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 MB
- 2021-04-17 发布
增分点
16
筛选信息
,
据文比判
——
提升内容分析概括力
-
2
-
近三年浙江卷考查情况
统计
-
3
-
-
4
-
(2018
浙江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原文请参见
“
增分点
15”
中
“
真题练兵
·
自我评估
”
部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
,
对真正的儒者而言
,
读书不应雕章琢句
,
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
,
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
,
匡正时弊
,
有益社会的进步。
B.
颜太初考中进士后
,
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
,
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
C.
颜太初宽厚正直
,
才识过人
,
效法嵇康、阮籍
,
诗文讥刺时事
,
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
,
终身仕途不顺
,
郁郁不得志。
D.
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
,
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
;
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
,
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文第二段说
“
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
,
慕嵇康、阮籍之为人
”,
颜太初
“
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
,
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
。
C
项属张冠李戴
,
效法嵇康等人的是青州牧
,
而非颜太初
,
颜太初指责青州牧的这种行为。
A
、
B
、
D
三项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颜太初的经历的概括表述
,B
项还涉及有关官职的文化常识的表述
,
都是正确的。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5
-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古今家诫叙
[
宋
]
苏辙
老子曰
:“
慈故能勇
,
俭故能广。
”
或曰
:“
慈则安能勇
?”
曰
:“
父母之于子也
,
爱之深
,
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以深爱而行精虑
,
故其为之避害也速
,
而就利也果
,
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
,
势有所必至矣。
”
辙少而读书
,
见父母之戒其子者
,
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
,
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
,
曰
:“
呜呼
!
此父母之心也哉
!”
师之于弟子也
,
为之规矩以授之
,
贤者引之
,
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
,
为之号令以戒之
,
能者予之
,
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
,
可则谏
,
否则去。
子之于父也
,
以几谏不敢显
,
皆有礼存焉。
父母则不然
,
子虽不肖
,
岂有弃子者哉
!
是以尽其有以告之
,
无憾而后止。故父母之于子
,
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
,
及其为子言也
,
必忠且尽
,
而况其贤者乎
?
-
7
-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
,
少孤而教于母。母贤
,
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
,
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
,
得四十九人
,
以示辙
,
曰
:“
古有为是书者
,
而其文不完。
吾病焉
,
是以为此。
合众父母之心
,
以遗天下之人
,
庶几有益乎
?”
辙读之而叹曰
:“
虽有悍子
,
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
,
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
,
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慈孝之心
,
人皆有之
,
特患无以发之耳。
今是书也
,
要将以发之欤
?
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
,
父戒四十五
,
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
,
未止也。
”
元丰二年四月三日
,
眉阳苏辙叙。
-
8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
,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这是苏辙为好友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诫》所作的一篇序言
,
文章深刻阐述了父母对子女的那种至大至深的爱
,
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
,
是人伦的极致。
B.
作者认为
,
父母无论贤能与否
,
都深爱自己的孩子
,
竭尽全力帮助孩子趋利避害
,
从来没有父母会丢下自己的孩子。
C.
孙景修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念之心
,
继《贤母录》后
,
又编写了《古今家诫》一书
,
书中总共收录了自古至今四十九人的家诫
,
非常有意义。
D.
文章有理有据
,
情理并茂
,
在论述的过程中突出表现了父母那种无私的爱
,
同时
,
对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诫》给予了很高评价。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C
项中
,“
书中总共收录了自古至今四十九人的家诫
”
说法错误
,
考察、分析原文倒数第二段中的信息
“
自周公以来至于今
,
父戒四十五
,
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
,
未止也
”,
可知
,
截至孙景修拿给苏辙看时
,
《古今家诫》是收录了四十九人
,
但是书还未编写完
,
孙景修打算加以增补。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9
-
参考译文
老子说
:“
因为仁慈所以能勇敢
,
因为节俭所以能宽广。
”
有人问
:“
如果仁慈的话
,
那怎么会勇敢
?”
回答是
:“
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
,
爱得深
,
所以他们替孩子考虑事情很精细。因为爱得深
,
所以行事殚精竭虑
,
所以他们为孩子躲避灾祸就很迅速
,
为孩子谋利也十分果敢
,
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人贤明
,
这是因为形势所迫才必然到这地步啊。
”
我小时候读书
,
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
,
恳切教导唯恐有没考虑到的地方
,
惴惴不安唯恐孩子不能全部听进去
,
他们感叹道
:“
唉
,
这就是父母的心啊
!”
老师对于弟子
,
给他们立了规矩来教授他们
,
贤德的弟子
,
老师就引导他们
;
不贤德的弟子也不勉强他们。君主对于臣子
,
给他们号令来告诫他们
,
对贤能的臣子就给予官职
,
不贤能的臣子就不选用他们。臣子对于君主
,
可以进谏的就进谏
,
可以进谏的就离去
。
-
10
-
儿子对于父亲
,
用隐约的言辞劝谏
,
不敢太直露
,
这都是因为礼仪的存在。父母却不这样
,
即使孩子不好
,
哪有父母遗弃孩子的呢
?
