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50 KB
- 2021-04-17 发布
高一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10题为单项选择,11~14题为多项选择。多项选择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被看成质点
B.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被看成质点
C. 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时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
D. 计算汽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时间时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影响,与物体的实际质量、大小没有关系,故AB错误。
C. 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汽车的长度不能忽略,因此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
D.汽车的大小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因此计算汽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时间时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故D正确。
2.针对下面几种运动情景,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并选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征二号火箭点火后即将升空
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④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100决赛中张培萌夺得冠军.
A. ①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
B. ②中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很快减为零,所以加速度很大
C. ③中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
D. ④中张培萌率先冲过终点,所以和其他运动员相比经过终点时加速度一定最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火箭点火启动时,产生高温高压蒸汽,使火箭获得一个向上的推力,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与速度无关,所以此时加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
B.因为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很快减为零,说明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故B正确;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速度很大,但是完全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也可以为零.故C错误;
D.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与速度大小无关,张培萌夺得冠军,他和其他运动员相比,速度一定最大,但加速度不一定最大.故D错误。
【点睛】此题考查了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要知道加速度是用速度的变化快慢来描述,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率;其实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只于物体的受力情况有关,故速度变大,加速度不一定变大,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3.下列几种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是( )
A. 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60km/h
B. 城市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30km/h注意车速”字样
C. 高速火车以260km/h的速度经过“北京到天津”这一路段
D. 足球以12m/s的速度射入球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汽车速度计指着速度为60km/h,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时刻,所以应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
B、公路上有30km/h的标示牌时,是最大速度,所以应为瞬时速度,故B错误;
C、高速火车以260km/h的速度经过“北京到天津”这一路程,速度对应的一段位移,故该速度为平均速度,故C正确;
D、球以12m/s的速度射入球门时,其速度与位置对应,所以应为瞬时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平均速度对应的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
4.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在于长短不同,长的是时间,短的是时刻
B.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一段时间
C. 第3秒末和第4秒初的时间间隔是一秒
D. 第3秒内和第4秒内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答案】B
【解析】
【详解】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A错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一段时间,B正确。第3秒末和第4秒初的时间间隔是0,C错误。第3秒内和第4秒内经历的时间长短一样,都是1秒,所以D错误。
5.物体A的加速度为3m/s2,物体B的加速度为-5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
B. 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
C. 物体A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D. 物体B的速度一定在减小
【答案】BD
【解析】
aA=3 m/s2,aB=-5 m/s2,其中“-”表示物体B的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快。因不知A、B初速度的方向、大小情况,故物体A、B均有可能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即它们的速度可能在增大,也可能在减小。
6.一个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的速度向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以大小为速度向右运动。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 ,向左 B. ,向右 C. ,向左 D. ,向右
【答案】D
【解析】
【详解】规定向左做为正方向,则有:
v0=5m/s,v=﹣3m/s,
故速度变化量:
,
负号说明与规定方向相反,故速度变化量方向向右,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速度与速度变化量间的关系,关键注意速度是矢量,所以在分析时一定要明确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方向。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x-t图象,下列关于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出发
B. 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位置出发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D. t2时刻两个物体速度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物体从0时刻开始出发,而乙物体从t1时刻开始运动,即甲比乙早出发,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物体从坐标x1开始出发,而乙物体从坐标为0的位置开始运动,故B错误;
D.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可知甲的斜率小于乙的斜率,故乙运动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D正确;
C.t2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即两物体相遇,但由选项D的分析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C错误。
【点睛】位移图象的特点:①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②位移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位置.这是我们解题的关键.
