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 MB
- 2021-04-17 发布
地 理
区域地理
·
新课标版
新课标导学
第三篇
第四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
4
课时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高考考点
高考导航
1
.我国的内、外流区划分及其主要水文特征。
2
.我国的湖泊分布。
3
.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概况、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及其治理。
4
.京杭大运河的开发利用。
1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归纳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2
.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分析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对其开发治理的措施。
3
.分析我国主要湖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
读图夯基
2
精讲点拨
3
跟踪演练
4
课时作业
读 图 夯 基
一、河流和湖泊概况
1
.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__________
—
阴山
—
________
—
祁连山
—
巴颜喀拉山
—
冈底斯山。
2
.内、外流区概况
(1)
外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
2/3
,水量较大,分别注入
________
、印度洋和北冰洋。
(2)
内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
1/3
,水量较小。
3
.主要河流分布
①松花江 ②淮河 ③湘江 ④黄河 ⑤
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
⑦塔里木河 ⑧长江 ⑨珠江
大兴安岭
贺兰山
太平洋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
5
.京杭运河
自北向南贯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已作为东线输水通道。
青海湖
洞庭湖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二、长江
1
.流域概况:总长度、水量、流域面积全国第一
2
.水能资源
(1)
地位: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
1/3
,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2)
分布:主要集中在地势落差大的
________
。
上游
3
.航运价值
(1)
特点: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________
以下四季通航。
(2)
地位:干支流通航里程达
7
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
2/3
,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有
“
_____________
”
之称。
宜宾
黄金水道
4
.治理
(1)
首要的任务是
________
。
防洪
三、黄河
1
.流域概况:中国第二长河
3
.开发与治理
(1)
上游:有计划地对水能资源进行
___________
,同时注重生态保护。
(2)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区,注意水土保持工作。
(3)
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大堤,防治洪涝。
黄土高原
梯级开发
1
.为什么说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
答案:
该诗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黄河的源头远在西部高山,黄河之水好像从天而降,二是指黄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2
.
何为
“
天池
”
?我国著名天池有哪些?
答案:
一般把山顶洼地积水形成的湖泊称为天池,多为火山口形成,我国有七大著名天池,分别是吉林长白山白头山天池、新疆天山天池、陕西太白天池、甘肃文县天池、江苏天池山天池、江西庐山天池和浙江莫干山天池。
3
.
长江为什么被称为
“
黄金水道
”
?
答案:
长江航线自然条件优越,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低、成本低等优点;流域内资源丰富,沿岸有南京、上海等工业中心和众多城市,经济发达;与铁路、运河相交。
精 讲 点 拨
1
.
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
1
我国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2
.
内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比较
流区
时间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外流区
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
大
上涨、形成汛期
无
冬季风盛行时降水少
小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
—
淮河以北普遍有,以南无
内流区
夏季气温高
大
上涨、形成汛期
无
冬季气温低
小或无
下降,形成枯水期或断流
有
3
.
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地区
河流
水量
汛期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
东北
黑龙江
松花江
水量丰富
(
流经半湿润地区
)
汛期较短有春汛和夏汛
小
(
森林茂盛
)
长
(
纬度高,位于中温带
)
秦岭
—
淮
河以北
辽河海
河黄河
水量较小
(
流经半湿润地区
)
汛期短
(
雨季短
)
大
(
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
短
(
位于暖温带
)
秦岭
—
淮
河以南
长江
珠江
水量丰富
(
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地区
)
汛期长
(
雨季长
)
小
(
流域植被多
)
无
(
流经亚热带
)
[
归纳总结
]
1
.表解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水文特征要素
特征描述
影响因素
应用
水位
水位变化大或小
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某一特征的差异并说出原因或分析某一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或小
①
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看降水量多少;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含沙量
含沙量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最冷月均温>
0℃
,无结冰期;<℃,有结冰期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2
.咸水湖和淡水湖的比较
成因
①
湖水的排泄形式是蒸发
②湖水盐分富集,盐度上升
①
湖水有进有出
②水中盐分保持动态平衡,盐度低且稳定
主要分
布区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主要
湖泊
青海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
“
吞吐
”
关系,右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
1970
~
2000
年间年净径流量
(
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
)
和年净输沙量
(
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
(1)
~
(3)
题。
(1)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
A
.
1970
~
1976
年
B
.
1977
~
1984
年
C
.
1980
~
1989
年
D
.