所以他们竭尽所有来告诫孩子
,
直到没有遗憾才停止。所以父母对于孩子
,
是人类伦理的极致。即使他们本身并不贤能
,
但是等到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说话的时候
,
一定会诚恳并且竭尽所能
,
更何况那些贤明的父母呢
?
-
11
-
太常少卿
,
长沙人孙公景修
,
年幼丧父因而受教于母亲
,
母亲贤能
,
能够成就他的学业。年已老
,
可感念母亲的心意却不能忘怀
,
写了一篇《贤母录》来表达他的心意。既而又编辑《古今家诫》一书
,
收集了四十九个人
,
拿来给我看
,
说
:“
古代就有编写这种书的人
,
但他们的文章不完整。我对此感到遗憾
,
所以编写了此书。集中天下众多父母的心意
,
用来馈赠给天下的人
,
或许有好处吧
?”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叹道
:“
即使有凶悍的孩子在集市上发怒斗狠
,
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
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罢手退去
,
集市上指责他孩子的人也没有不感动落泪的。慈孝的心
,
人人都有
,
只是担忧无法激发它罢了。如今这本书
,
大概将会激发人的慈孝之心吧
?
即使推广于天下也是可行的。自从周公以来到如今
,
父诫四十五人
,
母诫四人
,
孙公又要将加以增补
,
还没有编写完成。
”
元丰二年四月三日
,
四川眉阳人苏辙记述。
-
12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文言文阅读中
“
归纳内容要点
,
概括中心意思
”
和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两项要求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考查的
,
考查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
,
在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括分析题。浙江卷在选项的设置上是先概括后分析
,
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试题设误点小
,
判断难度大
,
是文言文阅读中最易失分的一个题目。
概括分析题是涉及全篇内容的题目
,
全面理解
,
整体把握是准确解答的前提。对文本的阅读
,
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把握材料
,
紧扣人物品质这一主线
,
给人物定位
,
对人物做出初步评价
;
然后对人物的官职变化、言行事迹、品质性情、他人评价等内容
,
做好圈点勾画
,
为解题做好准备。
-
13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在阅读选项时
,
一是筛选关键信息
,
如文章主旨、结论、见解、感悟、感情、态度等
;
二是遴选核心信息
,
如人物生平、性格节操、政绩才干、品德性情、细节点染
,
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
;
三是提取主体信息
,
如人物形象和成就、表现手法、布局谋篇、作者态度等。要有足够的耐心
,
关注细节
,
以应付隐秘而细小的错误点。因为在选项的分析部分
,
命题人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细微的改动来设置错误
,
所以再细微的情节
,
都不能忽略
,
都要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
-
14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概括分析这类题
,
为了增加隐蔽性和迷惑性
,
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
,
往往不在
“
概括
”
上设错误
,
而在
“
分析
”
中出问题。在大体正确的文意分析中
,
将测试点放在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词语含义、语句关系的细微变化上。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文作逐字逐句的细致对比
,
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
,
时间上有没有颠倒
,
空间上有没有混淆
,
用词是否妥当
,
有没有错误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
是解题的常用方法。
-
15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16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17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18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注
①
蠛曚
(
mèi
měng
):
一种小飞虫。
②
鼋龟
:
小乌龟。
③
醯
(
xī
)
鸡
:
小飞虫。
④
蹄涔
(
cén
):
蹄迹中的积水。
⑤
狃
(
niǔ
):
贪。
-
19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前两段用对比手法从叫声和羽毛两方面写出了小鸭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
为下文小鸭戏水于池欢乐生长的情节埋下伏笔。
B.
第三段作者通过排比手法和一系列形象化的动作描写
,
写出了小鸭在池塘里欢快戏水的可爱有趣、自由欢乐
,
充满生命活力。
C.
作者赞叹大自然养育万物的伟大
,
是因为大自然顺应自己的本性
,
将大大小小各种生物安排得各得其所
,
以使它们自由生长。
D.
本文借物言志
,
以叙描为基础
,
以议论作升华
,
以小见大
,
借鸭子的生长发育之理形象地阐述了治民理天下的道理
,
发人深思。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
大自然顺应自己的本性
”
错
,
应为
“
大自然让万物顺应各自的本性
”
。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20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参考译文
家僮拿鸭蛋来孵化
,
得到几十只雏鸭。开始饲养时
,
就在木盆中饲养它们
,
略微给它们一点水
,
它们发出嘎嘎的声音
,
它们的羽毛泛出白白的光泽
,
我很喜欢它们
,
逗弄它们。
没几天
,
僮仆来告诉我
:“
小鸭中有死去的鸭子了。
”
接着
,
我听它们的声音
,
啾啾地发出哀叫
;
看它们的羽毛
,
稀稀拉拉地散落着
,
我责怪家僮没有好好饲养。僮仆说
:“
这不是我没好好饲养
,
是因为没用水来饲养它们。
”
-
21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第二天
,
我刚好在亭子里休息
,
当时雨刚好停了。池塘里的水正好涨满
,
我回头一看到这情景很高兴
,
靠着栏杆对僮仆说
:“
为什么不用这池水来饲养小鸭呢
?”
