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 MB
- 2021-04-17 发布
专题十一 从矿物质到金属材料
第
1
课时 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
考试标准
]
考点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考情分析
镁及其化合物
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a
a
2015.10T30
、
2017.4T10
镁的化学性质
(
跟非金属、酸、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
b
c
2015.10T30
、
2016.4T17
、
20
、
2016.10T6
、
2017.11T3
、
7
、
20
、
2018.4T6
、
18
、
2018.6T5
、
30
镁的生产原理
a
b
2015.10T30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地壳中铝的含量及存在形式,铝合金
a
2017.11T31
从铝土矿中获得铝的方法
b
2017.4T30
铝的重要性质
(
跟酸、碱反应,铝热反应,钝化现象
)
b
2015.9T30
、
2016.4T31
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Al
2
O
3
、
Al(OH)
3
的重要性质,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
2015.9T30
明矾的组成及净水原理
b
2017.11T31
考点一:镁的性质
1.
(2016·
金华外国语学校高一期中
)
下列有关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镁条燃烧引起的火灾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B.
镁不能与浓硝酸反应
C.
镁制容器可以贮存、运输浓硫酸
D.
镁在
CO
2
中燃烧的产物中含有单质
解析
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扑灭镁燃烧引起的火灾,因为镁与
CO
2
能反应生成
MgO
和
C
,
A
错误、
D
正确;常温下镁可与浓硝酸、浓
H
2
SO
4
反应,故
B
、
C
项错误。
答案
D
考点二:从海水中提镁
2.
(2018·
浙江省金华十校
)
根据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B
考点三:铝与铝合金
3.(
加试题
)
a
g Mg
、
Al
合金完全溶解在
c
1
mol·L
-
1
、
V
1
L HCl
溶液中,产生
b
g H
2
。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c
2
mol·L
-
1
、
V
2
L NaOH
溶液,恰好使沉淀达到最大值,且沉淀质量为
d
g
。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
解析
首先发生反应:
Mg
+
2HCl===MgCl
2
+
H
2
↑
,
2Al
+
6HCl===2AlCl
3
+
3H
2
↑
,加入
NaOH
溶液恰好使沉淀达到最大值,若盐酸剩余,首先发生反应
HCl
+
NaOH===NaCl
+
H
2
O(
盐酸不剩余,则不发生该反应
)
,然后发生反应
AlCl
3
+
3NaOH===Al(OH)
3
↓
+
3NaCl
,
MgCl
2
+
2NaOH===Mg(OH)
2
↓
+
2NaCl
,
A.
设合金中含有
x
mol Mg
,
y
mol Al
,根据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和金属的质量可列方程组计算合金中镁和铝的物质的量;
B.
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
NaCl
,根据原子守恒可知
n
(HCl)
=
n
(NaCl)
=
n
(NaOH)
,据此计算;
C.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沉淀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电子转移计算金属提供的电子,沉淀质量=
m
(
金属
)
+
m
(
沉淀中氢氧根
)
;
D.
总盐酸的物质的量减去生成氢气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即为剩余盐酸的物质的量。
答案
A
考点四:铝与酸、碱的反应
4.
工业上用铝土矿
(
主要成分为
Al
2
O
3
,含
SiO
2
、
Fe
2
O
3
等杂质
)
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对下述流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
)
答案
B
考点五:氧化铝的性质
5.
(
加试题
)
(2016·
杭州市余杭区高二上期末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l
2
O
3
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所以它不是
Al(OH)
3
对应的氧化物
B.
因为
Al
2
O
3
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
C.Al
2
O
3
能跟所有的酸碱溶液反应
D.Al
2
O
3
能跟强的酸或碱溶液反应
答案
D
考点六:
Al(OH)
3
、铝盐的性质
6.
