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6.50 KB
- 2021-04-17 发布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2.①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②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充沛 B.热量丰富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答案】
1.B
2.B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农业生产的特点,考查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名师点睛】农业的生产特点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因为不同地区的光照、热量、水分、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差较大,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因素也不均衡。所以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周期特点。因地制宜主要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因时制宜体现的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3.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气候
B.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
C.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市场
D.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水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故适宜水稻种植,故A项正确;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是利用该地区多低山丘陵,而改善了地形条件发展,故B项正确;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市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故C项正确;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生产类型的变化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下图中,影响北京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劳动力价格
C.水源条件 D.市场距离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知识拓展】农业的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
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读某种农事安排示意表,完成下列问题。
5.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①水热充足且雨热同期 ②生产规模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人口稠密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6.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安排该农事活动的是( )
①东北平原 ②内蒙古河套平原 ③鄱阳湖平原 ④成都平原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
5.A
6.C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甲图阴影表示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地域分布,乙图表示甲图中相应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 B.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谷物
C.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 D.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8.乙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答案】
7.D
8.C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农业的主要地域类型,考查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读美国农业区划图和某农场农事安排时间表,回答下列问题。
9. 该农场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A地 B.D地 C.E地 D.F地
10.近年来,美国东部沿海地区来自该农场的育肥(活)牲畜数量减少,冷藏猪肉数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①交通发展及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 ②人们饮食习惯改变 ③饲料作物栽种面积大幅缩减 ④节省运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9.B
10.D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美国农业生产专门化分布,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知识拓展】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1.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2.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3.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4.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11.关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根廷主要从事养羊业
B.阿根廷的放牧业经历了由粗放型自给自足到密集型商品牧业的过程
C.大牧场放牧业的杰出代表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D.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大面积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阿根廷的大牧场业主要从事牧牛业,是大牧场放牧业的杰出代表,故A项错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故C项错误;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之一是大面积半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故D项错误;但是阿根廷的放牧业经历了由粗放型自给自足到密集型商品牧业的过程,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
【知识拓展】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特征: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
草原
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土地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交通
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2、发展特点:
时期
欧洲人到来之前
欧洲人到来之后
牧场景观
开阔的大草原
铁丝网分割的大牧场
牧场经营
印第安人自由放牧
农场主雇用印第安人牧牛
生产特点
粗放的自给自足的放牧业
密集的商品牧牛业
地域类型
游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12.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大多紧邻消费市场,其原因是( )
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大城市周围劳动力丰富
C.大城市周围地租高
D.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就市场因素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鲜牛奶以及牛奶制品。受牛奶运输的影响,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附近,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乳畜业的区位因素
13.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不同,说明了( )
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②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③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加强 ④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减弱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知识拓展】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2、工业区位选择:我们可以从区位选择的主体、需要考虑的因素、要达到的目的、需要遵循的原则等方面认识这一问题。
项目
内容
区位的含义
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里;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区位选择的主体
企业和政府
考虑的因素
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
遵循的原则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经济效益看,选择优势条件明显、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高的区位;据主导因素确定工厂区位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但各类因素对不同的工业部门有不同的影响,有起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也有起次要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在特定部门的区位选择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各类不同的工业部门都有向能满足它主要要求的地区接近或靠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我们把它称为工业导向。根据以上关于工业导向的相关论述,完成14~16题:
14.下图是影响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和啤酒厂区位的因素示意图,读图判断下面关于四类工业部门工业导向的表述哪组较为合理( )
A.①啤酒厂 ②炼铝厂 ③制糖厂 ④电子装配厂
B.①制糖厂 ②啤酒厂 ③电子装配厂 ④炼铝厂
C.①啤酒厂 ②电子装配厂 ③炼铝厂 ④制糖厂
D.①制糖厂 ②炼铝厂 ③电子装配厂 ④啤酒厂
15.下列各工业部门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的是( )
A.棉纺织业 B.可口可乐饮料
C.家具制造业 D.精密仪器制造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很快,许多国外企业来此办厂,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运输条件
C.劳动力素质和成本 D.其他
【答案】
14.A
15.A
16.C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工业的指向型类型,考查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17~18题:
17.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18.图中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答案】
17.A
18.C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名师点睛】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增强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强有力措施)。
(2)环境减弱因素:原料(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主导因素的变化:(钢铁工业为例)原料—交通—市场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的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19~20题:
19.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燃料地
C.接近销售市场 D.接近交通枢纽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为提高济效益,在区位上你认为会选择下图中的哪一个地点最合适: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9.B
20.B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和硕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年总日照时数为2 990小时,无霜期平均210天,年均温11.4℃,年均降水量为58.6毫米。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硕县开始实施“减白增红”策略,即减少棉花播种面积,增加西红柿、辣椒等红色农业经济作物,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材料二 2009年5月30日中新网新疆报道:新疆和硕县农民马玉民种了十多年棉花,他也许没有想到,原来怎么种植,棉花亩产量也只能达到150公斤左右,可是2008年,他的棉花亩产竟翻了一番,其法宝就是引进了优良品种和滴灌技术……
(1)试分析新疆和硕县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及主要的制约因素。(共10分)
(2)近几年新疆和硕的特色农业种植规模日益扩大,试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
(3)和硕县农民的增产增收,主要得益于(双选):( )(4分)
A.种植品种的改良 B.种植技术的改良 C.耕地规模的扩大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E.化肥农药的使用 F.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答案】
(1)有利自然条件: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的制约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交通运输条件逐步改善;市场需求量扩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引进优良品种,实施滴灌技术(共8分)
(3)AB(共4分)
(2)考查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据材料分析,该地的交通条件逐步改善、产品质量优市场广阔、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品种优良,且实施了滴灌技术。
(3)据材料分析可知,棉花亩产竟翻了一番,其法宝就是引进了优良品种和滴灌技术,说明和硕县农民的增产增收,主要得益于种植品种的改良、种植技术的改良,故A、B项正确;耕地规模没有扩大,只是调整了农业结构,故C项错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不是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化肥农药的使用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材料中没有提到,故E、F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2.读“工业地域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左列的工业部门存在 的联系,右列中的工业部门之间是 的联系。(6分)
(2)左列和右列的工业都分布在一个地区,这反映了工业的 现象,其优点是 。(12分)
【答案】
(1)工序上 空间利用上(6分)
(2)集聚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12分)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工业的主要联系,考查工业的集聚及其意义
【知识拓展】工业联系与工业集聚
1、工业联系
工业
联系
表现
举例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纺织厂和印染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
① 概念:工业集聚是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起来形成集聚的现象。
② 意义: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③形式:工业集聚的形式多样,原因、结果也不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传统工业的集聚和新工业的集聚。
集聚
形式
传统工业的集聚
新工业的集聚
集聚
原因
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在生产上有投人一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在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要获得规模效益而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集聚
结果
形成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即传统工业区)
形成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地域(即新工业区)
工业部门和工业地域
钢铁工业集聚形成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集聚形成石油化工区
电子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日本“硅岛”、德国的慕尼黑、英国的苏格兰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