僮仆赶忙跑着离开
,
不一会儿
,
用箩筐装着小鸭来了
,
在水边慢慢地把它们放出来
,
小鸭们仓皇惊愕不已
,
它们的眼睛仰着又斜视着
,
它们的脚犹疑着向前却又后退。家僮拿起竹竿驱赶它们
,
小鸭们于是就一起跳到水里
,
有的扬起双足快速游动
,
有的拍打翅膀飞起来
,
很久都没有安定下来。一会儿后
,
就开始戏水
,
有的仰着头喝水
,
有的低着头在水里啄来啄去
,
有的潜入水中
,
有的没于水面
,
有的浮在水面
,
有的跃出水面
,
小鸭们在浮萍水藻之间游来游去
,
嬉戏跳跃。接着歇息时就整理羽毛
,
有的嘴巴相交
,
拍打翅膀
,
有的摇摇摆摆地走路
,
有的蜷缩着站着
,
有的屈着身子睡觉
,
自由徜徉
,
一片安闲自得的景象。晡时过后
,
僮仆想用箩筐把它们装好带回
,
它们却在水边一起又互相嬉戏
,
有的在堤岸上追逐
,
有的藏到草丛中
,
僮仆抓不到它们了
,
于是就放任它们。
-
22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到第二天
,
也像这样
,
他们发出喁喁的声音互相唱和
,
他们的羽毛白白地发出明亮的光泽。它们距离在池塘里饲养之前仅仅三天
,
已经比原来长胖了三分之一。
我于是感叹道
:
造物主养育万物真是伟大啊
!
从大的方面来说
,
龙蛇养在深渊湖泽
,
虎豹养在山林
,
从小的方面来说
,
飞虫、乌龟养在瓮中、在坎穴中、在马蹄的积水里
,
都是各自顺从了它们的天性罢了。鸭子在陆地上出生却要在水中饲养
,
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违反它们的天性
,
造化就不能用来养育万物
,
圣人又怎么能够用来养育万民呢
?
君子执政
,
在百姓穷困潦倒之后
,
用法令烦扰他们
,
用刑罚来胁迫他们
,
用机谋与巧诈来引诱他们
,
用淫靡奢华来激励他们
,
他们的本性就一天天地损耗
,
生计一天天地窘迫
,
彼此成群成群死去但当权者却不知道。忽然有一天想要自己改变统治的方法
,
用道德来驱使他们
,
用礼仪来激励他们
,
用忠诚信义来招纳他们
,
-
23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用淳朴的风俗来约束他们
,
老百姓没有不面面相觑而惊愕害怕的
,
不敢相信
,
也不敢安心。等到那样做的时间长了
,
教育成功并且教化推行了
,
百姓的行为安稳了并且社会风气变好了
,
再回头看看以前所做的和今天所追求的
,
安危和利害相距十倍、百倍甚至千万倍。那么
,
这时即使给他们套上刑具逼使他们做坏事
,
每天打他们想他们触犯刑律
,
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了。既然如此
,
那么
,
百姓刚刚降生之时
,
就是把雏鸭养在盆里之时。他们贪图于习惯而想不明白
,
就像雏鸭会在陆地上死掉。看着它们死掉却不知道用来拯救的办法
,
这就是僮仆对我的责备啊。违反他们的天然本性
,
他们就会犹豫和怀疑
,
这就好比把雏鸭放到水边去尝试时那样。找到百姓形成天性的原因
,
他们就会安心又快乐
,
这就好比雏鸭戏水而不想回去。让百姓生养繁衍
,
既富裕又昌盛
,
这就好比用水来蓄养雏鸭就会让它们长得又肥又壮一样。
于是我又感叹道
:“
根据养鸭之道我懂得了育民之道理。既然这样
,
那么这种观点
,
就是鸭子给我的启发啊
!”
-
24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读文有道
1
.
明确文体
,
抓住核心
本文是即事明理的议论性散文
,
这样的文章往往是先叙事、描写
,
后发感想议论。叙描是基础
,
为议论铺垫
;
议论是精髓
,
是对叙描的升华与点睛。
本文先较为详细地叙描鸭子的生长过程、生长习性
,
最后联系历史与现实
,
由育鸭之理点出育民之理。
-
25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2
.
