上海站勇士队vs森林狼队的比赛如期举行。家住莫斯科(东二区)的勇士球迷打开电视收看全场直播的最晚时间是
A. 10月8日12:00 B. 10月8日14:00 C. 10月7日13:00 D. 10月8日13:00
巴厘岛阿贡火山自2018年6月27日晚开始持续喷发,喷发的火山烟尘高达2500米以上,形成壮观的火山烟柱。下图示意火山景观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4~6题。
4. 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 ②与③交界处 B. ②层内部 C. ①与②交界处 D. ③与④交界处
6. 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表气压升高 B. 地表气压降低
C. 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 D. 地表大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
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据此完成7-9题。
7. 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④地转偏向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图中风带c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9. 图中与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有关的是
A. Ⅱ气压带和a风带 B. Ⅲ气压带和b风带 C.Ⅱ气压带和b风带 D. Ⅲ气压带和c风带
下图为某地因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甲、乙为近地面两地,读图回答10~11题。
10. 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压:①<②<③ B. 气温:甲地<乙地
C. 气流:乙地流向甲地 D. 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
11. 关于右图中①、②、③、④各点气压高低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点气压最高 B. ②点气压最高 C. ③点气压最高 D. ④点气压最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13. 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实际调查发现④处附近有世界性的大渔场,在此交汇
的洋流可能是
A.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
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
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下图甲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甲) (乙)
16.乙图景观与甲示意图中外力作用序号一致的是
A.② B.③ C.④ D.⑤
17.下列成语与其外力作用及数码对应正确的是
A.水滴石穿——侵蚀作用——① B.山崩地裂——风化作用——③
C.泥沙俱下——搬运作用——④ D.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⑤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8~19题。
18.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这首诗描述的是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规律
19.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光照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20.如图示意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 B.甲表示亚洲、欧洲、拉丁美洲
C.乙表示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D.乙表示北美洲、非洲、中东
21.中国科学院发表《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a
b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图,完成22~23题。
22.右图中最可能表示高级住宅区的是
A.甲处 B.a处
C.b处 D.c处
23.下列关于该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心商务区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 B.工业区的分布主要考虑交通因素
C.住宅区是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 D.便利的交通是卫星城的形成条件之一
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
A.逆城市化现象 B.再城市化现象 C.郊区城市化现象 D.大量卫星城
25.若图乙中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乙中b地最可能
A.位于旧城中心区 B.位于远郊地区
C.位于新兴工业区 D.位于城市环形道路沿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题(本题共5题,共50分)
26.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甲)和太阳光照图(图乙),回答问题(10分)。
(甲) (乙)
(1) 图乙所示节气是北半球 ____ ,此时地球公转到图甲中______处,再过一周左右,地球将运行到公转轨道的 ____ (近日点或远日点),公转速度较____(快或慢)。
(2) 乙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此后一周,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____ 。
(3) 乙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____ ,B点的夜长为 ____。
(4)甲图中,当地球从④公转到②时,银川(38°N)正午时人影长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
2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从性质上看,左图中B是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地。
(2)右图中天气系统F从气压分布状况上是___________,从气流状况上是______________,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____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__________天气。
(3)左图中的天气系统为________,目前正向_____方向移动。该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
28. 读下图是东亚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海洋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 循环,水循环各环节中①是 ,②是 。
(2)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简述该地貌的成因 。
(3)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
(4)该地区预修建一条地下隧道,若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 (填甲或丁),并简述
其理由
(5)图中戊岛屿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下图
(1)上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
(2)根据上图所示的信息,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上图中①、②两地中的 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
(4)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上图的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_______地。在该处建设新厂对环境影响的利、弊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某季节风向分布示意图和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问题。(10分)
(1)据左上图信息判断此时应为北半球 季,南京市位于图中D位置,此季节南京市的盛行风向是 ,在其影响下的气候特点 。
(2)右上图的气候类型对应左图中的 地(填字母),该地冬季受 风影响,气候特征是 ;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相对应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从A到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从B到D再到F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C B D B A 6-10 C D A B C
11-15 B A C A B 16-20 C A B D C
21-25 A B B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共50分)
26.(11分,每空1分)
(1)夏至日 ① 远日点 慢
(2)(23.5N ,150E) 昼长夜短 昼渐短夜渐长
(3)12 12 (4)变短
27. (9分,每空1分)
(1) 冷 C
(2) 高压 反气旋 北 晴朗
(3) 暖锋 北 连续性降水或雾
28. (14分)
(1)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1分)
(2)山岭(1分)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山岭。(2分)
(3)冲积扇(洪积扇)(1分) 地势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2分)
(4)丁(1分)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2分)。
(5)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2分)
29. (7分,每空1分)
(1)① (2) 郊区吹向城市
(3)① 调节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
(4)② 利:避免大气污染市区 弊: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
30. (10分,每空1分)
(1) 冬季 西北(偏北) 寒冷干燥
(2) C 西(西南) 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季风
(3) 从沿海到内陆 从赤道到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