8.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 ,
B. ,
C. 0,
D. 0,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时,通过位移为零,因此平均速度为零;
设从山脚爬上山顶路程为s,则有:
上山时间:
,
下山时间:
因此往返平均速率为:
A.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 0,,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 0,,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9.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10s的时间通过一座长120m的桥,过桥后汽车的速度为16m/s,汽车自身长度忽略不计,则( )
A. 汽车的加速度为1.6m/s2
B. 汽车过桥头时的速度为12m/s
C. 汽车从出发点到桥头的距离为40m
D. 汽车从出发到过完桥所用时间为16s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汽车通过桥的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则汽车过桥头时的速度
加速度
故AB错误。
C.汽车从出发点到桥头的距离
故C正确。
D. 汽车从出发到过完桥的时间
故D错误。
10.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20架直升机组成的“直升机字样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飞行员认为自己处于静止状态,则他选取的参考系可能是( )
A. 天安门城楼 B. 邻近的直升机
C. 飞机上的旋翼 D. 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红旗
【答案】B
【解析】
【详解】直升机相对于太阳、天安门、云彩的位置不断改变,以他们为参照物,直升机是运动的;以别的直升机为参照物,它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正确,ACD错误。
1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5+2t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 第1s末的速度是7m/s
B. 第1s内的位移是7m
C. 任意1s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D. 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2m
【答案】ACD
【解析】
【详解】CD.对比公式可得,,所以任意1s速度增量都是2m/s,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为,故CD正确;
A.第1s末物体的速度,故A正确;
B.第1s内的位移是,故B错误。
【点睛】关键是根据公式对比系数得出加速度和初速度,然后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
1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6 m/s,经过10 s速度的大小变为20 m/s,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A. 0.8 m/s2 B. 1.4 m/s2 C. 2.0 m/s2 D. 2.6 m/s2
【答案】BC
【解析】
【详解】速度大小由6 m/s变到20 m/s,可能,也可能,由
可得,加速度可能或。故选BD。
【点睛】求速度变化量要看初速度和末速度的方向,虽然末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速度变化量也不同。
13.如图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运动时间为0~4 s,根据此图像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B. t=2s时加速度为0
C. 前2s的加速度与后2s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前2s的加速度与后2s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在前2s内,质点向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后2s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像的斜率为加速度,所以t=2s时加速度不为0,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因为图像的斜率不变,所以前2s的加速度与后2s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14.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 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为零时,物体停止运动
C. 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又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减到最小,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若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0时,速度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
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当加速度还未减小到零,速度已减小到零,则会反向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到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物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小,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二、填空题(共1题,每3空,共12分)
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1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5.0cm、9.0cm、14.0cm、20.0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B= ______ 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 m/s;
(2)以打A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做 ______ 运动.
【答案】 (1). (1)0.25 m/s ,0.45 m/s ; (2). (2)
; (3). (3)匀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
【详解】(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
CE间的平均速度为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求出各点速度为:
描点作v-t图象如右图所示
(3)根据(2)可知v-t图象为一倾斜直线,因此小车匀加速直线运动.
【点睛】注意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其加速度,并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答案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6.一电动车从A点沿正东方向以18km/h的速度运动6min后到达B点,然后又以36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min后到达C点。求:
(1)这10min内电动车的路程和位移;
(2)这10min内电动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1)4200;3000;(2)5m/s
【解析】
【详解】(1)18km/h=5m/s;36km/h=10m/s;6min=360s,4min=240s
从A到B匀速运动,故位移为:x1=v1t1=5×360m=1800m,
从B到C也做匀速运动,位移为:x2=v2t2=10×240m=2400m
电动车的路程:S=x1+x2=1800+2400=4200m
10min内位移为:x==3000m
(2)平均速度为:v==5m/s。
17.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3m/s2,求:
(1)汽车3s末速度的大小。
(2)汽车第2s内的位移。
(3)汽车8s的位移。
【答案】(1)6m/s (2)10.5m (3)37.5m
【解析】
【详解】(1)汽车做减速运动,初速度为15m/s,加速度为-3m/s2,由速度公式:v=v0+at汽车停止的时间:t0=5s,汽车3s末速度仍然在运动,速度的大小:
v3=v0+at3=15 m/s-3×3 m/s=6m/s
(2)前2秒的位移为
x2=v0t2+at22=24m
前1秒的位移为
x1= v0t1+at12=13.5 m
所以第2s内的位移为
x2 –x1=24 m-13.5 m=10.5m
(3)因为汽车停止即速度为0只需5s,8s的位移和5s的位移相同
x8=x5= v0t5+at52
解得x8=37.5m
答:(1)6m/s (2)105m (3)37.5m
18.一个物体以v0=8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求:
(1)物体3s末的速度;
(2)物体5s末的速度;
(3)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大小为15m时所用的时间。
【答案】(1) 2 m/s,方向沿斜面向上;(2) 2 m/s,方向沿斜面向下.(3) 3s)和5 s
【解析】
【详解】(1)由t=,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是4 s,
又根据v=v0+at,3 s末的速度为v3=(8-2×3) m/s=2 m/s,方向沿斜面向上;
(2)5 s末的速度v5=(8-2×5) m/s=-2 m/s,即5 s末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沿斜面向下.
(3)由位移公式x=v0t+at2,代入数据得15=8t+(-2)t2
解得:t1=3 s,t2=5 s
即经过位移大小为15 m处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 s(上升过程中)和5 s(下降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