逐段研读
,
理清思路
第一段
:
叙述家僮孵出几十只小鸭
,
饲养在盆中
,
叫声清脆
,
羽毛洁白
,
我十分喜爱。
第二段
:
叙述有小鸭死去
,
剩余的小鸭叫声悲哀
,
羽毛散落
,
我责备家僮没有养好
,
家僮却说是没有给足水的缘故。
第三段
:
雨后我让家僮把小鸭放进涨满水的池塘里
,
小鸭们始而害怕
,
既而流连忘返。
第四段
:
第二天小鸭们跟上一天一样在池塘中戏水
,
叫声动听
,
羽毛光亮
,
仅仅三天时间就比原来长大了三分之一。
第五段
:
由育鸭之理感叹育民之理
,
指出一概都要顺从物或人的天性。
第六段
:
感慨点题。
-
26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27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2
.
找答题
依据
-
28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29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30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31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即时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汤琵琶传
[
清
]
王猷定
汤应曾
,
邳州人
,
善弹琵琶
,
故人呼为汤琵琶。贫无妻
,
事母甚孝。居有石楠树
,
构茅屋
,
奉母朝夕。
世庙间
,
李东垣善琵琶
,
江对峰传之
,
名播京师。江死
,
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王有女乐数十部
,
咸习其技
,
罔有善者
,
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
,
不期年而成。闻于王
,
王召见
,
赐以碧镂牙嵌琵琶
,
令著宫锦衣
,
殿上弹《胡笳十八拍》
,
哀楚动人。王深赏
,
岁给米百斛
,
以养其母。应曾由是著名大梁间。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
,
每猎及阅士
,
令弹塞上之曲。麾下颜骨打者
,
善战阵
,
其临敌
,
令为壮士声
,
乃上马杀贼。
-
32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33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已归省母
,
母尚健
,
而妇已亡
,
惟居旁坯土
③
在焉。母告以妇亡之夕
,
有猿啼户外
,
启户不见。妇谓我曰
:“
吾迟郎不至
,
闻猿啼
,
何也
?
吾殆死
,
惟久不闻郎琵琶声
,
倘归
,
为我一奏于石楠之下。
”
应曾闻母言
,
掩抑哀痛不自胜。乃取它琵琶
,
夕陈酒浆
,
弹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
,
日荒酒色。
值寇乱
,
负母鬻食兵间。耳目聋瞽
,
鼻漏
,
人不可迩。召之者
,
隔以屏障
,
听其声而已。所弹古调百十余曲
,
大而风雨雷霆
,
与夫愁人思妇
,
百虫之号
,
一草一木之吟
,
靡不于其声中传之
,
而尤得意于《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战时
,
百声动天地
,
使闻者始而奋
,
既而怒
,
终而涕泪之无从也。
-
34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35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通过阵前助战
,
感动孀妇
,
感化洞庭风涛、老猿报信等一系列故事
,
从侧面突出了汤应曾卓越的琵琶演奏才能。
B.
学艺成功受周王赏识是汤应曾由无名到有名的转折点
,
而洞庭湖畔失去心爱的琵琶则是他的人生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C.
纵观全文
,
汤应曾高超的才艺固然与其天赋异禀有关
,
但更大程度上与他极富传奇而又坎坷的人生遭遇密切相关。
D.
汤应曾的才艺及其对母亲始终如一的孝顺令作者肃然起敬
,
而一代音乐家的悲剧命运也引起了作者深深的共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据文意
,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丧妻。注意倒数第三段最后一句
:
自是猖狂自放
,
日荒酒色
(
从此以后
,
他变得癫狂放纵
,
天天荒废于酒色之中
)
。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6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参考译文
汤应曾是江苏邳县人
,
擅长弹奏琵琶
,
所以人们称他为
“
汤琵琶
”
。他贫穷没有娶妻
,
侍奉母亲十分孝顺。住处有棵石楠树
,
他在那里搭了间茅屋
,
早晚奉养母亲。
明世宗年间
,
有个叫李东垣的人擅长弹奏琵琶
,
后来有个叫江对峰的人传承了他的技艺
,
名声传遍京师。江对峰去世后
,
陈州有个姓蒋的隐士唯独一人传承了他的技艺的妙处。当时明朝周王有数十支女乐队
,
都学习蒋隐士的演奏技巧
,
但没有学得很好的人
,
周王对此感到十分遗憾。汤应曾前去那里学习这门技艺
,
不到一年就学成了。这件事被周王知道了
,
周王就召见了他
,
将一把碧镂牙嵌琵琶赏赐给他
,
让他穿上宫中锦衣
,
在宫殿上弹奏《胡笳十八拍》
,
声音哀婉动人。周王深为赞赏
,
每年向他供给一百斛米
,
来供养他的母亲。汤应曾因此闻名于大梁一带。后来
,
征西王将军把他招聘到幕府之中
,
每逢打猎及阅兵
,
都让他弹奏塞上的乐曲。将军旗下有个叫颜骨打的部下
,
善于作战布阵
,
他临战的时候
,
总是让汤应曾弹奏壮士的音乐
,
然后他才上马杀敌。
-
37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有一天
,
部队来到了山海关时
,
天下起了大雪
,
汤应曾在马上听到了觱篥声
,
忽然想起母亲而失声痛哭
,
于是向将军辞别离开。一天晚上
,
他借宿在一家酒楼
,
睡不着觉
,
于是弹琵琶演奏觱篥声
,
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等到天亮
,
一位邻家女子来到楼上说
:“
您难道心中有所感慨吗
?
