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4 MB
- 2021-04-17 发布
共 12 页 第 1 页
成都七中 2019—2020 学年度下期高 2021 届半期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80 分钟 满分:90 分
一、选择题(包括 1-4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1 分,共计 45 分)
1.下列有关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的正常繁殖都离不开氧气
B.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生产酒精,醋酸菌则不能生产醋酸
C.两者都是异养生物,生存都离不开葡萄糖
D.醋酸菌可以以酵母菌的某种代谢产物为原料来合成醋酸
2.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葡的枝梗,再冲洗干净
B.醋酸发酵时,需要通气的原因是促进醋酸菌通过有氧呼吸产生醋酸
C.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榨汁机和发酵瓶使用前都必须灭菌
D.制作果酒时,发酵瓶装入葡萄汁后,应封闭充气口
3.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況下,测得
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图乙中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装置甲中 O2 浓度、CO2 浓度的变化
B.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 a、b
C.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不可以交换使用
D.果酒、果醋制作所用的菌种不全是原核生物
4.“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
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 CO2 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 B.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
C.CO2 由两菌种共同产生 D.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共 12 页 第 3 页
D.含伊红美蓝试剂的培养基可用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蓝色
12.为探究适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
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需要振荡均匀后取样
B.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上层比下层酵母菌数量多
C.为了提高准确度,实验中需要设置重复实验
D.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
13.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 CO2 和 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
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以尿素的分解产物 CO2 作为碳源的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培养基中 KH2PO4 等的作用之一是可作为缓冲剂保持 pH 稳定
D.若实验组菌落平均数为 37 个/平板,空白对照平板上有 3 个菌落,则本组菌落数的
平均值为 34 个/平板
14.如图是划线分离法接种微生物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接种过程一般需灼烧接种环 5 次
B.划线结束可看到划线末端出现不连续单菌落
C.若培养的是尿素分解菌,可加入酚红指示剂
D.该接种方法不能准确计数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
15.以下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倒平板时就加入了刚果红的染色法,需用 1mol/mLNaCl 处理 15 分钟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所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浓度可能会比较低
C.经稀释培养后,分离的过程需要用到鉴别培养基
D.为确定得到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16.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17.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 10ml 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培养
36 小时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培养皿 培养基成分 菌落数
I 琼脂、葡萄糖 35
II 琼脂、葡萄糖、生长因子 250
III 琼脂、生长因子 0
A.该实验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
共 12 页 第 4 页
B.该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C.I 和 III 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需要生长因子
D.II 和 III 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糖类
18.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但容易使果汁变得浑浊
B.果胶酶应在低温下保存,最好在最适温度下使用
C.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动物也能产生果胶酶
D.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酯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19.下列关于用加酶洗衣粉手洗衣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温水浸泡、延长浸泡时间可以提高洗涤效果
B.用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衣物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双手
C.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可使衣物蓬松柔软,棉织制品不可使用
D.加酶洗衣粉的酶能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
20.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相同 pH 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C.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会影响实验结果,但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21.某工厂新制了 50L 苹果泥,准备生产果汁,但不知酶的最适用量。为了节约成本,
