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4.00 KB
- 2021-04-17 发布
专题8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与殖民主义的罪恶见证
[知识框架]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b)
时间
航海家
支持者
航路
航向
意义
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王室
欧洲到非洲
东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王室
欧洲到美洲
西
发现美洲新大陆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
(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
(2)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连接通道。
(3)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二、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c)
1.扩张的方式: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
2.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
①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②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2)对殖民国家:对西欧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但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三、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加试——选修六)
1.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见证地及殖民主义的罪恶加试——(b)
(1)背景:15世纪中期~19世纪,罪恶的奴隶贸易。
(2)概况
①位置:非洲最西,距北美最近,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是进入非洲的天然跳板,连接非洲与欧、美大陆海上航线的重要枢纽。
②历史:从1444年历经荷兰、葡萄牙、法国、英国的争夺,到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
③作用:贩卖黑人奴隶的中转站与集散地,黑奴贸易的枢纽。
(3)代表建筑——奴隶堡
①时间:18世纪,荷兰殖民者修建,戈雷岛的标志性建筑。
②作用:关押、屠杀、交易黑奴的场所。
③警示:近代血腥奴隶贸易的直接见证。
2.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加试——(c)
戈雷岛曾经是罪恶的奴隶贸易集散地,是人类黑暗历史和残暴罪行的见证,属于有特殊内涵,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将这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的是要时刻提醒人们牢记历史,从中汲取教训,防止类似的罪恶、暴行重演。
四、“蒸汽”的力量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b)
(1)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条件
①市场(市场的扩大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海外市场扩大——殖民扩张与掠夺;国内市场的扩大——圈地运动。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资本:殖民贸易和掠夺。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b)
(1)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英),手摇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英),水力纺纱机。
(2)动力:1785年,瓦特(英),改良蒸汽机。
(3)交通:1807年,富尔顿(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英),蒸汽机车。
五、走向整体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b)
(1)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条件
①资金: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②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逐渐成熟。
③技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b)
(1)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2)发源地:美国和德国。
3.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b)
(1)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等。
(2)贝尔:发明了电话机。
(3)本茨:和戴姆勒一起发明了汽车。
(4)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一、全球视野下的资本主义市场
1.世界市场的内涵
(1)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从国内→国际;从区域贸易→世界贸易)。
(2)交通运输多样、快捷(从人力→蒸汽机→内燃机→电力;人力传递信息→电报、电话→互联网)。
(3)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4)市场资本总额、贸易总额持续快速增长。
(5)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银行、交易所、商业公司、垄断公司)。
(6)贸易中心不断变化(区域贸易→世界贸易;地中海为中心→大西洋为中心;由英国→美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人口的流动。
③资本的流通。
④殖民扩张与掠夺。
3.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显著特点
主要途径
世界市场进程
与中国的关联
雏形阶段
明清:“海禁”
工场手工业时期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
商业资本
暴力手段残酷掠夺
殖民扩张和掠夺
、 闭关锁国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凭工业优势输出商品,扩大市场
武力与不平等贸易结合
基本形成
鸦片战争;中国卷入世界市场;西学东渐;中国近代化开端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凭借资本在经济上控制世界市场
武力与资本输出相结合瓜分世界
最终形成
资本输出;瓜分狂潮;中国民族觉醒
4.唯物史观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总体而言:不公正、不平等
在世界市场中,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占主导地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其经济附庸(宏观视角)。
(2)对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角度)。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双重作用: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贫困、屈辱(道德角度);另一方面瓦解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客观作用)。
(4)对世界: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不同类型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全球视野)。
5.塞内加尔政府修复戈雷岛的意图加试
(1)牢记历史,通过在原西印度公司旧址上建立海上博物馆和修复奴隶堡反映历史。
(2)借鉴历史,通过戈雷岛的历史实现同西方的对话、互谅和思想交流。
(3)展望未来,历史对现实的启示,人类和睦相处和和平发展。
1.(考向:主干知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影响)
(2017·11月浙江选考)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点拨 传统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需要开辟新航路,故A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故B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快速形成,故C错误。新航路又被称为“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各民族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故答案为D。
答案 D
2.(考向:历史解释·世界贸易时空分布成因)
(2017·4月浙江选考·9)下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商业革命”的兴起
点拨 从材料信息看,世界贸易涉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也就是工业革命前世界贸易的状况。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的发展,与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商业革命”的兴起有关。这一时期,由于没有出现蒸汽轮船,远洋运输业不可能迅猛发展,故本题选A项。
答案 A
3.(考向:历史理解·工业技术发明与交通发展)
(2016·10月浙江选考)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铁路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 )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点拨 “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柏油马路”是关键信息,这明显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的运用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备考感悟]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解读,史论结合得出历史结论是本考点常用的命题形式,通过特定时空定位考查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是常见的命题切入点。