(
加试题
)
无水
AlCl
3
易升华,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等。工业上以铝土矿
(Al
2
O
3
、
Fe
2
O
3
)
为原料制备无水
AlCl
3
的工艺流程如下。
(1)
氯化炉中
Al
2
O
3
、
Cl
2
和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用
Na
2
SO
3
溶液可除去冷却器排出的尾气中的
Cl
2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升华器中主要含有
AlCl
3
和
FeCl
3
,需加入少量
Al
,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
(4)
为测定制得的无水
AlCl
3
产品
(
含杂质
FeCl
3
)
的纯度,称取
16.25 g
无水
AlCl
3
样品,溶于过量的
NaOH
溶液中,过滤出沉淀物,沉淀物经洗涤、灼烧、冷却、称重,得其质量为
0.32 g
。
①
写出上述除杂过程中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AlCl
3
产品的纯度为
________
。
(5)
工业上另一种以铝灰为原料制备无水
AlCl
3
的工艺中,最后一步是由
AlCl
3
·6H
2
O
脱水制备无水
AlCl
3
,实现这一步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在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__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________
。
(2)
所加的淡黄色固体是
________(
化学式
)
。
易错点一 不能理解铝与
NaOH
反应的实质
误认为
Al
和
NaOH
的反应中,
Al
作还原剂,
NaOH
作氧化剂。
Al
和
NaOH
的反应实质是
Al
先和
H
2
O
反应生成
Al(OH)
3
和
H
2
,由于
Al(OH)
3
具有两性,又与
NaOH
反应生成
NaAlO
2
,因此
Al
作还原剂,
H
2
O
作氧化剂。
[
易错训练
1]
(2018·
金华十校
)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l
2
O
3
,此外还含有少量
SiO
2
、
Fe
2
O
3
等杂质,下图所示是从铝土矿中制备铝的工艺流程:
答案
C
易错点二 对铝热反应认识不清
误认为
Al
与所有金属氧化物均能组成铝热剂。其实不然,该金属氧化物对应的金属活泼性应比铝弱才能与
Al
组成铝热剂。
[
易错训练
2]
(2018·
浙江嘉兴第一中学
)
已知二氧化硅、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镁和钠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用如上图所示装置进行镁和二氧化硫的实验,其中
A
是制备二氧化硫的发生装置。
(1)
选择制取二氧化硫的合适试剂
________(
填序号
)
。
①
10%
的硫酸溶液
②
80%
硫酸溶液
③
亚硫酸钠固体
④
亚硫酸钙固体
(2)
写出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你认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
2
条
)
。
易错点三 铝及其化合物常见的易错点
1.
铝是活泼金属,但铝抗腐蚀性相当强,因为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2.
误认为
Fe
或者
Al
在常温下遇到浓硫酸没有发生反应,其实发生了钝化,只是在表面上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反应进一步发生而已。
3.Al(OH)
3
不溶于氨水,实验室常用铝盐和氨水来制备
Al(OH)
3
。
4.
泡沫灭火器所用试剂为
Al
2
(SO
4
)
3
溶液和
NaHCO
3
溶液。
5.
明矾净水只能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不能杀菌消毒,而液氯只能杀菌消毒,不能沉淀悬浮的杂质,二者原理不同。
[
易错训练
3]
(2016·
桐乡高级高二期中
)
在洪水过后缺乏饮用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明矾进行净水。下列关于明矾净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明矾具有杀菌消毒之功效
B.
明矾在水溶液中形成胶体,起到吸附作用
C.
明矾在水溶液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起到杀菌作用
D.
明矾溶解于水,水中的离子浓度增大,具有杀菌作用
解析
明矾溶解于水,其中的
Al
3
+
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形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多孔,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起到净水的目的。
答案
B
第
2
课时 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
考试标准
]
考点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考情分析
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自然界铁、铜的存在形式,铁、铜的物理性质
a
a
2016.4T27
、
2016.10T17
、
2018.4T3
、
6
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
b
b
2017.4T24
、
27
铁、铜的化学性质
(
跟某些非金属、酸、盐的反应
)
b
b
2015.10T27
、
2016.4T27
、
2016.10T17
、
27
、
31
、
2017.4T6
、
2017.11T28
、
2018.4T7
、
10
、
24
、
28
、
2018.6T13
Fe
2
+
、
Fe
3
+
的性质及转化
c
c
2015.10T25
、
2017.11T28
、
2018.4T31
、
2018.6T24
检验
Fe
2
+
、
Fe
3
+
的常用方法
b
c
2016.4T31
、
2017.4T28
、
2017.11T28
、
2018.4T31
、
2018.6T28
不锈钢的主要组成元素及其用途
a
考点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2018·
浙江温州高三二模
)
某兴趣小组进行某补血剂中铁元素含量测定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步骤
①
研磨时研杵应保持垂直,小心压碎或研磨试样
B.
