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2021-04-17 发布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一、 选择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霸,各种治国观点涌现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2.“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
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道家的“无为”主张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荀子的“王道”观点
3.“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有教无类
4.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 (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5.古希腊智者学派什么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6.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其中议会拥有( )
A.财政权 B.行政权 C.立法权 D.司法权
7.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 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8.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一定程度制约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9.汉字源远流长,下列字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10.中国在汉朝时主要是向外传播生产工具和先进的手工艺品,唐朝时向外传播的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学艺术等。北宋及以后向外传播的主要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这说明了( )
①汉朝时我国以铁器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居世界前列②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封建中央集权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③唐朝时各国普遍认同我国的儒家思想④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有学者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造物主被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造物主被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7、19世纪造物主两次被驱逐是指 ( )
A. 牛顿的经典力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B. 牛顿的经典力学和宣扬理性的启蒙运动
C. 伽利略的实验科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D. 伽利略的实验科学和宣扬理性的启蒙运动
12.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表现在 ( )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③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潮的萌芽 ④被引进到中国,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3.1912年4月,“秦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
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用互联网与外界沟通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4.19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人被中国人称为“夷”,而从60年代开始,中国人又将西方人改称为“洋”,这种变化从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人由鄙视到崇敬的态度变化
B. 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随着交往的扩展而正逐之下步客观化
C.中国人已经放弃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心态
D.中国人被迫同化于西方的强势文化
15.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
A.师夷长技不合国情 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D.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16.“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7.《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18.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救亡之道首先是( )
A.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改革政治制度,扩大民主权利
C.结束军阀割据,统一中国 D.启迪国民之觉悟
1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 “高明”之处在于( )
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20.20世纪初,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十多年的时间这一词语便家喻户晓。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科学技术持续传播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D.西方思想不断熏陶
2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判断,孙中山认为(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
C.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实现
D.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
22、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
A.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逐渐探索出来 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
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明确提出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
23.孙中山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其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民权主义含义为( )
A.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平均地权 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25.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C.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6.1992年,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木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的这一讲话( )
A. 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础 B. 指明了五年规划的主要任务
C. 奠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 指明了全面实现小康的攻坚任务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它( )
A. 是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时提出的
B. 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C. 首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9.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成就的是( )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C.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D.“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
30.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其研究工作在“文革”时期得到长足的进展。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①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④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1.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A.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B.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32. 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充满了 ( )
A.现代主义气息 B.浪漫主义气息 C.现实主义气息D.革命主义气息
33.莫奈名画《伦敦国会大厦》把伦敦雾描绘成了紫红色,伦敦人对此颇感不解。但人们观察后发现,工厂烟囱中喷出带有火星的烟雾在阳光映射下的确是紫红色的。该作品( )
A.创作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B.属于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
C.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揭示工业化对环境的危害
34.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它切合了美国民众何种心理诉求( )
A.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
B.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
C.老兵对二战的感伤
D.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35.下表是全球电影历史票房排行前10强(到2008年5月止)。这反映出电影事业( )
排名
片名
排名
片名
1
泰坦尼克号
6
哈利·波特5
2
指环王3
7
星球前传1
3
加勒比海盗2
8
指环王2
4
哈利·波特1
9
侏罗纪公园1
5
加勒比海盗3
10
哈利·波特4
A.并没有受到经济大危机的显著影响
B.以战争题材来获取市场
C.受科技发展的影响日渐明显
D. 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被大众接受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36.(16分)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游遍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利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刑、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郡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治之路。
——摘编自王拭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那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8分)
37.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形成了三大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以后,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二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材料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材料四 胡锦涛说:“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4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的核心问题。(3分)
(4)概述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分别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的重大贡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4分)
高二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
1-5:DBCDC 6-10:CDBAB 11-15:ACABB 16-20:CADDA
21-25:daBCB 26-30:CCdCA 31-35:ABDDC
36(16分)
(1)孟:欧洲启蒙运动兴起,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专制制度日趋腐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严: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8分)
(2)
相同:将君主置于法律之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开启民智。(6分)差异:认为当时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2分)
37.(14分)
(1)
内涵: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发展: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3分)
(2)
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特色: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4分)
(3)
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分)
(4)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走向富强。
共同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言之有理也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