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3.00 KB
- 2021-04-17 发布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集锦
微专题
1
.
重要的物理学史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
伽利略
意大利
①
1638
年,论证较重物体不会比较轻物体下落得快;
②
伽利略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③
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
④
伽利略在
1683
年出版的
《
两种新科学的对话
》
一书中,运用
“
观察
→
假设
→
数学推理
”
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抛体运动
胡克
英国
发现了胡克定律
牛顿
英国
①
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建立牛顿力学;
②
1687
年在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上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
开普勒
德国
17
世纪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卡文迪许
英国
1798
年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G
库仑
法国
①1785
年,库仑用自己发明的扭秤建立了静电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
②
静电力常量的数值是在电荷量的单位得到定义之后,后人通过库仑定律计算得出的
密立根
美国
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e
=
1.6×10
-
19
C
富兰克林
美国
①
解释了摩擦起电的原因;
②
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欧姆
德国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昂尼斯
荷兰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
——
超导现象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
焦耳
英国
①
与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
——
楞次定律;
②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之一
楞次
俄国
1834
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
楞次定律
奥斯特
丹麦
1820
年,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产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洛伦兹
荷兰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
(
洛伦兹力
)
的观点
笛卡尔
法国
①
在
《
哲学原理
》
中比较完整地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
②
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
“
动量守恒定律
”
安培
法国
①
发现了安培定则;
②
发现电流相互作用的规律;
③
提出分子电流假说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
法拉第
英国
①
在
1821
年,法拉第在重复奥斯特
“
电生磁
”
实验时,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最原始的电动机;
②
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
③
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亨利
美国
最大的贡献是在
1832
年发现自感现象
阿斯顿
英国
设计发明质谱仪
劳伦斯
美国
设计发明回旋加速器
布朗
英国
发现了布朗运动
开尔文
英国
创立了热力学温标,建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
玻意耳
英国
提出了玻意耳定律
查理
法国
提出了查理定律
盖
—
吕萨克
法国
提出盖
—
吕萨克定律
克劳修斯
德国
建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麦克斯韦
英国
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赫兹
德国
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存在
惠更斯
荷兰
提出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托马斯
·
杨
英国
成功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伦琴
德国
发现
X
射线
(
伦琴射线
)
普朗克
德国
提出量子概念,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
爱因斯坦
德籍犹太人
提出“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
德布罗意
法国
提出物质波
(
德布罗意波
)
汤姆生
英国
发现了电子,测出电子的比荷
卢瑟福
英国
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发现了原子
玻尔
丹麦物理学家
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查德威克
英国物理学家
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威尔逊
英国物理学家
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
α
、
β
、
γ
射线的径迹.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
贝可勒尔
法国物理学家
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玛丽
·
居里夫妇
法国
(
波兰
)
物理学家
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
“
镭
”
的发现者
约里奥
·
居里夫妇
法国物理学家
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2
.
重要物理思想方法
(1)
理想模型法
为了便于进行物理研究或物理教学而建立的一种抽象的理想载体或理想物理过程,突出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了事物的次要因素.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
(
如质点、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等
)
、条件模型
(
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
)
和过程模型.
(
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抛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恒定电流等
)
(6)
放大法
在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把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按照一定规律放大后再进行观察和测量,这种方法称为放大法,常见的方式有机械放大、电放大、光放大.
(7)
控制变量法
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比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就用了控制变量法.
(8)
等效替代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等.
(9)
类比法
也叫
“
比较类推法
”
,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
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如研究电场力做功时,与重力做功进行类比;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12)
对称法
物理问题中有一些物理过程或是物理图形具有对称性,利用物理问题的这一特点求解,可使问题简单化,要认识到一个物理过程,一旦对称,则一些物理量
(
如时间、速度、位移、加速度等
)
也是对称的.
自然现象中也存在对称性,如法拉第进行对称性思考,坚持认为电可以生磁,磁也一定能生电,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牛顿在研究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作用时,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质量成正比,牛顿根据对称性原理得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3)
寻找守恒量法
物理学中的守恒,是指在物理变化过程或物质的转化转移过程中,一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守恒,既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
(
有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
,也是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并且应用起来简单、快捷.
(14)
图形
/
图象图解法
图形
/
图象图解法就是将物理现象或过程用图形
/
图象表征出后,再根据图形表征的特点或图象的斜率、截距、面积所表述的物理意义来求解的方法,尤其是图象法在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时有独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