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2021-04-17 发布
阆中中学新城校区2020年春高2018级四月教学质量检测
政治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每题3分)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
求剑”“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过:“哲学给我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它给了我一种分身术,我可以
把自己分成两个:一个‘身体的我’,在这个世界上折腾、奋斗,体验快乐和痛苦;还有一
个‘更高的我’、一个‘理性的我’、一个‘灵魂的我’,这个‘我’是站在全局来看的,知
道人生是怎么回事,世界总体上是怎么回事。‘身体的我’如果遇到挫折了,这个‘更高的
我’会开导他。”周国平形象地说明了哲学
①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变化 ②是帮助人们追求个人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④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迅猛发展,各种新事物新现象冲击着未成年人的
思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饮食的要求由“吃得饱”“吃得好”,转变为如今的“吃
得健康”,许多人以营养健康的饮食新理念引领新生活,饮食坚持菜肴淡,食物杂,水果种
类丰富等。这反映了
①有什么世界观就有什么方法论 ②哲学可以为生活提供有益指导
③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是不存在的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多次强调,我觉得太极拳带给我最大的是哲学上的思考。阴和阳,物极
必反,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化,什么时候该聚,这些跟企业里面是一
模一样的。在你看来,哲学和管理学的关系应是
①哲学和管理学同时产生,密不可分 ②哲学以管理学为基础,随管理学发展而发展
③哲学可为管理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 ④管理学以哲学为主导,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2019年12月28日,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对中国航空
事业来说又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壮举。通过长征五号最大25吨的有效载荷,未来我国的空间
站建设、登月任务以及更多的空间探测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类思维是世界的本源
③哲学统一于世界观与方法论 ④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
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7.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说,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这两种观点
①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前者认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后者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③都是一种可贵的猜想,其理论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④都把物质归结为客观实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在中国哲学史上,“太极”是表示宇宙本原的哲学范畴。宋代朱熹把“太极”说成一种虚无
缥缈的精神客体,提出了“理一元论”的思想,认为“天地生于太极”“太极只是天地万物
之理”;而宋代张载则针锋相对提出“气一元论”的宇宙本原观,指出“太极”是“天地未
判之前”的“太虚之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朱熹与张载关
于宇宙本原的主张
①体现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哲学斗争 ②二者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范畴
③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④涉及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如果用右图表示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下列选项
正确的是
①a可以代表唯物主义,b可以代表唯心主义
②a可以代表唯物主义,b可以代表辩证法
③c可以代表辩证法,d可以代表形而上学
④c可以代表唯心主义,d可以代表辩证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社会科学界委员时
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
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坚持哲学与时代同步伐体现了
①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③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以往的一切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这句名言旨在说明( )
A.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主观想象
B.只有解释了世界,才会更好地改造世界
C.离开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没有意义
D.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
12.马克思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人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将自己的这一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即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
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表现在
①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统一
③是科学基础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④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表述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物质概念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①热带风暴 ②地震 ③法律意识 ④道德原则
⑤电场、磁场 ⑥艺术表现手法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4.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试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实践证明,脱离生产力来讲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
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B.人类的实践活动不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
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
15.《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议论不已。能进说:“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风动”和“幡动”坚持了物质与运动的统一
②“心动”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心
③“风动”和“幡动”都没有揭示出运动的形式
④“心动”认为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6.芝诺提出的“飞矢不动”是指飞出去的箭在每一个瞬间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形态,因此是静止的,
无数的静止加起来必然还是静止,所以飞行的箭其实是静止不动的。芝诺论证的症结在于( )
①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②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
③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④割裂了时间的连续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意识不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
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①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
②岩石风化,滴水穿石
③我国古代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④狐狸会有效地利用外部环境和外物来掩盖自己的行踪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18.年味,是不能抑制的乡愁,是记忆中家的味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年的味道、年的记忆,
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都蕴含着深深的爱.无论岁月如何更替,年俗怎样演变,洋溢着的
欢喜是一成不变的.小时候总觉得有好吃的东西才叫过年,长大后明白有家人的地方就是过
年……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感悟是( )
①年的记忆源于每个人对年的心理感受 ②不同家庭的年味寓于相同的家庭之爱中
③记忆中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人们对年的情感来自于长期的生活体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中国产品能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工匠精神”。工
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不苟且、不将就、不敷衍,精耕细作、精琢细磨,体现专业、注重
品质的精神。材料强调了意识
①具有主动创造性、直接现实性 ②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
③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 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
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 )
①成功总是以挫折困难为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
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
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
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
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
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
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阆中中学新城校区2020年春高2018级四月教学质量检测
政治答题卡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命题人:张鸿 审题人:备课组)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请考生使用2B铅笔填涂)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21 [A] [B] [C] [D]
22 [A] [B] [C] [D]
23 [A] [B] [C] [D]
24 [A] [B] [C] [D]
二、问答题(28分)
25.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9分)
材料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请联系所学唯物论知识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垃圾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大量垃圾不仅占用耕地,还污染土壤、水源、大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等,面对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垃圾的处理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但会带来二次污染,也有种种技术难题。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获得很大成功,上海市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也取得明显成效。
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的方式变化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
27.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0分)
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不少人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话(好的、坏的、正确的、错误的)都能说,各种意见(赞成的、批评的、反对的)都能发表,不担心“戴帽子”“打棍子”“抓辫子”,不担心“秋后算账”,不同意见能争个你死我活,不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
据此,有人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