步骤
②
加入
H
2
O
2
的作用是将
Fe
2
+
完全氧化
C.
步骤
③
多步操作为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重
D.
每片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0.7
w
g
解析
将补血剂研细,向药片中加入稀硫酸,然后过滤得到沉淀,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发生反应
2Fe
2
+
+
H
2
O
2
+
2H
+
===2Fe
3
+
+
2H
2
O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红褐色沉淀,将红褐色沉淀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
Fe
2
O
3
A.
步骤
①
研磨时研杵应保持垂直,小心压碎或研磨试样,以防研磨时固体飞出研钵损失,故
A
正确;
B.
步骤
②
加入
H
2
O
2
的作用是将
Fe
2
+
完全氧化成铁离子,便于沉淀,故
B
正确;
C.
步骤
③
多步操作中一系列操作依次是:
①
过滤、
②
洗涤、
③
灼烧、
④
冷却、
⑤
称量、
⑥
恒重操作确保氢氧化铁完全分解成了氧化铁,故
C
正确;
D.
w
g
固体为氧化铁,固体中
m
(Fe)
=
112 g/160g· mol
-
1
×
w
g
=
0.7
w
g
,每片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0.07
w
g
,故
D
错误;故选
D
。
答案
D
考点二:涉及
Fe
2
+
、
Fe
3
+
的分离除杂问题
2.
(2018·
浙江省丽水中学月考
)
下列各组物质中,
X
表示某物质,
Y
表示
X
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
Z
表示要除去杂质加入的试剂,其中正确的组别是
(
)
X
Y
Z
A
FeCl
2
溶液
FeCl
3
KSCN
溶液
B
H
2
SO
2
NaOH
溶液
C
Fe
2
(SO
4
)
3
溶液
FeSO
4
Cl
2
D
SiO
2
Fe
2
O
3
NaOH
溶液
解析
A.Z
只能检验
Y
,不能除杂,应选铁粉除杂,故
A
错误;
B.
二氧化硫与
NaOH
反应,而氢气不能,则
NaOH
溶液可除杂,故
B
正确;
C.
硫酸亚铁与氯气反应引入新杂质氯离子,不能除杂,应选过氧化氢,故
C
错误;
D.
二氧化硅与
NaOH
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应选盐酸,故
D
错误。
答案
B
考点三:关于
Fe(OH)
2
沉淀的制备
3.
(2016·
浙江省宁波市九所重点校高一期末
)
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
Fe(OH)
2
白色沉淀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
。
解析
因
Fe(OH)
2
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红褐色的
Fe(OH)
3
,即
4Fe(OH)
2
+
O
2
+
2H
2
O===4Fe(OH)
3
,因此要较长时间看到
Fe(OH)
2
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氧气或空气。
①
、
②
原理一样,都是先用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
Fe(OH)
2
处在氢气的保护中;
③
的原理为铁作阳极产生
Fe
2
+
,与电解水产生的
OH
-
结合生成
Fe(OH)
2
,且液面用汽油保护,能防止空气进入;
⑤
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
④
由于带入空气中的氧气,能迅速将
Fe(OH)
2
氧化,因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
答案
①②③⑤
考点四:
“
铁三角
”
的相互转化
4.
