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0 KB
- 2021-04-17 发布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大庆十中、二中、二十三中、二十八中高二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
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
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实际上主张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
C.无为而治,缓和矛盾 D.杜绝浪费,勤俭治国
4、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私田大量开垦 D.诸侯重视教育
5、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中央集权 B.规范社会秩序 C.构建平等社会 D.缓和诸侯纷争
6、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7、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8、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
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④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9、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10、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 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11、下列观点或学说中,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 )
A.“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B.“天人感应”
C.“为政之要,在于用人”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2、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学派以外各学派的最终消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4、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5、“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这种说法符合谁的思想( )
A.老子 B.朱熹 C.陆九渊 D.程颢
16、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C.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D.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17、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②封建专制衰落时代 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④封建社会高度繁荣时代(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18、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
19、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民生计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
A.经世致用思想 B.致良知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20、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2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其中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22、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23、奠定我国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是(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则病论》 D.《千金方》
24、下面我国古代汉字的演变进程正确的是 (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D.甲骨文—篆书—金文—隶书
25、“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离迹师神”。上面说法符合哪一时代的书法艺术风格( )
A.魏晋 B.盛唐 C.宋代 D.明朝
26、下列画家与其作品风格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顾恺之一一 以神写形 B.吴道子――“吴带当风”
C.王维一一画中有诗 D.马远一一“残山剩水”
27、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2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29、下列属于明清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是( )
①《三国演义》②《红楼梦》③《儒林外史》 ④《水浒传》⑤《聊斋志异》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30、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是 ( )
A.傩剧 B.元杂剧 C.京剧 D.粤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伟大的君主,一个强大的帝国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例如秦始皇和韩非,汉武帝和董仲舒。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在治国中的体现。
材料二 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是文化的作用使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座座贞节牌坊下压的是一个个鸣咽的冤魂,这也是文化作用的体现。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扎》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 (明)李贽《藏书》
材料五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 黄宗羲《原君》
(1)针对材料一的观点,若你是君主,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你会重用哪位思想家来治国,为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文化的作用”?据此,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6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概括材料五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2分)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材料二 (宋代)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诗歌体现的是我国古代哪种艺术形式?(2分)
(2)材料二 、三画作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别是什么? (12分)
(3)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C
A
B
A
B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A
C
C
D
C
B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A
C
A
C
A
B
C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二材料题答案
31、
(1)法家韩非子。(2分)主张建立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实行法治,顺应当时历史发展趋势。(2分)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克制,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分)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等。(2分)
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中继承。(2分)
(3)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变。(2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标准,认为时代变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2分)
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2分)
(4)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2分)
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2分)
32、
(1)绘画(2分)
(2)文人画(2分)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4分)
风俗画(2分)宋代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4分)
(3)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世俗化、通俗化)(2分)
说明:文艺体裁要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艺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