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48 KB
- 2021-04-17 发布
第57练 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
1.2020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中意两国元首都表示,将抓住两国双边关系发展的这一关键历史节点,通过互办文化旅游年等活动,推动两国加强人文交流。举办“中意文化旅游年”( )
①是基于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是文化与政治交融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发展两国政治关系
③有助于两国理解个性和文化共享,逐步缩小双方文化差异
④说明两国间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与文化关系的发展同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9年8月5日,中国与南非政府联合宣布将每年9月17日定为南非中文日。南非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们自此以后也有了自己的节日,这为深化两国民心相通奠定了重要基础。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表明汉语教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
②表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有利于中非文明交流借鉴,相互取长补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5
4.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2019年3月“感知中国,意在巴黎”中国美术精品展在巴黎举办。展览聚焦中法艺术百年交流的历史,展示了刻载着历史印记和洋溢着新时代艺术创新精神的中国留法名家作品,中法人们在欣赏佳品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心。本次展览( )
①让更多法国民众感受中法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
②发挥了中华文化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的引领作用
③创新了文化交流的途径,推动了新时代中法艺术合作
④通过讲述中国艺术故事,推动中国艺术的传播与共享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访欧的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出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当年,中国的儒家思想远渡重洋来到法国,深刻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思想的滋养;而今,《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见证来到中国。中法两大文明的相互吸引和交相辉映,在此刻更显珍贵。可见( )
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交锋,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文化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特征,使中法两大文明相互吸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请你确定一组最能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 )
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
7.中国已成为全球出境旅游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近期出境游市场出现的许多不文明个案,正在触动国民的耻感神经,不仅损害了国家形象,也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进行了一场质问。出境旅游( )
①能够领略异国他乡的文化韵味
5
②需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③借助文化渗透削弱别国文化的影响
④反映出我国的文化生产力迅速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上半年,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道亮丽风景。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理念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入阐述中国的文明观,强调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为各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亚信杜尚别峰会等多边舞台,习近平主席对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性的强调一以贯之,不断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共存、和谐共生、交融共享、繁荣共进。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引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潮流。亚洲文化嘉年华和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周活动盛况空前,搭建起亚洲乃至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联合亚洲国家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中意、中法将互办文化旅游年,举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年学生“汉语桥”夏令营活动……中国积极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行动派,致力建设开放包容的美好世界。
(1)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引领文明交流互鉴潮流实施的上述行动的正确性。
5
答案精析
1.A [举办文化旅游年活动有助于双方理解文化个性,实现文化共享,但“逐步缩小双方文化差异”的说法错误,③不选。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政治并不完全同步,④说法错误。]
2.D [南非中文日的设立表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但不能表明汉语教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①说法错误。南非中文日的设立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强调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与题意不符。]
3.D [题中材料“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表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征,要求我们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我们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体现了④;①中“世界文化的统一性”的说法错误,故不能入选;②中“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
4.B [②中“引领作用”表述错误。材料没有创新文化交流的途径,也没有推动新时代中法艺术合作,③不符合题意。]
5.A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排除。题目没有强调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特征,④排除。]
6.A [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A正确;尊重外来文化不等于认同外来文化,认同外来文化的观点不科学,B不选;我们要汲取各国优秀文化,不是汲取各国文化,C不选;舍弃传统文化的观点错误,D不选。]
7.C [出境旅游可以领略异国他乡的文化韵味,①应选;出境旅游作为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旅游者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形象,需要我们当好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②应选;③表述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8.(1)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明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在文化交流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要不断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共存、和谐共生、交融共享、繁荣共进。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为各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2)①
5
教育、各种经济、文化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开展亚洲文化嘉年华和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周活动,中意、中法互办文化旅游年,举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年学生“汉语桥”夏令营活动,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中国联合亚洲国家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为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载体。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开展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文化的传递、沟通、共享。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5
相关文档
- 浙江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八2021-04-17 13:38:5314页
- 浙江省镇海中学2016届高考政治二轮2021-04-17 13:10:195页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主观题精选2021-04-17 12:49:0813页
- 浙江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八2021-04-17 12:23:224页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2021-04-17 11:40:1013页
-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题狂练之二2021-04-17 10:53:4811页
- 浙江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2021-04-17 03:26:355页
- 江苏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2021-04-17 03:17:494页
-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试题:模块二维2021-04-17 03:03:3715页
- 江苏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2021-04-17 02:47:1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