(2017·
浙江余姚中学高二下期中
)
电子工业常用
30%
的氯化铁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作印刷电路板。某工艺对腐蚀废液的处理采用了下列实验方案:
(1)
加入的过量
①
物质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滤渣
③
的成分是
________
,操作
Ⅱ
的名称是
________
,加过量
④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将
②⑤
合并通入
⑥
后溶液颜色变化为
________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该实验方案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Fe
、
Fe
2
+
和
Fe
3
+
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有关知识。腐蚀废液中含有
Fe
3
+
、
Fe
2
+
、
Cu
2
+
,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可以看出最后回收了铜,可以得出滤渣为铜,由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判断试剂
①
为铁。然后依次推断出其他各组分的成分。
答案
(1)Fe
2FeCl
3
+
Fe===3FeCl
2
、
CuCl
2
+
Fe===FeCl
2
+
Cu
(2)Fe
、
Cu
过滤
Fe
+
2H
+
===Fe
2
+
+
H
2
↑
(3)
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2Fe
2
+
+
Cl
2
===2Fe
3
+
+
2Cl
-
(4)
重新获得三氯化铁溶液,并回收金属铜
考点五:铁、铜的性质
5.
(2018·
嘉兴第一中学
)
将
Cu
片放入
0.1 mol·L
-
1
FeCl
3
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
Cu
片,溶液中
c
(Fe
3
+
)
∶
c
(Fe
2
+
)
=
2
∶
3
,则
Cu
2
+
与
Fe
3
+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3
∶
4 B.3
∶
5 C.3
∶
2 D.4
∶
3
答案
A
考点六:
Fe
2
+
、
Fe
3
+
的检验
6.
(2018·
浙江温州六校协作
)
信息提示:
①
CuCl
2
+
Cu===2CuCl
↓
(
白色
)——
该反应速率很慢
②
2CuCl
2
+
4KSCN===2CuSCN
↓
(
白色
)
+
(SCN)
2
+
4KCl——
该反应速率很快
③
(SCN)
2
,拟卤素,化学性质和氯气相似
Cu(
过量
)
与
FeCl
3
溶液反应,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小明将
KSCN
溶液滴加到混合液中,他观察到瞬间产生白色沉淀,局部出现红色;振荡试管,红色又迅速褪去。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白色沉淀是
CuCl
,是溶液中的
CuCl
2
与
Cu
反应生成
B.
红色物质是
Fe(SCN)
3
,主要原因是溶液中的
Fe
2
+
被空气中的
O
2
氧化成
Fe
3
+
C.
红色迅速褪去原因是振荡溶液时
(SCN)
2
把
Fe(SCN)
3
漂白了
D.
用
KSCN
溶液检验
Fe
3
+
时,
Cu
2
+
存在会产生干扰
解析
Cu(
过量
)
与
FeCl
3
溶液反应生成
FeCl
2
和
CuCl
2
溶液,将
KSCN
溶液滴加到混合液中,观察到瞬间产生白色沉淀,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不可能为
CuCl
白色沉淀,只能是
CuSCN
白色沉淀,
A
错误;据
2CuCl
2
+
4KSCN===2CuSCN
↓
(
白色
)
+
(SCN)
2
+
4KCl
反应可知,反应生成了
(SCN)
2
,把
Fe
2
+
氧化成为
Fe
3
+
,导致溶液局部出现红色,
B
错误;
(SCN)
2
与氯气性质相似,其水溶液具有漂白性,但是
(SCN)
2
漂白有机色质,不漂白无机物,
C
错误;
Cu
2
+
会与
SCN
-
反应生成
CuSCN
白色沉淀,干扰
Fe
3
+
的检验,
D
正确;正确选项
D
。
答案
D
考点七:铁、铜及其化合物
7.
(2018·
浙江嘉兴高三二模
)
为探究矿石样品
A(
仅含两种元素
)
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已知溶液
D
中只含一种金属阳离子,与铁粉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14 g
。
请回答:
(1)
样品
A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
(2)
写出气体
C
与溴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写出样品
A
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点八: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8.