1989
~
2000
年
A
(2)
该支流流入
(
)
A
.黄河
B
.长江
C
.辽河
D
.黑龙江
(3)1983
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
A
.建设用沙量增加
B
.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
.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
.连续干旱
B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河流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关系、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等知识。第
(1)
题,根据图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曲线判断,在
1970
年~
1976
年两者对应度最高,说明两者变化趋势最接近。第
(2)
题,该河流支流径流量较大,远远超过黄河与辽河;黑龙江流域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因此,该支流最有可能流入长江。第
(3)
题,外流河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1983
年以来,长江支流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有可能是植被覆盖率提高,或者是兴修水库使部分泥沙在水库上游沉积。
1
.长江、黄河水系简图
(1)
长江流域水系状况
知识点
2
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开发、治理
(2)
黄河流域水系状况
2
.
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
3
.长江的洪涝成因分析
雨带的推移
时间
雨带出现
长江洪水来源
说明
一般年份
5
月
长江南岸支流
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涨水,注入长江
南北两岸来洪时间错开,干流汛期延长,洪水分期不断注入东海,因此长江南北支流对长江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
6
月
长江干流北岸支流
长江干流、汉江涨水,干流出现洪水位
异常年份
(
滞留
)
雨带徘徊在长江南北两岸
南岸洪水,川江洪水,汉江洪水,同时袭来
干流出现特大洪水,防汛抗洪十分紧张
(
如
1998
年
7
~
8
月的特大洪水
)
泄洪
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的场所,
“
九曲回肠
”
的荆江河道,每年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长江的洪灾
人类活动
滥伐森林,围湖造田,导致泥沙淤积,泄洪能力不足,湖泊调蓄洪峰的功能减弱
[
归纳总结
]
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危害、治理措施比较
长江
黄河
利用
①
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到宜宾段。原因:位于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航运便利:黄金水道
③灌溉
①
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
②发电:在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
①
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
②泥沙含量增多
①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②下游:
A
.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
B
.断流
C
.水污染严重
长江
黄河
综合
治理
①
加固大堤 ②修建水库 ③营造防护林工程 ④建设三峡工程
①
建蓄洪调水工程 ②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③加固大堤 ④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要
水利
枢纽
名称
三峡工程
小浪底
效益
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2018
届
·
重庆一中高三月考
)
河的泥沙量
90%
来源于黄河中游的河龙区间
(
河口镇至龙门区间
)
,且季节变化显著,近些年又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下图为黄河河龙区间位置及
1950
—
2010
年该区间输沙量年际变化
M
—
K
检验值
(M
—
K
检验值大于
0
表明呈上升趋势,小于
0
表明呈下降趋势
)
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推测河龙区间
20
世纪
70
年代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大量水库的建设和人类引水量的增加
B
.退耕还林和蓄水保土等工程的建设
C
.大量毁林开荒和工农业用水显著增加
D
.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和梯田的大力推广
(2)20
世纪
70
年代后,河龙区间
(
)
A
.降水的区域差异明显增大
B
.各支流径流量整体呈增加趋势
C
.水体交换周期整体呈延长趋势
D
.巴图湾大坝上游河床落差增大
A
C
解析:
第
(1)
题,主要考查图表的判读及人类活动对河流输沙量的影响,难度中等。由题意可知,
M
—
K
检验值大于
0
为上升趋势,小于
0
为下降趋势。
20
世纪
70
年代输沙量前期为上升趋势,约
1974
年后为下降趋势,大量毁林开荒及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都会使输沙量增加,因此排除
C
、
D
选项。退耕还林和蓄水保土工程的建设都会使输沙量减少,但是该区域主要是植树造林而非退耕还林,且退耕还林和蓄水保土工程的建设对河流输沙量的影响相对缓慢,且从题目信息可以看出,输沙量的减少速度较快,排除
B
选项,有可能是大量水库的建设和人类引水量的增加,故选择
A
选项。
第
(2)
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输沙量的因素,难度中等。
20
世纪
70
年代后,
M
—
K
检验值小于
0
,可知年输沙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因此各支流径流量整体呈减少的趋势,排除
B
选项。降水的区域差异明显增大从题干信息无法获得依据,因此排除
A
选项。巴图湾大坝上游河床落差受地形影响,该地区地形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故排除
D
选项。由于水量减少,水体交换周期会延长,故选择
C
选项。
跟 踪 演 练
课 时 作 业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7 03:04:23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4-17 01:45:27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3:02:51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0:00: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4-16 19:26:1340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6 18:25:0129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4-16 15:54:2512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16 09:35:544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16 02:24:4942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5 19:46:0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