1.(2017·9月湖、衢、丽高三质量检测)新航路开辟使欧洲掀起一场“商业革命”,其中大西洋沿岸取代原来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枢纽。以下属于欧洲新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有( )
①里斯本 ②塞维利亚 ③安特卫普 ④伦敦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里斯本、塞维利亚、安特卫普、伦敦均在大西洋沿岸,所以均属于欧洲新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
2.(2017·温州选考评估)有学者认为:“从美洲传到东半球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品种则更多,有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辣椒、棉花、烟草、可可豆、菠萝、木瓜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东半球”经济发展的落后
B.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
C.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各地区的联系
D.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根据题干材料“从美洲传到东半球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品种则更多”可知物种的交流频繁,很多美洲的物种传到世界各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各地区的联系,故选C项。
3.(加试题)(2017·桐庐选考交流)戈雷岛先后经过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控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殖民者对戈雷岛的争夺实际上是对奴隶贸易权的争夺
②戈雷岛的几次易主体现了欧洲列强实力的较量和抗衡
③戈雷岛在奴隶贸易中至关重要 ④戈雷岛面积巨大、环境优美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对戈雷岛的争夺体现了其在奴隶贸易中的重要性;几次易主体现了殖民国家实力的变化;戈雷岛是一个小岛,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选C。
二、从大国兴衰视角审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西班牙:西班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其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因而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荷兰: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商业国家,但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从而成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3.法国:法国资本主义在18世纪发展较快,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4.英国: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控制了殖民霸权,
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5.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了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的局面;二战后,欧洲的英法两国遭到削弱,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主导世界市场。
1.(考向:计量史学·工业革命与大国崛起)
(2016·10月浙江选考)下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美、德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份额
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点拨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美国和德国从1750年制造业占世界的0.1%和2.9%,到1900年已经占世界的23.6%和13.2%,这说明美、德工业迅速发展,因此B项正确。
答案 B
2.(考向:计量史学与时空意识·德国崛起的经济解读)
(加试题)(2016·4月浙江选考)下列所示为1913~1939年英、德、美、苏经济发展数据曲线图。其中指代德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点拨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发展位于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由此判断C项为德国。
答案 C
3.(考向:时空计量·工业革命与大国崛起)
(加试题)(2015·浙江学考)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赶超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 ③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拨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美国赶超,故①正确;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整体都在上涨,反映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故②正确;世界市场孕育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③错误;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爆发的原因,故④正确,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备考感悟] 伴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及殖民扩张,各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进行政策调整,综合国力、国际影响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方向。
1.(2017·镇海学考加餐检测)“在八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这里却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这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答案 C
解析 17世纪,荷兰对外贸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2.(加试题)(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选考评估)以下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这表明( )
A.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对外贸易顺差 D.英国实行自由贸易
答案 B
解析
从图示中可见,英国主要通过海外获得工业原料,同时输出工业制成品,再结合时间1854~1856年,说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B项正确。
3.(加试题)(2017·温州选考押题)下表为世界制造业产出的比重。其中①②③代表的国家分别为( )
(单位:%)
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①
1.9
4.3
9.5
19.9
22.9
18.5
②
0.1
0.8
2.4
7.2
14.7
23.6
③
32.8
33.3
29.8
19.7
12.5
6.2
A.英国 美国 中国 B.美国 英国 中国
C.中国 英国 美国 D.英国 中国 美国
答案 A
解析 根据表中时间与比重的变化分析,①是英国,②是美国,③是中国。
三、工业革命与各国上层建筑变动的互动关系(加试)
1.英国上层建筑变革与工业革命的互动
(1)互动变革
①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通过三次议会制度改革,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
②经济方面: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把自由贸易作为英国的国策。
③法制方面:进行法制化建设,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④外交方面: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⑤文教方面: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2)变革成效
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资本迅速增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②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1851年,英国成功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2.工业革命与中国变革的互动关联
(1)政治: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运动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思想文化: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3.工业革命与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科技发展的关联
(1)政治方面: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健全,法德崛起。
(2)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