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取 8 只试管编号 1~8,分别加入 30ml 苹果泥,保温一段时间,
然后向各试管加入不同体积的果胶酶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并记录果汁体积,实验
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果胶酶溶液体积/mL 1 2 3 4 5 6 7 8
果汁体积/mL 20.6 21.2 21.8 22.4 23 23.4 23.4 23.4
(注:果汁体积均不包含酶溶液体积)
A.在果汁生产中一般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充分瓦解细胞壁
B.本实验的测量指标还可以是苹果泥反应完全时所需要的时间
C.8 只试管均需要调节至相同且适宜的温度、pH,且反应时间充足
D.为得到更准确的最适用量,还应在 5~6ml 范围内缩小酶用量梯度继续实验
共 12 页 第 5 页
22.如图为高果糖浆反应柱,下列有关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葡萄糖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接触,转化成的是果糖
B.从固定化酶反应柱下端流出的不只有果糖
C.高果糖浆不会像蔗糖那样诱发肥胖、糖尿病、龋齿和心
血管疾病
D.酶溶解于葡萄糖溶液后,不可从糖浆中回收
23.相对于固定化酶,下列不属于固定化细胞制备和应用优
点的是( )
A.制备过程中无需进行酶的分离和纯化,减少酶的活力损
失
B.可以利用细胞中所含的复合酶系完成一系列的催化反应
C.保持了酶的原始状态,酶的稳定性更高,对污染的抵抗力更强
D.固定化细胞保存简单,仅需要提供适宜生长的温度、O2 和营养物质
24.工业生产中可使用包埋法固定细胞发酵来降低成本,操作也更容易。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用沸水与适量干酵母混合搅拌成糊状,可加速酵母细胞的活化
B.温水能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再用于包埋细胞
C.采用包埋法进行细胞固定化时只能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
D.在工业生产中,酵母细胞的固定化需要全程无菌操作
25.为了研究固定化乳酸菌的发酵效率,研究小组利用苹果块进行了下面有关实验,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苹果切成小块可以增大相对表面积,有利于固定化乳酸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步骤③中用无菌水清洗的目的是洗去苹果块表面乳酸菌,使步骤④的结果更准确
C.步骤④中设置的对照实验应是用等质量的苹果小块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
D.与传统使用海藻酸钠固定细胞相比,用苹果固定乳酸菌可以保证发酵食品的安全性
26.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对于样品的处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洗涤时离心速度过高、时间过长,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B.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除去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
C.红细胞洗涤过程中要加入 5 倍体积的蒸馏水,重复洗涤 3 次
D.将血红蛋白溶液放在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中透析 12 小时
27.有关蛋白质的纯化和纯度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化,凝胶色谱法进行纯度鉴定
B.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允许有少量气泡存在
C.将样品加入色谱柱顶端时,下端的流出口应处于关闭状态
共 12 页 第 6 页
D.蛋白质通过色谱柱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移动速度慢
28.蛋白质的肽链之间可通过二硫键维持稳定。已知不同的多肽产物可因相对分子质量
不同而以电泳方式分离。下列左图是一个分析蛋白质的电泳结果图,“-”代表没加还
原剂,“+”代表加还原剂,还原剂可打断二硫键,“M”代表某些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
蛋白质或多肽,M 右侧的数字代表这些蛋白质或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如图中的“-”代
表二硫键。根据左侧结果,如图中最能代表该蛋白质结构的是( )
A. B. C. D.
29.关于植物芳香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价格昂贵
B.植物的叶、花、果实和种子都可能含有芳香油,但树干不含
C.与动物香料相比,植物香料比动物香料的来源更广泛
D.植物芳香油可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
30.下列关于用蒸馏法提取芳香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蒸馏温度越高,水和玫瑰油挥发就越容易,故在高温条件下蒸馏效果就好一些
B.如果要提高玫瑰油的品质,只需要延长蒸馏时间即可
C.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水溶解芳香油,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
D.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
31.下列有关玫瑰油、橘皮精油两种植物芳香油提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均可以用水中蒸馏法来提取
B.二者所用原料均需做干燥去水处理
C.为使两种植物精油与水分离,都向混合液中加入了 NaCl
D.提取过程中均需加入 Na2S04,该药品在两提取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
32.如图是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的装置图,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
共 12 页 第 7 页
A.将薄荷叶尽量剪碎,取适量的薄荷叶放入 A 瓶中
B.蒸馏时可通过装置中的温度计监测 A 瓶内的温度变化
C.薄荷油有挥发性,因此在收集瓶口盖上铝箔或牛皮纸
D.冷凝器的作用是减少薄荷油挥发散失
33.下列关于有关胡萝卜素及其提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胡萝卜素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的物质
B.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萃取效果就好
C.层析鉴定胡萝卜素的操作时点样过程应快速细致,形成的小圆点的直径不大于 2cm
D.石油醚、丙酮、乙醚均能用于胡萝卜素的萃取
34.提取胡萝卜素和玫瑰精油时都需要加热,有关两者加热方法不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
B.前者需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
