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00 KB
- 2021-04-17 发布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
B.F=mgtanθ
C.FN=
D.FN=mgtanθ
2.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 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 人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D. 人受到的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甲、乙两辆汽车以相同的恒定速度直线前进,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上的人A和乙车上的人B各用石子瞄准对方,以相对自身为0的初速度同时水平射击对方,若不考虑石子的竖直下落,则( )
A.A先被击中 B.B先被击中
C. 同时被击中 D. 可以击中B而不能击中A
4.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大小为2 m/s2,那么任意1秒时间内( )
A. 物体的速度变化率一定为2 m/s2
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C. 第5 s的初速度比第4 s的末速度大2 m/s
D. 第5 s的初速度比第4 s的初速度大2 m/s
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6.为了保持我国高铁乘坐的舒适性,高铁列车加速时间都比较长.如果某高速列车从甲站由静止启动后做直线运动,先匀加速运动10 分钟达到最高速度360 km/h,再匀速运动10分钟,接着匀减速运动10分钟后到达乙站停止,则甲乙两站间的距离大约为( )
A. 300 km B. 240 km C. 180 km D. 120 km
7.日常生活中,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我们都称“速度”.下列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 百米赛跑运动员以9.8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车速仅为1.2 m/s
C.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D. 子弹以800 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8.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 )
A. 可求出乙车从开始起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
B.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
C.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D. 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任何一个
9.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由静止从山坡匀加速滑过x1,又匀减速在平面上滑过x2后停下,测得x2=2x1,设运动员在山坡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平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1∶a2为( )
A. 1∶1 B. 1∶2 C. 2∶1 D.∶1
10.一质点以某初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4.5 s速度为零停止运动.若质点在开始运动的第1 s内的位移为x1,第2 s内的位移为x2,第3 s内的位移为x3,则x1∶x2∶x3为( )
A. 3∶2∶1 B. 4∶3∶2 C. 5∶3∶1 D. 6∶5∶3
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分)
11.(多选)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12.(多选)如图所示是A、B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开始时相距100 m,运动方向相同
B.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 m/s
C.A、B两物体运动8 s时,在距A的出发点60 m处相遇
D.A物体在运动中停了6 s
13.(多选)如图所示,将一长方形木块锯开为A、B两部分后,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
( )
A.B受到四个力作用
B.B受到五个力作用
C.A对B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
D.A对B的作用力方向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向下
14.(多选)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 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 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
15.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次实验测得如下数据:当m一定时,a
与F的关系如表一所示;当F一定时,a与的关系如表二所示.
表一
表二
(1)在如图所示的相应坐标系中,根据表一、表二所给数据作出图象.
(2)由图象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___;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为________.
(3)在研究a与m的关系时,作了a-图象,而没作a-m图象,那么作a-图象有何优点?
1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A点为第一个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各点瞬时速度,则vD=________ m/s,vC=________ m/s,vB=________ m/s.
(2)在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__.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7.如图所示,弹丸和足球的初速度均为1=10 m/s,方向向右.设它们分别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那么:
(1)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7 m/s,求弹丸击穿木板时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7 m/s,求足球与木板碰撞反弹时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18.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试计算:
(1)从乙车开始运动多少时间后两车相遇?
(2)相遇处距出发点多远?
(3)相遇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19.某人离公共汽车尾部20 m,以速度v向汽车匀速跑过去,与此同时,汽车以1 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问,此人的速度v分别为下列数值时,能否追上汽车?如果能,要用多长时间?如果不能,则他与汽车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20.如图所示,物体A重100 N,物体B重20 N,A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30 N,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这时A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少?如果逐渐加大B的重力,而仍保持系统静止,则B物体重力的最大值是多少?
答案
1.A 2.A 3.C 4.A 5.C 6.D 7.B 8.C 9.C 10.B 11.CD 12.BC 13.AC 14.BD
15. (1)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2)正比 反比
(3)a-m图象是曲线,难以找出规律;a-图象是直线,容易找出规律.
【解析】
16.(1)若时间较短,平均速度可以代替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3.90 2.64 1.38 (2)v-t图象如图所示
13.0 m/s2(12.0~14.0 m/s2均可) (3)小车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
【解析】(1)若时间较短,平均速度可以代替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D点的瞬时速度vD===390 cm/s=3.90 m/s.
C点的瞬时速度
vC===264 cm/s=2.64 m/s.
B点的瞬时速度
vB===138 cm/s=1.38 m/s.
(2)画出小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线的斜率可求得它的加速度a===13.0 m/s2.(12.0~14.0均可)
(3)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指的是零时刻的速度,即小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
17.(1)30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170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1)令弹丸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知子弹的初速度1=10 m/s,末速度2=7 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弹丸的加速度
=-30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2)令足球初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知足球的初速度1=10 m/s,末速度2=-7 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子弹的加速度:
=-170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18. (1)4.83 s (2)17.5 m (3)3 m
【解析】 从图象知两车初速度是v0=0,加速度分别为a1==m/s2,a2==m/s2,做匀加速运动.
(1)两车相遇时位移相等,设乙车运动t时间后两车相遇,则甲、乙两位移为s1=a1(t+2 s)2,s2=a2t2,由于s1=s2,所以a1(t+2 s)2=a2t2,代入数据解得t′=(2-2) s(舍去),t=(2+2) s≈4.83 s.
(2)相遇点离出发点的距离
s2=a2t2=××4.832m≈17.5 m.
(3)由图可知甲车行驶t4=4 s时两车速度相等,此时两车距离最大,Δs=s甲-s乙=×3×4 m-×3×2 m=3 m.
19. (1)不能 2 m (2)能 4 s
【解析】 (1)当汽车速度达到6 m/s时,所需的时间
t==s=6 s
在这段时间内的人的位移x1=vt=6×6 m=36 m
汽车的位移x2=at2=×1×62m=18 m
因为x1x2′+20 m,所以人能追上公共汽车.
设经过t′时间人追上汽车,有
v1t′=at′2+20 m
解得t1′=4 s,t2′=10 s(舍去)
20.20 N 30 N
【解析】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倾斜绳的张力为FT.x轴上:
FTA=FTcos 45°①
y轴上:FTB=GB=FTsin 45°②
①②联立,得FTA=GB
代入其值得FTA=20 N,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得FfA=FTA=20 N,方向水平向右.当逐渐增大B的重力时,要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当A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B物体的重力达到最大.由上述表达式可知:GBm=30 N.
故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20 N,B物体的重力最大值为3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