为什么您的琵琶声这样悲伤呢
?
我守寡了十年
,
想把自己托付给某个人
,
但是找不到让我出嫁的人
,
我愿意拿着箕畚与扫帚做您的妻子。
”
汤应曾说
:“
您能替我侍奉母亲吗
?”
那个女子答应了
,
于是
,
汤应曾载上她一起回家。
襄王听说了他的名声
,
派人聘请他
,
于是他在楚地住了三年。有一次偶然在洞庭湖上泛舟
,
突然狂风大作
,
巨浪滔天
,
船夫惊惶失措
,
汤应曾却端坐船上弹奏《洞庭秋思》
,
风涛才渐渐平静下来。船靠岸时
,
只见一只老猴子
,
眉毛胡须都很白了
,
从竹林中跳进船窗中
,
哀声号叫直至半夜。天亮时
,
老猴子忽然抱过琵琶跳进水中
,
不知到哪儿往了。自从失去了这件旧物
,
汤应曾就惆怅不已
,
不再弹琵琶了。
-
38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他回家后探望母亲
,
母亲还健在
,
但是妻子已经死了
,
住处旁只有一座坟墓在那里。母亲告诉他说
,
媳妇去世的那天晚上
,
有只猿猴在窗外啼叫
,
打开窗户又不见了。媳妇对我说
:“
我迟迟等不到郎君到来
,
只闻猿啼
,
是什么原因呢
?
我快要死了
,
只是很久没有听郎君的琵琶声了
,
倘若他回来
,
请他为我在石楠树下弹奏一曲。
”
汤应曾听了母亲的话
,
心情沉痛哀伤到不能承受。于是取了一把别的琵琶
,
晚上摆上酒水
,
在妻子的墓旁弹奏琵琶来祭奠她。从此以后
,
他变得癫狂放纵
,
天天沉迷于酒色
。
-
39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后来
)
碰上盗贼作乱
,
他背着母亲在军队里卖艺求食。这时的他
,
已经耳聋眼花
,
鼻子残破
,
人人都不屑接近他。叫他弹奏的人
,
用屏风将他隔开
,
只是听他的琵琶声罢了。他所弹奏的琵琶古调有一百多首
,
声音宏大如同风雨雷霆之声
,
和那愁人思妇
(
的悲泣声
),
百虫的悲号声
,
一草一木的悲吟声
,
没有一种声音不能从他的琴声中传达出来
,
而他对《楚汉》一曲感到最为得意。当楚汉两军决战的时候
,
几百种声音震动天地
,
让听到的人起初振奋
,
接着悲愤
,
最后泪水不知道往哪里流。
戊子年秋天
,
我在公路浦遇见汤应曾
,
已不见他往日穿着锦衣这样的风光了。第二年
,
再去造访他
,
只见他坐在土房子里
,
做饭侍奉母亲。当时的人争相看不起他
,
我却对他更肃然起敬。汤君仰天长叹
:“
算了吧
,
这世上已经很少我的知音了
,
等我侍奉母亲过世后
,
我将跳入黄河一死了之。
”
我悲伤不已
,
答应给他写一篇传记。但是过了五年
,
我才能够把他的传记写好。唉
!
世上穷困潦倒怀才不遇而对知音太少叹息不已的人
,
难道只有汤君吗
?
-
40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概括赏析类题目的六大设误方式
准确解答这类试题首先是通过多读多分析来强化理解鉴赏能力
;
其次
,
需要熟悉试题设误的特点
,
做到
“
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
”
。
1
.
无中生有。阅读材料中没有所选义项的内容
,
或选项中所说的内容是阅读材料中未涉及的。
2
.
张冠李戴。本是甲想的、说的或做的
,
选项中故意误设为乙想的、说的或做的。
3
.
以偏概全。将局部的、个别的误设为全局的、普遍的
,
或反之设误
;
或者故意将范围、程度误设为小于或大于材料中叙述的范围、程度
。
-
41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4
.
颠倒混淆。选项中将直接的、主要的、表原因的、已然的事情误设为间接的、次要的、表结果的、未然的事情
,
或反之设误。
5
.
误解手法。主要是在欣赏中
,
误解艺术手法
(
如表达方式的描写
,
表现手法的象征
,
修辞方法的比喻、拟人等
),
或错位
,
或误判
,
对其作用做出错误解释等。
6
.
误解词义。对原文的某个词语或者句子做出错误解释。
-
42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43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44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
45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子野病死于亳州鹿邑县任上
,
两年后才迁葬于开封
,
他的弟弟张充写信诚邀作者为其兄写墓志铭。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起
,
点明写作动机
——
扬善、感恩与可哀。
B.
