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 MB
- 2021-04-17 发布
模块二 近代世界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考情分析
高考导航
考点
考题
考查内容
(1)
知识视角:
近几年课标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过程以及美英两国政体的特点、启蒙运动等方面,多强调对史料辨析以及多角度认识问题
欧美代议制的
确立与发展
2017
全国卷
Ⅲ
,
33
2016
全国卷
Ⅰ
,
33
2015
全国卷
Ⅰ
,
33
2014
全国卷
Ⅰ
,
33
2013
全国卷
Ⅱ
,
33
2013
全国卷
Ⅱ
,
41
雨果小说
《
九三年
》
(
人民主权
)
女王态度
(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
内阁成员发言
(
国王的名义权力
)
众议员名额
(
天赋人权原则
)
华盛顿信件
(
美国邦联制的弊端
)
中英建筑
(
政治制度
)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018
全国卷
Ⅱ
,
33
2017
全国卷
Ⅰ
,
42
2015
全国卷
Ⅱ
,
32
奴隶贸易
(
资本原始积累
)
历史事件简表
(
经济文化交流等
)
茶叶消费
(
世界市场的形成
)
(2)
能力视角:
命题多以文献资料为切入点。解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及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运行机制等,突出考查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科技部分主要以名人评价或历史情境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2018
全国卷
Ⅲ
,
33
2017
全国卷
Ⅱ
,
33
2016
全国卷
Ⅰ
,
41
启蒙运动
(
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
)
市政府扩建教堂
(
工商业阶层壮大
)
卢梭思想
(
制度构想与实践
)
经典力学体系
2014
全国卷
Ⅰ
,
40
2013
全国卷
Ⅰ
,
28
《
牛顿传
》
(
科技成果及背景
)
恩格斯言论
(
哥白尼的贡献
)
(3)
考向视角:
预计今后高考将会继续关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社会转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及英国、美国民主制度对世界民主制度建设的示范作用
总述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
(15
世纪末至
18
世纪
60
年代
)
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迈向近代社会
政治
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经济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思想
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
目录
A
第一章
17
世纪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目录
B
第一章
16
世纪资本主义曙
光下的西方
·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
·
商业革命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
1688
年政变
第二章
(
略
)
——
摘编自
《
世界通史
·
近代部分
》
,
1972
年版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
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
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
世纪至工业革命 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
世纪英国革命
·1689—1742
年的英国
第二节
(
略
)
——
摘编自
《
世界史
·
近
代史编
》
,
2011
年版
古典民主
现代民主
小国寡民型城邦政治
大国众民型的民族国家政治
动乱频生,都很短命,很容易蜕化为各种形式的专制政体
比较稳定,健康而持久
一贯地只在成年男子公民之间讲平等参政,奴隶、妇女、外邦移民一律不得参与政治
早期有一些排他性,后来逐步承认了包括体力劳动者和妇女在内的所有成年公民的参政权
实行直接民主,公民大会是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机关,少数异议分子
(
通常是真正的社会精英
)
处于被排斥的地位
一般不诉诸全体公民意志的直接表达,强调包括与大众意见相左的少数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有权参政并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实行代议制度
(
间接民主
)
政党政治和分权制衡,是一种力求在大众意愿之间维持某种平衡的
“
混合政体
”
把
“
自由
”
定义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
(
如亚里士多德称
“
人是政治的动物
”
,实际上使一切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失去了合法性
)
,个人在公共权力面前没有任何自我保护能力
赋予个人的自由广泛得多,个人既有权参与政治活动,也有权不受非议地放弃公共政治而从事一切私人的合法活动,政府的主旨也正是保护这种个人自由权利不受任何势力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