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07 KB
- 2021-04-17 发布
少年正是读书时
风 筝
鲁迅
倾听自己思想的声音
批注式阅读
1.
字音、字义汇总交流
2.
作者介绍
1.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2.
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
1.
悲哀
2.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小兄弟最喜欢放风筝,“我”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
惊异
和
悲哀
。
请从文章中找出关于我或者小兄弟的人物描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人物形象分析:
文中的“我”和小兄弟是怎样的人?
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善于自我反省 敢于自我剖析
知错就改
小兄弟:麻木 顺从 天真幼稚
找出一处对比的写作手法,并说一说有什么作用。
写作背景: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行封建教育。
2.
时年44岁的鲁迅先生在与弟弟周作人因性格、志向不同而决裂后,内心感到烦恼、愤怒而又对弟弟舍不得情况下。想起儿时因不许放风筝而扼杀了弟弟的玩的天性而倍感悲哀。用自我解剖与反思,抨击了旧中国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写下了散文《风筝》。
写作背景:
鲁迅与周作人之间的关系:
鲁迅作为大哥,同时有着引导两个弟弟的作用,但是鲁迅与两位弟弟之间的关系并不亲昵,反而是有几分的生疏,尤其与二弟周作人可以说是分庭抗礼,因为周树人与周作人两个人代表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级,周作人与周树人虽然在文学上面的地位都是极高的,但是在阶级上面却是天壤之别。鲁迅代表的是中国万千的百姓阶层,而周作人则是代表着高高在上的权贵阶层,两个人可以说是水火不相容的,彼此之间的往来也是惨淡的。
写作背景:
鲁迅与周作人关系:
树人和作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战友、先锋、共同战斗,不分彼此。周作人的日本夫人羽太信子主持着高消费的整个家庭生活。鲁迅是个大家庭的奉献者。他说自己的钱是以黄包车拉进来,人家用汽车送出去。周作人当面呈给鲁迅一封绝交信,称他为“鲁迅先生”,说“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鲁迅很快搬出了八道湾住宅,后来兄弟二人思想越来越远,一个继续战斗,一个退隐到终于为日本侵略者做事。抗战胜利后作人被国民政府处以汉奸罪。
文章主题探究
文章主题探究:
1.
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
2.
揭示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
3.
赞美了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善于自我反省的品质。
4.
赞美了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
读过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谢 谢
相关文档
-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福建省泉州2021-04-17 01:48:512页
- 河南省南阳市2021届高三上期期终质2021-04-17 01:48:3415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2021-04-17 01:48:3110页
- 江苏省常熟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2021-04-17 01:47:509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04-17 01:47:2421页
-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2021-04-17 01:46:4710页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灯笼》导学2021-04-17 01:46:152页
- (山西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2021-04-17 01:46:0637页
-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2019-22021-04-17 01:45:1611页
-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2021-04-17 01:45:0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