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4-17 发布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
2.理解课文第一、第二段中的文言实词
3.了解文章中衍生出来的成语
4.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5.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一、第二段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通过朗读和初步讲解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 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2.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第一、第二段中的文言实词
4.了解文章中衍生出来的成语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应注意读出对称感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带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可读性强,课本注释也较详细,教师可鼓励学生反复通读全文,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自己试译课文。对不懂的地方,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拨。
3.延伸阅读。通过对陶渊明其他诗文的朗读,更全面地理解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教具准备
PPT课件、朗读视频
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情韵;老师解释重点字词,中间穿插成语解释造句,指导学生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语设计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出个小问题。我会给大家几个熟悉的关键词,请同学们猜出相关的诗人。酒和月——李白——一代诗仙李白诗词特点——豪迈,民生、颠沛和草堂——诗圣杜甫——诗词特点——忧国忧民,隐、菊和田园——陶渊明,那么他的写作风格又是什么呢?我们就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慢慢了解陶渊明,并熟悉他的写作风格。
学生回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桃花源记,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作者。
多媒体显示: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本文写于公元421
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找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
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最后是暮年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少时颇有“ 大济苍生 ”的壮志 ,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他的理想和抱负并不能实现。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
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来又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义熙元年(405)陶渊明41岁,再次出为彭泽县令,不过80多天,便因不满官场的丑恶,作《归去来兮辞》弃职而去。从此脱离官场,过上了“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直到晚年也不肯出仕。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4
陶渊明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抒发他热爱田园风光、安贫乐道、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清高自赏与消极遁世的因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
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播放朗读视频
2.讲解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为,之,舍
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仿佛
7个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鸡犬相闻,阡陌交通,黄发垂髫,落英缤纷
3.讲授难点(启发)句子
4.教师在讲解完每一段课文的重点字词后,让学生逐句翻译,每人翻译一至两句,并指出不足之处
5.教师让同桌之间互讲,巩固翻译
1.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2.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3.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4.学生之间同桌互讲,巩固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重点字词解释,下次课上考
2. 练习已学过内容的翻译,写在作业本上
3. 背诵已学过的内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