C.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精油耐高温
D.前者烧瓶内含有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烧瓶内含水
35.某科研人员为了研究石油醚、苯、丙酮在色素分离中的各自功能,分别用标准层析
液(石油醚:丙酮:苯=20:2:1)、石油醚、苯、丙酮等 4 种液体来分离菠菜叶中的色
素。分离时间为 140 秒,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标准层析液组为对照组,其他三组为实验组
B.层析液中石油醚的功能是分离菠菜叶中的胡萝卜素
C.层析液中丙酮的功能是分离菠菜叶中的叶黄素
D.层析液中苯的功能是分离菠菜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B.生命活动的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C.细菌都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D.病毒、蓝藻、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是 DNA
37.如图,①②③④四个框的每个框内包括 2~4 种生物,下列有关其生物共同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 )
共 12 页 第 8 页
A.框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遗传物质不一定是 DNA
B.框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
C.框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框④内的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8.下列物质均含有氮元素的一组是( )
A.胆固醇、脂肪酸、油脂 B.淀粉、半乳糖、磷脂
C.氨基酸、RNA、脱氧核糖核酸 D.性激素、唾液淀粉酶、胰岛素
39.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核糖体、线粒体均可以生成水,溶酶体可以消耗水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 H2O 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贮藏中的植物种子不含自由水,以保持休眠状态
D.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0.阿胶被称为“中药三宝”之一,是利用驴皮为主要原材料熬制而成,因含有大量的
胶原蛋白呈暗红的凝胶状,对于贫血、营养不良等有明显的疗效,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
是( )
A.阿胶能用于治疗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是因为阿胶中含有 Fe、Zn、Ca 等微量元素,
并能为人体提供多种必需氨基酸
B.驴皮熬制出来的驴胶呈凝胶状,说明驴皮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驴皮细胞内的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D.驴皮细胞内的某种蛋白质含有 n 条肽链,由 m 个氨基酸参与合成,则该蛋白质至少
含有 m+n 个氧原子
41.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牛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
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尿素和巯基
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胰核糖核酸
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B.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
C.用强酸强碱等处理胰核糖核酸酶也能导致其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D.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中的肽键导致其变性
42.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
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共 12 页 第 9 页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肽键,2 表示中心碳原子,3 的种类有 20
种
B.若该图为一段单链 DNA 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磷酸基团,2 表示脱氧核糖,3 的种
类有 4 种
C.若该图为一段 RNA 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核糖,2 表示磷酸基团,3 的种类有 4 种
D.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只有蛋白质和核酸
43.根据下表相关信息,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会出现差异的相关分析,错
误的是( )
物质
各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时
C O 耗氧量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
脂肪 75% 13% 较多 较多 X
糖类 44% 50% 较少 较少 Y
A.脂肪和糖类中的 H 的比例分别是 12%、6%
B.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C.糖类中的 O 的比例高,因此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为 X
相关文档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2021-04-17 15:40:4720页
- 数学文卷·2018届四川省成都七中实2021-04-17 11:50:179页
- 数学理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2021-04-17 10:08:4310页
-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0届高三二诊模拟2021-04-17 03:09:2625页
- 四川省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19-20202021-04-17 02:44:0412页
-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0届高三高中毕业2021-04-17 01:24:068页
-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0届高三高中毕业2021-04-16 22:13:541页
- 物理卷·2018届四川省成都七中嘉祥2021-04-16 20:01:0010页
-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0届高三冲刺检测2021-04-16 17:23:2616页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2021-04-16 02:58: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