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3)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科学和理性日益主宰人类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
1.(考向:时空观念·工业革命时的技术创新)
(2017·4月浙江选考·21)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手摇纺纱机 ②骡机 ③飞梭 ④水力织布机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点拨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英国纺织业中技术发明的顺序是飞梭—手摇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即③①②④,故选B项。
答案 B
2.(考向:比较识记·不同人物对工业革命的贡献)
(2016·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 )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
B.推行标准化生产
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
D.创制水力织布机
点拨 发明蒸汽抽水机的是英国的塞维利;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是英国的韦奇伍德;创制水力织布机的是卡特莱特;1771年,阿克莱特创办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厂,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故选C项。
答案 C
3.(考向:计量史研·数据解读能力)
(2015·10月浙江学考)下表所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 )
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变化表(单位:万台)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
A.改变了世界格局 B.密切了国际交流
C.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点拨
材料所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机器数量的增加。这一变化与世界格局的改变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这一变化与国际交流的密切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这一变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完成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棉纺织业机器数量的增加,直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评估)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下列各项,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可靠政治保障的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圈地运动的进行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答案 D
解析 注意把握题干限定词“政治保障”,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
2.(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评估)“英国人……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的,应受谴责的。”材料所述历史背景为( )
A.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殖民扩张,为工业化准备资本原始积累
C.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经济大萧条,英国急需对外输出商品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主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世界工厂”,生产能力大大增强,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英国采取的是重商主义,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故A、B两项错误;经济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由自由放任逐渐向加强政府干预转变,故D项错误。
3.(2017·湖州学考评估)1824年,英国与普鲁士之间确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1860年英国与法国消除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英国政府上述行为的目的在于推行( )
A.自由主义原则 B.重商主义原则
C.国家干预原则 D.非歧视性原则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显示1860年英法消除贸易壁垒,体现英国推行自由主义原则,适应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故选A项。
押题1 (立意:时空意识·新航路空间定位)
(2017·义乌学考加餐检测)下图是某文科生学习地理时用到的一幅地图,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下列人物最早到达该图涉及地点的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 A
解析 观察上图中的经纬度,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由此判断图中涉及到的是好望角,四位航海家中最早到达此地的是迪亚士,故选A项。
押题2 (立意:史学素养·多元史观认识殖民扩张)
(加试题)(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押题)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认识。下列用词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B.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C.文明相遇;发现;侵犯
D.发现;文明相遇;侵犯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三种观点的持有者依次是欧洲、美洲、全球史观,欧洲以一个殖民者的姿态认为他“发现”了一块新大陆,美洲则从被殖民的角度出发,认为欧洲人“侵犯”了他们,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是两种文明的相遇。故正确答案为B。
押题3 (立意:史证意识·社会史观的史料解读)
(加试题)(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押题)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答案 A
解析 社会史观是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故A项正确。B项是革命史观,C项是全球史观,D项是文明史观。
押题4 (立意:命题热点·英国崛起之路)
(2017·义乌学考加餐检测)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了激烈的海外贸易竞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英国最后打败的国家是( )
A.法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答案 A
解析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17世纪中期英荷的三次殖民战争结果是荷兰战败;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故选A。
押题5 (立意:唯物史研·经济基础与社会上层建筑关联)
(加试题)(2017·温州学考评估)有学者说,到________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________,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横线处应先后填入( )
A.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B.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光荣革命
D.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并结合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可知是光荣革命,题干中“走向了世界的中心”是指工业革命,故选D项。
押题6 (立意:计量史研·工业革命与城市化)
(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押题)以下是1790~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造成图中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黑人奴隶大量涌入城市
B.美国领土扩张增加了城市数量
C.殖民扩张带来大量外来人口
D.工业革命将人口吸引到城市工厂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60年代美国奴隶获得解放,但解放后的奴隶仍然主要从事农村事业,不会大量涌入城市,故A项错误;城市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的上升,故B项错误;殖民扩张虽然带来一定的外来人口,但是其工作并不是在城市而是在乡村为主,故C项错误;在题目所涉及时间范围内,美国先后爆发了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城市工厂工作,故D项正确。
押题7 (立意:历史理解·戈雷岛)
(加试题)(2017·余姚选考查缺补漏)下列关于戈雷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历史上东西方平等交流的见证
B.是西方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暴行和血腥的见证
C.是欧洲殖民者奴隶贸易的最大中转站
D.说明西方资本主义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史册的”
答案 A
解析 A项的说法明显是错的,贩卖黑人是一种践踏人权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