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3 MB
- 2021-04-17 发布
第
2
讲 等高线地形图
-
2
-
-
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
判读
1
.
海拔与相对高度
(1)
海拔
:
某地高出
的垂直距离。下图中甲点海拔为
1 500
米
,
乙点海拔为
米。
(2)
相对高度
:
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下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
米。
海平面
500
1
000
-
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等高线地形图
(1)
等高线
:
地图上
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
2)
基本特征。
海拔
相等
闭合
陡
缓
山脊
山谷
-
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山峰
山谷
河谷
山脊
分水岭
陡崖
鞍
部
-
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浙江五校联考
)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1
.
图中水库大坝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
A.48
米
B.68
米
C.108
米
D.128
米
2
.
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铁路要防御崩塌和滑坡的
危害
B.A
地能看到悬崖下过往的火车
C.
大坝建成后不会淹没
B
处
村庄
D.C
处适合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
B
A
-
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图中等高距为
50
米
,
所以坝顶海拔为
550
米
,
坝底海拔大于
450
米
,
小于
500
米
,
故坝顶与坝底的相对高度为
50~100
米。第
2
题
,A
地所在山坡等高线上疏下密
,
为凸形坡
,
阻挡视线
,
从
A
地看不到悬崖下过往的火车
,B
项错
;B
处村庄海拔比大坝海拔低
,
建成大坝后会淹没
B
处村庄
,C
项错
;C
处等高线密集
,
坡较陡
,
不适合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
,D
项错
;
图中铁路东侧为陡坡
,
西侧为陡崖
,
容易产生崩塌和滑坡
,A
项正确。
-
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基本地形部位素描与等高线图的
对应
-
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等高线图的判读
方法
(1)
看疏密
:
等高线越密坡越陡
,
等高线越疏坡越缓。如图中甲地地形较陡
,
乙地地形较缓。
(2)
看弯曲
:
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高
,
为山脊
,
即
“
凸低为高
”,
如图中丙地
;
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低
,
为谷地
,
即
“
凸高为低
”,
如图中丁地。
(3)
看走向
:
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
,
如图中戊地。
(4)
看闭合
:
等高线闭合
,
数值向中心逐步升高
,
说明是山峰
,
如图中己地
;
反之为洼地或盆地
,
如图中庚地。
-
1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
(1)
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或范围
,
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或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
可以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
℃
/100
米
)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
1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估算陡崖的高度。
①
陡崖的相对高度。
-
1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4)
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
,
则要遵循
“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
判定其数值。如下图中有两条等高线
,
数值
a
大于
b
,
则
M
地的值大于
a
,N
地的值小于
b
。
(5)
估算水库储水面积
:
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
,
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
,
估算其面积。
(6)
估算流域面积
:
首先作出流域的分水线
(
山脊线
),
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
然后结合比例尺或经纬网进行估算。
-
1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拓展延伸
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类型
-
1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尝试解答
1.
2.
对称
352~380
200~300
-
1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2
全国卷
,10~11)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
100
米
,
瀑布的落差为
72
米。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Q
地的海拔可能为
(
)
A.90
米
B.230
米
C.340
米
D.420
米
2
.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
A.260
米
B.310
米
C.360
米
D.410
米
D
C
-
1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根据等高线判断河流特征
(1)
水系特征。
①
山地常形成
状水系。
②
盆地常形成
状水系。
③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
(
山脊线
)
。
④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
山谷线
)
。
⑤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
,
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
放射
向心
分水岭
-
1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水文特征。
①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
,
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
,
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②
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
,
还与流域面积
(
集水区域面积
)
有关。
③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
(3)
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①
流向
: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
发育于河谷
,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②
流域面积
: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
,
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
1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气候要素的分布与变化
-
1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湖南祁阳二模
)
下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简图
,
设计在甲、乙间修建一条公路。读图
,
完成第
1~3
题。
1
.
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
,
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C
-
2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有很多学者建议施工前对图示河段进行治理
,
其合理的措施应是
(
)
A.
建蓄洪区
B.
加固堤防
C.
修建水库
D.
裁弯取直
3
.