(2018·
浙江十校联盟
)
化合物
M
是某种具有优异磁学性质的新型电子材料的主要成分,由两种元素组成。为了研究其组成,设计如下实验:
气体甲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请回答:
(1)M
的化学式
________
。
(2)
白色沉淀乙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丙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3)
高温条件下,丁与甲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回答:
(1)
该套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B
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C
、
F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E
中
________(
填实验现象
)
,则可证明草酸铜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
H
2
O
、
CO
、
CO
2
。
(3)
该兴趣小组改变热分解反应条件,完全反应后发现
C
中白色沉淀量明显较先前实验多,而
E
、
F
中未见明显现象,请推测
A
装置中固体产物成分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化学方法验证固体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考虑操作和药品的问题
)
。
解析
(1)
由装置图结合分解产物可知,
B
装置用于检验有水生成,
C
装置用于检验有
CO
2
生成,
D
装置用于干燥
CO
气体,
E
装置用于检验有
CO
生成,
F
装置用于吸收
E
中生成的
CO
2
,但在
E
中
CO
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这套装置中没有处理尾气
CO
的装置;
(2)E
装置是用
CO
还原
CuO
,所以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
(3)
由于改变了反应条件,可能使分解生成的
CO
直接把
CuO
还原为
Cu
单质,这样没有
CO
与
E
中的
CuO
反应,所以
E
、
F
中都没有明显现象,所以
A
装置中固体产物为铜单质,检验的化学方法是取少量受热分解后固体产物,加适量稀硫酸,未见溶液呈蓝色,则证明上述推测是合理的。
答案
(1)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
黑色粉末变红色
(3)
固体产物为
Cu
单质;取少量受热分解后固体产物,加入适量稀硫酸,未见溶液呈蓝色,则证明推测合理
易错点一 不能准确判断铁的反应产物
Fe
与
O
2
、
H
2
O(g)
反应的产物都是
Fe
3
O
4
,而不是
Fe
2
O
3
;
Fe
与盐酸、稀
H
2
SO
4
反应产物是
FeCl
2
和
FeSO
4
,而不是
FeCl
3
和
Fe
2
(SO
4
)
3
;
Fe
在
Cl
2
中燃烧,无论
Cl
2
过量还是不足均生成
FeCl
3
。
[
易错训练
1]
(2017·
宁波余姚中学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e
与过量稀
H
2
SO
4
反应可以生成
Fe
2
(SO
4
)
3
B.Cu
与
FeCl
3
溶液反应可以说明
Cu
比
Fe
活泼
C.Fe
与少量的
Cl
2
反应可以生成
FeCl
2
D.Cu
插入到
AgNO
3
溶液中
Cu
片的质量增加
解析
Fe
与稀
H
2
SO
4
反应,无论稀
H
2
SO
4
的量多少,产物都是
FeSO
4
,
Fe
与
Cl
2
反应,无论
Cl
2
的量多少,产物都是
FeCl
3
,
A
、
C
项错误;
Cu
+
2Fe
3
+
===Cu
2
+
+
2Fe
2
+
,不能说明
Fe
和
Cu
的活泼性强弱,
B
项错误;
Cu
+
2Ag
+
===Cu
2
+
+
2Ag
,析出的
Ag
附着在
Cu
表面,质量增加,
D
项正确。
答案
D
易错点二 不能掌握混合物中
Fe
3
+
、
Fe
2
+
的除去方法
1
.
除去
Mg
2
+
中混有的
Fe
3
+
的方法: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
Mg
、
MgO
、
MgCO
3
、
Mg(OH)
2
中之一,与
Fe
3
+
水解产生的
H
+
反应,促进
Fe
3
+
的水解,将
Fe
3
+
转化为
Fe(OH)
3
沉淀而除去。
2
.
除去
Cu
2
+
中混有的
Fe
3
+
的方法: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
CuO
、
CuCO
3
、
Cu(OH)
2
、
Cu
2
(OH)
2
CO
3
中之一,与
Fe
3
+
水解产生的
H
+
反应,促进
Fe
3
+
的水解,将
Fe
3
+
转化为
Fe(OH)
3
沉淀而除去。
3.
除去
Mg
2
+
中混有的
Fe
2
+
的方法:
4
.
