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6.50 KB
- 2021-04-17 发布
第七单元易混易错+高考体验
对应学生用书 P71
[易混易错]
1.下列关于我国“两弹一星”表述正确的是( )
A.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1967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D.钱学森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
答案 C
解析 A 项“氢弹”说法错误,排除;B 项时间错误,应为 1964 年;C 项说
法正确;D 项“中国火箭之父”与“两弹一星”无直接关系,排除。
2.“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
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
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
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邓稼先等归国科
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①②正确。材料信息说明当时中国
还没有研制成功原子弹,④错误;从时间信息分析③错误,原子弹是在改革开放
前研制成功的。故选 D 项。
3.(2018·江苏高邮高二期中)科技创新与国计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以下表述有
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新阶段
B.“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标志我国开始进入航空时代
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答案 B
解析 B 项是航天而不是航空时代,故错误,符合题意。A、C、D 三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4.(2018·山东潍坊高二下统考)在谈到“文革”时期的科技成就时,一位老工
程师回忆道: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
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
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这说明文革时期的科研优势是( )
A.全国技术力量的无成本合作
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利用
C.科技文化工作受到广泛尊重
D.“左”倾错误没有影响科技领域
答案 A
解析 A 项与材料“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
的保留”相符,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最新成果”未明确是否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成果,故 B 项错误;科技文化工作者在“文革”时期不受尊重,故 C 项错误;“文
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故 D 项错误。
5.(2018·天津耀华中学第三次月考)毛泽东曾说:“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
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
越来越多。”这表明毛泽东( )
A.坚持“百花齐放” B.坚持“百家争鸣”
C.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D.坚持学术的自由化
答案 B
解析 1956 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和“百家
争鸣”,“百花齐放”针对艺术问题,“百家争鸣”针对学术问题,“那种学术
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说明是针对学术问题的“百家争鸣”。故 B
项正确,排除 A 项。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是“双百”方针内容,C 项错误;坚
持“双百”方针不是要搞学术自由化,D 项错误。
6.(2018·长沙月考)1953 年,山西省政府指出,各地在戏改过程中,“不重视
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艺术风格的培养,片面地追求给演出内容填充一些工作要
求和政治口号,概念化公式化伤害了优良艺术品的产生”。据此判断,这主要针
对当时山西( )
A.戏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B.“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D.“样板戏”占据了戏曲舞台
答案 A
解析 “在戏改过程中”,说明材料中所述现象的出现与戏曲政策在执行过
程中出现偏差有关,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与材料时间“1953 年”不符,
排除。
7.(2018·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高二期末)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1950
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政治课在总课时中占比最大
B.课程设置受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
C.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课程安排体现面向工农的时代要求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图表不难看出,在总课时中占比最大的是俄语课而非政治课,
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俄语课之所以在总课时中占据绝对比重,主要是因
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 B 项正确;材料中的课程设置
根本没有体现全面发展的思想,也没有体现面向工农的要求,故 C、D 两项错误。
8.下面是 1977 年以来几个重要年份高考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图。这说
明( )
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B.经济发展影响教育发展
C.“文革”对教育破坏严重 D.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不够
答案 B
解析 1977~1992 年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初步恢复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缓
慢,1992 年以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故 B 项正确。A 项不
符合 1998~2008 年的状况;C 项与统计数据无关;D 项材料不能体现。
9.观察下图,从图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
A.教育得到持续发展
B.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
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
D.“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三个时间点,我国小学、初中入学率和高校在校学生人数都
呈上升趋势,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故 A 项正确;
义务教育是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在 2001 年基本完成,“完全”与“99.54%”“98.
50%”不符,故 B 项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故
C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10.(2018·江苏苏州高二期末)发表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小说《塔铺》中写
道:“这样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我们宿舍,
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一个人
藏到学校土岗后乱背,就像当初偷偷烧蝉吃一样。”这段材料描写的是( )
A.国民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造成的后果
B.“文革”使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C.高考制度恢复后学生复习备考情形
D.“科教兴国”战略激发学生求知热情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 A 项错
误;题干反映的是高考制度恢复后的备考情形,非高等教育,故 B 项错误;题干
中“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世界地理》……一个人藏到
学校土岗后乱背,就像当初偷偷烧蝉吃一样”,推知高考恢复后资料缺乏,报考
者积极备考,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 1995 年提出来的,故 D 项错误。
[高考体验]
1.(2018·江苏高考)《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
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
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
这一观点的是(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答案 B
解析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与设问
“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 A 项错误;从 1999 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 4 次
无人飞行试验后,于 2003 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设问“改革开放以
来”相符,故 B 项正确;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设问“改革开
放以来”不符,故 C 项错误;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
号,与设问“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 D 项错误。
2.(2017·全国卷Ⅱ)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 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
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 C
解析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
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 C 项正确。A 项说法绝对,排除;B 项
材料没有涉及,排除;当时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D
项错误。
3.(2017·全国卷Ⅲ)右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 C
解析 该作品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政府开展扫盲教育,故出现了婆
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情景。对这一社会现实的描绘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的
风格,故 C 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不符合该画风格,故 A 项错误;同一
时期西方流行现代主义,故 B 项错误;该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不是注重表
现作者的艺术想象,故 D 项错误。
4.(2017·北京高考)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
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1905 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
形式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
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答案 C
解析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性
著作,且这仅是医学方面的成就,无法得出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排除 A 项;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并不能由此
得出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排除 B 项;电影的发明是近代科技进步的结
果,京剧被拍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故 C 项正
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把它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
项战略计划,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成功解决,排除 D 项。
5.(2015·全国卷Ⅱ)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
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
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 D 项正确。新
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2 年时,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
A 项错误;到 1952 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
制无关,故 B 项错误;文化教育改革并不必然需要懂得俄语,C 项错误。
6.(2014·浙江高考)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
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①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②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③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④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宋、元、民国、当代出现的典型事物(现象)。
从①中的“选举”“新军”“警察”可判断应该出现在民国时期;②中“临安
志”“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出现在宋代时期;元朝为蒙古族所建,
故学校考试会出现“蒙古学”,③应为元朝;据④中“科学技术”“文物古迹”
等判断应出现于当代。故顺序应该是②③①④。
7.(2014·天津高考)1952 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
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 7 个工科系、20 个专业和 13 个专修科,从综合性大学转
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 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
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
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大学院系调整是因为新中国即将开展
工业建设,需要大量工科专门人才,故 B 项正确。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
本完成,排除 A 项;C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并不仅仅局
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排除 D 项。
8.(2013·全国卷Ⅱ)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
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
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
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答案 A
解析 材料列举的相关的史实有“恩格斯所著……成为指定教科书”“举办
了以‘从猿到人’……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
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均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
意识形态。故 A 项正确。
9.(2015·北京高考)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
1962 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 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 年,苏联宇航员
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 年,在西
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列举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答案 政治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
我国的航天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探月工程。
解析 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激烈对抗时
期,从美苏争霸这一角度阐述国际政治背景。第二小问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相关文档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582021-04-16 16:31:206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862021-04-16 01:24:537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语言文字运用2021-04-15 18:38:316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652021-04-15 01:13:059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882021-04-14 18:57:185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602021-04-14 14:47:008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02021-04-13 20:13:16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42021-04-12 16:48:379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72021-04-12 16:42:41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42021-04-12 11:15:05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