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5.50 KB
- 2021-04-17 发布
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四地位于哈尔滨(126°E,45°N)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A. ①所在的方格 B. ②所在的方格
C. ③所在的方格 D. ④所在的方格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A.从图示地理位置看,①位于哈尔滨的东南方向,经度间的距离大约为4°,较近,A对。
B.②地位于哈尔滨东南方向,但经度间距离较大,B不对。
C.③位于哈尔滨的西南方向,经度间相差约106°,较远,C不对。
D.④地位于哈尔滨的西南方向,不符合题意,D不对。
故答案为A。
【2题详解】
从图中所示信息,四幅图的经纬度相差10°,但由于纬度越低,代表的方格面积越大,则③所在方格纬度最低,则代表面积越大,答案为C。
【点睛】经线圈长度相等,纬线圈纬度越低,则长度越长,因此相差同样经度的纬线,纬度越低长度越长。
3.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四幅经纬网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方向判断,考查学生对相关方法的掌握程度。
【详解】A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北,故A不符合题意。B图位于南半球,甲地在乙地的西北,丙地在丁地的东南,故B符合题意。C图中,甲地在乙地东北,丙地在丁地东南,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显示地球逆时针旋转,图中圆心应为北极点,由此判断甲地在乙地东北,丙地在丁地西北,故D不符合题意。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A. 无法比较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5.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海平面均一,③区域距地心比①区域稍长
B. ②区域到③区域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C. 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 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答案】4. D 5. D
【解析】
本题组以正网格经纬网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距离、面积、方向、半球位置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4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②、③三区域经纬度范围都相等,实际南北距离相等,实际东西距离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图中显示,①与②纬度相同,因此①和②面积相等,排除A、B。图中显示,③的纬度较高,东西距离较短,因此面积①>③、②>③,排除C,因此D符合题意。
【5题详解】
由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①区域更接近赤道,离地心更远,故A项错误。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北半球经度相差大、纬度相差小的两地之间,最短航线方向在南北方向上先偏北后偏南,故②区域到③区域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故B项错误。图中显示,③区域位于北半球,经度在东经160度以东,属于西半球,故C项错误。图中显示,③区域位于北半球,①区域位于南半球,③区域位于①区域以北;③区域位于东经160度以东,①区域位于西经20度以西,③区域位于①区域以西,综合起来,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故D项正确。
6.下列地点中, 位于 “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 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半球、纬度划分及极昼极夜的范围,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读图可知,A位于南纬65°,西经10°,B点位于北纬70°,东经10°,C点位于南纬70°,东经170°,D点位于西经170°,北纬65°,极昼极夜现象只发生在极圈到极点之间AD错。而B点位于北半球,故选C。
下图所示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经度相差60°。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7. 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
B. AB段的比例尺为1:10000000
C. 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D. CD段的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8. 从A点去B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A. 从A点向东至B点 B. 从A点向西至B点
C. 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 D. 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
【答案】7. B 8. D
【解析】
本题组以一方格经纬网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比例尺、最短距离方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7题详解】
图中显示,AB段和CD段图上距离相同,但实地距离CD大于AB,因此图上比例尺不同,A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某纬线上两条经线间的实地距离=cos(纬度)×111千米×相差的经度数,题中信息表明,该地纬度为60°N,相差经度为60°,由此计算所得,AB段实地距离为3330千米,图上距离为33.3厘米,故比例尺为1:10000000,B对。AC纬度相差60°,经计算实地距离为6660千米,AC段与AB段的图上距离相似,因此AC
段的比例尺为AB段的1/2,C错。图中显示,C、D位于赤道,单位经度的纬线长约为111千米,即CD段实地距离为6660千米,CD段与AB段图上距离相同,因此CD段的比例尺为AB段的1/2,D错。
【8题详解】
根据纬度变化规律判断,A、B两点均位于北半球。最短距离应为过AB两点的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A、B两点的大圆(过地心的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劣弧长度。因A点和B点均位于北半球,经过A、B两点的大圆劣弧相对于纬线应向北凸出,因此走最短路线,从南北方向上,应先向北后向南;由于B位于A以东,因此走最短路线,从东西方向上应一直向东,综合起来,从A到B走最短路线应先向东北再向东南,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C。AB所在的纬线不是圆,沿纬线不是最短路线,排除A、B。
9.下图示意某 GIS 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
读图,完成下题。
若在该 GIS 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宽为220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 1:1000 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 A4纸(29.7 cm×21 cm) B. B4纸(36.4 cm×25.7 cm)
C. A3纸(42 cm×29.7 cm) D. B3纸(51.5 cm×36.4 cm)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
【详解】
实地的长为300米,宽为220米,用1:1000的比例尺输出,用比例尺换算成的图幅的长为30厘米,宽为22厘米,所以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应该是B选项。故选B。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