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80 KB
- 2021-04-17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与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宁夏银川一中月考)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B.工业革命加剧了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C.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D.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答案 D 1834年,科学社会主义尚未诞生,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提出“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但无法体现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反映的是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故D项正确。
2.(2019广东惠州一调)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
A.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答案 A 19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在序言中提及“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表明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发展,以及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
3.(2018海南海口二模)1917年底,苏俄向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呼吁:“上述各国工人定会了解他们现在所担负的使人类摆脱战祸及其恶果的任务,定会以多方面无比坚决果敢的行动,帮助人们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地进行到底。”苏俄此举的目的是( )
A.推动主要参战国工人的反战运动
B.显示苏俄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C.希望各国举行不割地不赔款谈判
D.鼓舞欧洲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
答案 A 1917年底,“一战”还未结束,苏俄呼吁主要参战国的工人结束罪恶的事业,主要是为了激发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进行反战运动,早日结束“一战”,维护世界和平,故选A项。
4.(2018湖北襄阳模拟)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
C.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D.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答案 B 材料未体现政权的阶级性,故从材料无法得出巴黎公社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中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体现政权的民主性,说明巴黎公社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实行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故D项错误。
5.2017年3月2日,“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其中下图这件绘制于20世纪早期的展品。瓷盘中央是一座冒着白烟的红色工厂,周围放射出的光芒驱散了过去专制社会的黑暗。一名男性(工人)从左侧走进,他手里举着的锤子,脚边有一个齿轮。他马上就要踏上一片在石间散落着单词CAPITAL(资本)的地方。这件展品宣传的是( )
A.英国革命 B.明治维新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答案 D 根据“工人”“手里举着的锤子”“踏上一片在石间散落着单词CAPITAL(资本)的地方”可知该作品反映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故D项正确。
6.(2019福建福州质检)194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之所以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因为( )
A.它建立在多方协商的基础之上
B.规定了人民权利及新政权架构
C.这一纲领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
D.确立了首都、国旗与代国歌
答案 B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架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故B项正确。
7.(2019江西上饶质检)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故①正确。此时处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故②正确。当时尚未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③错误。此时的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应是1954年之前的政府,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故④错误。
8.某部法律文献序言指出“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据此可知,该部法律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答案 C 依据材料中“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可知该法律文献发表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故A项和B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不符。
9.(2019江西宜春模拟)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答案 C 根据所学可知,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政协不再是权力机关,故C项为正确答案。
10.对于1954年宪法,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宪法草案,主要是总结了我国的革命经验和建设经验……也总结了从清朝末年以来关于宪法问题的经验”“同时它也是本国经验和国际经验的结合”。下列对我国几部宪法性质的文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钦定宪法大纲》主观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C.《共同纲领》规定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D.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借鉴了苏联和东欧的经验
答案 C 《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因此C项符合题意。
11.(2018河南安阳三模)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
年份
企业(个)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
(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
1 735
57.3
13.90
54.6
1992
6 430
270.6
55.43
298.7
1993
10 945
70.2
99.03
79.9
A.“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实现
答案 B “一国两制”方针没有得到台湾的认同,故A项错误;1992年的九二共识的达成,加快了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故B项正确;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是在1987年,故C项错误;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实现是在2008年,故D项错误。
12.(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冲刺模拟一)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
C.“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
答案 C 由材料中的“香港已死”到《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客观上说明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党的十八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材料二 英国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
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项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 (8分)
(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7—18世纪的英国是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8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是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什么?(9分)
答案 (1)制度:三省六部制。
作用: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 。
(2)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
怎样实现: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 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变为虚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民主法制。
14.(2018福建厦门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征收高额累进税。
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的手里。
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
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
——节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价值的理念,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任一理念,并阐述其价值。(要求:理念表述明确,阐述史论结合,史实运用准确)(12分)
答案 略。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观点表述明确,史实运用合理充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二等(9~7分):观点表述比较明确,史实运用比较合理充分,逻辑不严密,论证比较充分,表述比较清楚。
三等(6~4分):观点表述基本明确,史实运用基本合理充分,逻辑基本严密,论证基本充分,表述基本清楚。
四等(3~0分):能够写出某一观点或未能表明观点,也未能运用史实予以论证,或论证存在史实错误,逻辑混乱,表述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