文章第二段作者以时间为序
,
采用对比手法
,
先深情追述与一班朋友洛阳常聚的情形
,
抒发了可乐之情
,
后写自己仕途漂泊、朋友离散乃至凋零的情形
,
表达了可惜与可哀之情。
C.
张子野出身名门世族
,
但他崇尚节俭
,
从不炫富耀贵
;
他有出众的为政才能
,
多次得到他人推荐
,
然一生仕途坎坷
,
沉浮不定
,
以至于白发早生
,
积忧成疾
,
最终不幸英年早逝。
D.
本篇墓志铭融叙事、抒情与议论于一炉
,
更有不少传神而感人的细节描写。全文将对朋友的赞美、哀怜之情和作者自己对人生的感受之理有机结合在一起
,
情理并茂
,
引人共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
一生仕途坎坷
”
和
“
积忧成疾
”
的说法
,
文中无据。事实上
,
他的官职一直在微升。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6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张子野死后的第二年
,
他的弟弟张充用书信来请求我道
:“
我哥哥去世了
,
将于今年三月的一天在开封安葬
,
不能不为他写篇墓志铭
,
而给他作墓志铭没有谁比您更合适了。
”
我虽然不善于作墓志铭
,
但是我乐意称道天下的好人来传播天下。况且像我的朋友张子野这样的人
,
不仅他的好事可以写成墓志铭
,
而且他跟我所有的平生故旧的交情、朋友的恩情
,
以及他的值得哀痛的事情
,
都应该在我的文章中出现
,
他的弟弟来向我请求也是应该的。
-
47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当初
,
天圣九年
,
我担任西京留守推官。当时
,
陈州的谢希深、南阳的张尧夫和我友张子野都还健在。在那时整个留守府的人士都是杰出人士、贤良英豪
,
每天彼此交往
,
饮酒唱歌
,
上司下属互相竞赛
,
相互争夺先后
,
以此作为欢笑娱乐。但张尧夫与子野两人却在他们中间静静地
,
不出声音不纵意气
,
大家都指着他俩
,
认为他俩是德高望重之人。我那时还年轻
,
满怀雄心壮志
,
认为洛阳是东西交通的要冲
,
聚集的贤良豪杰多
,
是理所当然的。后来
,
我离开洛阳
,
来到京城
,
后又往南奔波到夷陵
,
沿着长江、汉水一带前行
,
那行程有一万三四千里。穷山之中
,
恶水之畔
,
困居之时
,
独游之际
,
想要追随昔日的那些人
,
可是却相隔遥远无法实现。然而
,
即使是洛阳人到如今也都认为现在的洛阳已经比不上过去的盛况了。后来我才知道
,
世上的贤良豪杰并没有经常聚会
,
朋友间的交往也难以为继
,
-
48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实在是可惜啊。当初我还在洛阳时
,
已经为张尧夫的去世而痛哭
,
并且还为他写了墓志铭
,
自那以后六年
,
又为希深的去世而痛哭
,
并且也为他写了墓志铭。现在又为我的友人子野痛哭并且要为他写篇墓志铭。在这时我又明白了
,
不仅朋友相得难
,
而且好人君子
,
想要让他们幸运地久活在世上也不可能。唉
,
太值得悲痛了啊
!
-
49
-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张子野家与皇后家有姻亲关系
,
世代长期当高官
,
但他身披的衣服、脚穿的鞋子比寒门书生都不如。但他酷爱学习
,
自食其力
,
善于写文章。天圣二年考取进士
,
历任汉阳军司理参军、开封府咸平县主簿
,
河南府曹参军。王文康公、钱思公、谢希深和现任参知政事的宋公
,
都推荐他的才能。改任著作郎
,
监郑州酒税
,
阆州阆中县知县
,
又调到京城任秘书丞。任期满后
,
担任亳州鹿邑县令。宝元二年二月丁未日因病在任上去世
,
享年四十八岁。长子张伸
,
任郊社掌坐
,
次子张从
,
还有一个小儿子
,
年幼没有正式命名。女儿五个
,
一个已经出嫁。子野为人
,
虽然外表快乐
,
但内心刻苦。对人厚道
,
不露锋芒。而且品格正直
,
面对大事敢于决断。平日在家喝酒喝到一半
,
就会取下帽子低下头
,(
只见
)
头顶已秃而且鬓发已花白了。我本来就同情他过早衰老
,
而他在这时候就停止了生命
(
离开尘世
),
难道他内心也有不能实现的事情吗
?
-
50
-
一
二
-
51
-
一
二
-
52
-
一
二
-
53
-
一
二
1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唐仲言虽然自小双目失明
,
但是他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
,
走上了自创诗文之路
,
其作品的种类、文体以至立意都得到了杨修龄侍御史的赞赏。
B.
作者对唐仲言同情有加
,
更是赞赏有加
:
同情他命遭不幸
,
创作诗文离不开他人的诵读
;
赞赏他身残志坚
,
以诚动人
,
坚持不懈
,
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C.
