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MB
- 2021-04-17 发布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共25道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华网2014年10月26日电,近日,太阳表面突现一个面积很大的黑子群,达地球表面积的50余倍。在华北地区严重雾霾天气下,肉眼清晰可见。对于该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太阳活动正处于宁静时期
B.太阳黑子位于色球层上
C.往往伴发耀斑现象
D.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
2、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3、当太阳直射在120°E经线上,125°E的地方时是
A.12时 B.12时20分 C.11时40 D.13时
4、读下图,若干年后河口处小岛最终与哪一岸相连
A.①—甲,②—丙
B.①—乙,②—丙
图① 图②
C.①—乙,②—丁
D.①—甲,②—丙
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乙、丙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回答5~6题
5、下列对各图中的晨昏线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弧AC为晨线 B.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丙图中的CD为晨线
6、甲图所表示的季节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读图,四种天气系统中,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天气的是( )
A B C D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号21点10分04秒,我国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点1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据此完成8~9题。
8、飞船发射时,地球处在右图公转轨道上的哪个字母位置附近
A.A B.B C.C D.D
9、飞船发射升空时,太阳直射点在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
10、北半球夏至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B.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C.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 D.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11、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先感受到纵波传来,再感受到横波传来,表现为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只有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摇晃
12、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前后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削弱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削弱→大气辐射→地面吸收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吸收
13、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关于下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
年轮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反映该了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6.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 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17.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海平面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地震频繁
18、关于气压、高度、温度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形成高气压
③近地面气温高,则高空气压高
④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读右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A.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D.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20、据右图,当风速稳定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a<b<c 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50°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大陆,其余部分为海洋。据图回答21、22两题。
21、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22、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C.P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N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3、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
A.空气中的水汽多 B.太阳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 D.大气逆辐射弱
读下列气候资料,完成24~25题。
地点
A地
B地
1月平均气温
25 ℃
2.3 ℃
7月平均气温
28 ℃
16.5 ℃
1月份降水量
210 mm
60 mm
7月份降水量
195 mm
70 mm
年平均降水量
2150mm
710mm
24、关于A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于亚洲南部地区 B.为热带草原气候
C.其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D.此气候类型各大洲均有分布
25、关于B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是其最典型的分布区 B.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欧洲西部最典型的原因是西风和暖流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8分)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给下图中线条画上箭头表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2分)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力环流。(2分)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请在下图中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等压面的变化。(2分)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 处等压面向下弯曲,
处等压面向上弯曲。(填“高压”或“低压”)(2分)
27、读北半球某地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 。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 天气。
(2)C、D、M、N四处中发生降水的是 、 。
(3)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 ,因为 。
(4)E点的风向 ,并在图中画出。
28、读亚欧大陆气候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该图为 月份(填1或7),判断依据
(2)①、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
(3)此季节,判断⑥地此时盛行偏 风,③地此时受 控制。
(4)此时,亚欧大陆上出现的气压中心是 ,其形成原因是 。
(5)此时③地和⑥地的气候特点各是什么?
29、 读“气候类型图”和“风向模式图”(M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12分)
(1)M图反映的是 半球 季。
(2)丙、丁两种气候类型在M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填字母) 、 。
(3)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填代号) 。全年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的是(填代号) 。
东
西
30、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该图为 锋示意图,图中A是 气团。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方向是 。
(2)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属于阴雨天气的是 地。
(3)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 (前、后)。
(4)该锋过境前的天气状况为 ,过境时的天气状况为 , 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我国受此锋影响最典型的的天气是
。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C
A
B
B
A
D
A
C
B
A
A
C
C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C
C
C
D
B
B
A
D
C
D
26、正确答案
(1)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2)
高压 低压
27、(1)高压(反气旋),干燥(或寒冷干燥)。低压(气旋),雨雪(阴雨)。
(2)M、N。
(3)F,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4)西北风(偏北风),并在图中画出(略)。
28、(1)7,东亚盛行东南风(或南亚盛行西南风,或气压带风带北移)
(2)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3)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副高)。
(4)低压(或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热,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
(5)③炎热干燥⑥高温多雨。
29、(1)北,冬。(2)B,D。(3)甲、乙
30、(1)暖 暖 自西向东(或向东) (2)C D (3)前
(4)天气晴朗,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伴随连续性降水;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春雨绵绵(或一场春雨一场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