除去
Cu
2
+
中混有的
Fe
2
+
的方法:
先加入氧化剂
(
如
H
2
O
2
)
将溶液中的
Fe
2
+
氧化成
Fe
3
+
,然后再按
1
的方法除去溶液中的
Fe
3
+
。
先加入氧化剂
(
如
H
2
O
2
)
将溶液中的
Fe
2
+
氧化成
Fe
3
+
,然后再按
2
的方法除去溶液中的
Fe
3
+
。
[
易错训练
2]
(2018·
浙江余姚中学
)
孔雀石主要含
Cu
2
(OH)
2
CO
3
,还含少量
Fe
、
Si
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
CuSO
4
·5H
2
O
及
CaCO
3
,步骤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为将溶液
A
中的
Fe
2
+
氧化为
Fe
3
+
,试剂
①
可选用双氧水、氯气等
B.
流程中所加的
CuO
可以用
Cu
代替
C.
由溶液
C
获得
CuSO
4
·5H
2
O
,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
D.
制备
CaCO
3
时,应向
CaCl
2
溶液中先通入
CO
2
,再加入氨水
解析
A
.
为将溶液
A
中的
Fe
2
+
氧化为
Fe
3
+
,试剂
①
可选用双氧水,但不能选择氯气,会引入氯离子杂质,
A
错误;
B.
流程中所加的
CuO
可以用氢氧化铜代替,铜与氢离子不反应,不能调节
pH
,
B
错误;
C.
由溶液
C
获得
CuSO
4
·5H
2
O
,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
C
正确;
D.
氨气极易溶于水,制备
CaCO
3
时,应向
CaCl
2
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
CO
2
,
D
错误,答案选
C
。
答案
C
易错点三
FeO
、
Fe
3
O
4
、
Fe
2
O
3
与酸反应应注意的问题
1.FeO
中
Fe
为+
2
价,与非氧化性酸
(
如盐酸、稀
H
2
SO
4
)
反应时生成
Fe
2
+
;与氧化性酸
(
如
HNO
3
)
反应时生成
Fe
3
+
。
2.Fe
3
O
4
的组成可理解为
FeO·Fe
2
O
3
,与非氧化性酸
(
如盐酸、稀硫酸
)
反应时生成
Fe
2
+
和
Fe
3
+
;与氧化性酸
(
如
HNO
3
)
反应时生成
Fe
3
+
;与还原性酸
(
如
HI)
反应时生成
Fe
2
+
。
3.Fe
2
O
3
中
Fe
为+
3
价,与非氧化性酸或氧化性酸反应时只生成
Fe
3
+
;与还原性酸
(
如
HI
、
H
2
SO
3
)
反应时生成
Fe
2
+
。
[
易错训练
3]
(2018·
浙江嘉兴一中高三
)
实验室可利用硫酸厂废渣
(
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
FeS
、
SiO
2
等
)
制备聚铁和绿矾
(FeSO
4
·7H
2
O)
,聚铁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Fe
2
(OH)
n
(SO
4
)
3
-
0.5
n
]
m
,主要工艺流程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炉渣中
FeS
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S
+
3O
2
+
12H
+
===4Fe
3
+
+
4S
↓
+
6H
2
O
B.
气体
M
的成分是
SO
2
,通入
H
2
O
2
溶液得到硫酸,可循环使用
C.
向溶液
X
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
Y
,再经蒸干即得绿矾
D.
溶液
Z
的
pH
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其
pH
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小
解析
炉渣加入硫酸溶液的同时通入氧气,得到的固体
W
为
S
和
SiO
2
,灼烧得到气体
M
为二氧化硫,溶液
X
为含有
Fe
3
+
的溶液,调节溶液
pH
得到溶液
Z
加热得到聚铁胶体,溶液
X
中加入铁反应生成的溶液
Y
为硫酸亚铁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A.
炉渣中
FeS
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单质、硫酸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S
+
3O
2
+
12H
+
===4Fe
3
+
+
4S
↓
+
6H
2
O
,故
A
正确;
B.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气体
M
的成分是
SO
2
,通入
H
2
O
2
溶液得到硫酸,可循环使用,故
B
正确;
C.
溶液
X
中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绿矾,故
C
错误;
D.
若溶液
Z
的
pH
偏小,则聚铁中生成的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减少,硫酸根离子的含量偏大,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小,故
D
正确;答案选
C
。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