文章首段采用虚写笔法
,
借同乡之信叙唐仲言奇人异事与特殊才能、评其文学成就
,
突出作者的惊异之情
;
第二段实写与他的两次交往
,
突出对他的同情与赞赏之情。
D.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
主要采用议论笔法
,
高度评价唐仲言对于文学创作严谨而敬畏的态度
,
进而揭示了他的作品立意为什么
“
该且核
”
的原因。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
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
的说法于文中无据。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54
-
一
二
参考译文
我的同乡杨修龄侍御史写信告诉我说
:“
华亭县有一个名叫唐汝询字仲言的人
,
五岁时就双目失明
,
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自从五岁失明至今
,
一听到有人诵读作品
,
就记在心里
,
记在心里后又能够加以理解。又能够凭借自己记录在心并且能够理解的东西
,
自己创作然后写成诗文。他又为古代写诗文的人作注解
,
每人不少于几万字。从他五岁以后算起
,
他记录在心并且能够理解的东西
,
都是别人的嘴巴传授给他的耳朵
,
他的耳朵再传授给他的心
,
渐渐积累起来的东西。五岁以后他创作写成的诗文以及为古代写诗文的人作的注解
,
都是他的心传授给他的嘴巴
,
他的嘴巴再传授给别人的耳朵和手
,
渐渐积累起来的东西。它们的种类很多
,
它们的文体很完备
,
它们的立意又都以完整而且真实为主。在给人分析疑难道理之后
,
又能让人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文章
,
甚至每个字的读音都像
‘
东冬清青
’
之类字的读音
(
那样清脆响亮
),
但是问他字的形状如何
,
他却像以前一样不知道。
”
我读了这封信之后
,
就对他非常惊奇。
-
55
-
一
二
过了两年
,
我经过南京
,
刚好遇见了他这个人。拿杨修龄先生所说的话问询他
,
全都正确无误。后来
,
唐仲言回到华亭
,
几个月后
,
他再次来见我
,
他诵读我的《集俞园》一诗中
“
霜后芙蓉犹有露
,
冬前杨柳暂为烟
”
的诗句。我悲伤地给他诵读我的全诗
,
看到他仔细又悲伤地听的样子
,(
不禁
)
替他默默地心酸了许久。什么原因呢
?
凡是仲言所做的
,
一生都寄托在那些不一定能够做到的事上。几十年中
,
用他的心听命于他的耳朵
,
用他的耳朵听命于他人之口。一旦他人之口不能传到他的耳朵内
,
那他的耳朵就听不到什么
,
于是他的耳朵就不能到达他的心
,
那么他的心思就不会灵敏。有人喜爱他人写的诗文就亲自进行诵读
,
为的是自己
;
转身而对他人诵读
,
为的是他人。人们为自己而亲自诵读
,
本就难以做到
,
况且为他人诵读呢
?
所以说仲言一生都寄托在那些不一定能做到的事上。如果寄托在那些不一定能做到的事上
,
那情形应该不会太多并且长久。但是能让人给仲言读比给自己读得又多又长久
,
几十年中就像一日之内的原因
,
是仲言的诚心所做到的。他仔细又悲伤地听的原因
,
也是出于诚心。
-
56
-
一
二
唉
,
做仲言这样的人
,
也是极难的了。凡是得到得艰难
,
那么守护得就很坚定。既然得到难
,
守护坚定
,
那么当他口出耳入的时候
,
即使想要加以挑选
,
也不只是
(
因为
)
来不及
,
更是
(
因为
)
不敢。想要加以挑选却有所来不及并且不敢
,
所以能积少成多。这就是仲言的作品立意完整并且真实的原因呀
!
-
57
-
一
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第
2
题。
进
说
[
宋
]
王安石
古之时
,
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
,
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古者士之进
,
有以德
,
有以才
,
有以言
,
有以曲艺。今徒不然
,
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
,
其进退之皆有法度。古之所谓德者才者
,
无以为也。古之所谓言者
,
又未必应今之法度也。
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
,
不自进乎此
,
上之人弗举也
。诚进乎此
,
而不应今之法度
,
有司弗取也。夫自进乎此
,
皆所谓枉己者也。孟子曰
:“
未有枉己能正人者也。
”
然而今之士
,
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
-
58
-
一
二
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士之未命也
,
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也。自家达国
,
有塾、有序、有庠、有学
,
观游止处
,
师师友友
,
弦歌尧、舜之道自乐也。磨砻镌切
,
沉浸灌养
,
行完而才备
,
则曰
:“
上之人其舍我哉
?”
上之人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之地不井
,
国不学
,
党不庠
,
遂不序
,
家不塾。士之未命也
,
则或无以裕父母妻子
,
无以处。行完而才备
,
上之人亦莫之举也
,
士安得而不自进
?
呜呼
!
使今之士不若古
,
非人则然
,
势也。势之异
,
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见王公
,
而孔子为季氏吏
,
夫不以势乎哉
?