河流经治理后再修建公路
,
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D
B
-
2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线路
③
穿山要修隧道
,
越河需架桥。故选
C
项。第
2
题
,
图示河流西部河段河道弯曲
,
地势低平
,
洪涝多发。裁弯取直是治理该河段的合理措施。故选
D
项。第
3
题
,
裁弯取直后
,
②
线路短
,
沿线地势平坦
,
桥隧工程量最小。故选
B
项。
-
2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等高线地形图与区位选择
(1)
选点。
-
2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选线
。
-
2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选面
。
-
2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1
全国卷
,6~8)
读下图
,
完成第
1~3
题
。
1
.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
A.50
米
B.55
米
C.60
米
D.65
米
2
.
图中
①②③④
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
,
设计坝高约
13
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
,
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
A.15
米
B.40
米
C.65
米
D.90
米
C
C
B
-
2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常考图形之
1
]
等值线图
常见等值线主要有等高
(
深
)
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
-
2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3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3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判读方法
]
-
3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概念
:
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
剖面图
,
它是
在
的基础上绘制的。
2
.
比例尺
:
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
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
,
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
.
作用
: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剖面线上的
和
状况。
垂直
等高线
地形图
水平
地势
起伏
坡度陡
缓
-
3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四川成都检测
)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1
.
图中两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
A.160
米
B.200
米
C.220
米
D.300
米
A
-
3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中
,
能正确表示
PQ
间地势起伏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A
-
3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图示等高距是
100
米
,
左下方山峰的海拔大于
800
米、小于
900
米
,
右上方山峰海拔大于
700
米、小于
800
米
,
因此两山峰高差大于
0
、小于
200
米。第
2
题
,
由水平比例尺可知
,
P
、
Q
之间水平距离约
2.5
千米。
P
、
Q
点的海拔均为
500
米
,
穿越的河谷海拔为
400~500
米
,
穿过的山脊即最高点海拔为
500~600
米。
A
项符合要求。
-
3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地形剖面图的
绘制
-
3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3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1)
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吻合。
①
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如上图中
A
海拔为
200~250
米
,
B
海拔为
250~300
米。
②
看极值点是否准确。如上图中
a
海拔为
250~300
米
,
b
海拔为
150~200
米
,
c
海拔为
350~400
米。
③
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如上图中从
A
到
B
经过了升高
—
降低
—
升高
—
降低的过程。
(2)
确定是否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
(
如山地或山脊
)
阻挡
,
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
“
凹形坡
”
与
“
凸形坡
”
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
,
等高线先密后疏
,
为
“
凹形坡
”,
可通视
;
等高线先疏后密
,
为
“
凸形坡
”,“
凸形坡
”
挡住人们的视线
(
如上图
)
。
-
3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4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09
全国
Ⅰ
卷
,6~8)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
下图
)
。读图
,
完成第
1~3
题。
1
.
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
A.80
米
B.110
米
C.170
米
D.220
米
B
-
4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
A.
道路
①
为直线
B.
道路
②
经过甲、乙两点间的最高点
C.
道路
③
最长
D.
道路
①
和
②
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3
.
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
,
最适合行车的是
(
)
A.
道路
③
B.
道路
①
C.
道路
①
和
②
D.
道路
②
和
③
D
B
-
4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由题目文字表述可知
,
甲、乙两地有三条道路相连
,
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乙两地。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分别为
150
米和
260
米
,
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110
米。第
2
题
,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道路
①
路程最长
,
且山区道路多为
“
之
”
字形
,
不可能是直线
,A
项错
;
根据剖面线海拔
,
道路
②
没有经过甲、乙两点间的最高点
,B
项错
;
道路
③
最短
,C
项错
;
道路
①
和
②
剖面线右侧形态相同
,
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D
项对。第
3
题
,
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
,
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
,
以保证运输安全。读图可知
,
道路
①
在三条道路中是起伏最小的。
-
4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4
.
〔
2012
山东卷
,26(1)
〕
读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
绘出
A
、
B
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
4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答案
解析
首先认真分析图中剖面的关键点
:
起点
A
为
500
米
,
终点
B
大于
200
米
,
以及剖面与
500
米、
200
米等高线的交点。其次分析剖面线与河流的交点及海拔范围。再次分析剖面线的整体变化趋势。最后综合分析绘出剖面图。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7 03:04:23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4-17 01:45:27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3:02:51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0:00: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4-16 19:26:1340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6 18:25:0129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4-16 15:54:2512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16 09:35:544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16 02:24:4942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5 19:46:0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