士之进退
,
不惟其德与才
,
而惟今之法度
,
而有司之好恶
,
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
,
不惟今之法度
,
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今之有司
,
非昔之有司也
;
后之有司
,
又非今之有司也。有司之好恶岂常哉
?
是士之进退
,
果卒无所必而已矣。噫
!
以言取人
,
未免失也
,
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
,
是失之失也
,
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
!
古之道
,
其卒不可以见乎士也
?
有得已之势
,
其得不已乎
?
得已而不已
,
未见其为有道也。
-
59
-
一
二
杨叔明之兄弟
,
以父任皆京官
,
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
,
无以裕父母妻子
,
而有不得已焉者也。自枉而为进士
,
而又枉于有司
,
而又若不释然。二君固常自任以道
,
而且朋友我矣
,
惧其犹未寤也
,
为《进说》与之。
-
60
-
一
二
2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讲述士人进用之道
,
详细分析了古代士人不需自举和当代士人不得不自举的原因
,
指出当代的官僚机构以个人好恶取士的弊病。
B.
作者认为古代士人不需要自举
,
因为人才受到在位者的重视
,
即便没有为官
,
士人也会得到一些土地而让家人过上丰足的生活。
C.
作者指出
,
即便是像孟子、孔子这样的圣贤
,
也会因形势的原因而不得进用
,
现在的士人进行自我推荐
,
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D.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引证、例证等多种手法
,
阐明自己对士人进用制度的一些看法
,
观点明晰
,
逻辑严密
,
体现了论说文特点。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C
项
,
结合文本内容
“
有得已之势
,
其得不已乎
?
得已而不已
,
未见其为有道也
”
分析可知
,“
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
说法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61
-
一
二
参考译文
古时候
,
在下位的士人对在上位的人无所求
,
在上位的人每天心情迫切只怕失去一个士人。古时候士人被举荐
,
有的凭借德行
,
有的凭借才能
,
有的凭借言论
,
有的凭借书画诗文。如今这样人不是如此
,
从茂才等以下直到明法科
,
他们的进退升降都有法度规定。古时人们所说的德和才
,
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古时所说的言论
,
又不一定迎合如今的法度规定。确实有英雄豪杰不是每世都能出现的人才
,
不在此时自我推荐
,
在上位的人不会推举任用的。确实在此时推荐了自己
,
却不能迎合如今的法度
,
官员们是不会选取任用的。在此时自我推荐
,
都是所谓的扭曲自己。孟子说
:“
没有自己扭曲
,
却能够纠正别人的。
”
然而如今的士人
,
不在此时自我推荐的人都没见过。难道他们都不如古时候的士人自尊自重而且有羞耻心吗
?
-
62
-
一
二
古时候
(
帝王
)
划分天下的土地来交给平民
,
士人没被任命时
,
就被授予七八亩土地作平民。他的父母妻子儿女是富足的
,
从家族到诸侯
,
有家塾、庠序、太学各级学校
,
他们读书游学休闲止息
,
拜师交友
,
歌唱尧舜之道
,
自取其乐。切磋琢磨
,
修身养性
,
举止行为完美
,
才能全面完备
,
于是说
:“
在上位的人难道会舍弃我吗
?”
在上位的人也一定不能舍弃他们。
-
63
-
一
二
如今土地不再划分
(
给他们
),
各级学校也没有他们的位置。士人没被任命的时候
,
就会有人无法让父母妻子儿女富足
,
无法安身立命。举止完美才能完备
,
在上位的人也不推举任用他们
,
士人怎么能不自我推荐呢
?
唉
!
让如今的士人不如古代士人的
,
不是人事如此
,
是情势所迫。情势不同
,
是圣贤不能相同的原因。孟子不接见王公
,
孔子作了季氏的臣子
,
不是因为情势吗
?
士人进用
,
不是只靠德行与才能
,
而是只靠如今的法度。可是官员们的喜好
,
未必就是符合如今的法度。这样一来
,
士人的进用
,
不是只靠如今的法度
,
而是几乎在于官员们的喜好厌恶而已。如今的官员
,
不是昔日的官员
;
后世的官员
,
又不是如今的官员。官员们的喜好难道固定不变
?
这样看来
,
士人的进用
,
终究没有必然依据而已。唉
!
依据言论选取士人
,
难免有过失
,
选取他的言论又不采用他的言论
,
这是过失中的过失
,
况且又加上官员的喜好厌恶不会固定不变呢
!
古时候的取士方法
,
难道最终不可以看到了吗
?
士人有可以停止自荐的情势
,
难道会不停止吗
?
能停止却不停止
,
没看出他是有道的。
-
64
-
一
二
杨树明兄弟二人
,
凭借父亲的职务都做了京城里的官
,
他们的情势不是我所说的无法安身立命、无法让父母妻子儿女富足而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人。委屈自己做了进士
,
而且又被官员们委屈
,
而且好像内心无法释然。这两位兄弟本来以有道自任
,
而且以朋友待我
,
我怕他们还是没有醒悟
,
写了这篇《进说》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