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8 MB
- 2021-04-17 发布
专项 3 诠释两大高考题型,领悟高考规范答题 题型 1 技巧 1 运用
排除法,转换思维巧妙选教师用书
专项三 诠释两大高考题型,领悟高考规范答题
选择题在高考命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的高低,并且选
择题解题顺利与否直接影响解答后面的非选择题,选择题解题不容有失。历史选择题的基本
特点:一是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选择题题量大、题型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
知识点进行命题,特别是组合型选择题保证了较广的知识覆盖面。二是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全
面到位,既可以考查知识与能力,也可以考查过程与方法,还可以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是答案的唯一性,保证了评分的准确性和高考的公正性。运用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
巧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也是获取高分的重要途径。
非选择题在历史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否答好非选择题是高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根
本。学生平时练习时对非选择题也常常视之畏途,在答题中常犯“全而不对、对而不全、全
而不精”的毛病。感悟解题技巧,领会规范解答高考 40 题和 41 题,学一题会一类,举一反
三,定能轻松得高分。
题型一 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技巧 1 运用排除法,转换思维巧妙选
技巧 2 抓准“题眼”,快速推断谨慎选
技巧 3 定时空、明关键,题干选项对照选
题型二 非选择题高考试题类型和提分捷径
技巧 1 以“一个前提”“两个原则”规范答题应对高考网上阅卷
技巧 2 以读材料、审设问、扣教材、组答案四步法应对高考第 40 题
技巧 3 以亮观点、巧论证、得结论三段式开放探究应对高考第 41 题
题型一| 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常见题型 题型特点 解题策略
材料主旨
型选择题
以文字材料、文献、图片、数据
统计表为载体围绕某一“主旨”
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
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
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选项,找出
正确答案
概念结论
型选择题
从对概念的阐释或对结论的认识
切入,常以“表明”“旨
在”“正确”“不正确”等设问
形式,多角度考查历史概念或结
论的理解
把握概念或结论内涵外延:可用
直选法、排除法、比较法等多种
手段进行甄别,要明确历史概念
的内涵外延,注意历史概念的异
同点
归纳比较
型选择题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找出“共同之处”“不同之
处”“最主要的区别”等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
比较项,归纳“相同点”或“不
同点”,判断符合题意的正确选
项
史料情境
型选择题
依托教材主干知识选取一段名人
对历史现象的论述,或历史观点、
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表述创设
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选项为史实则要求与题干材料情
境相对应,选项为结论则要求符
合题干材料情境;选项为历史事
件则要求佐证题干材料情境,应
根据题干情境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技巧]
(1)时间排除法:这是排除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即题目有明确时间或隐含时间信息的,
首先确定此时间是否对解题有帮助,如果有,则考虑利用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被选项所
述内容是否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
(2)绝对词语排除法:即被选项中有过于绝对的说法(如全部、都、完全、彻底和均等字
眼)一般上是错误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含有“彻底”这样字眼的选项都是错误的,
而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后再决定是否排除。
(3)说法错误排除法:即待选项本身的表述有明显错误,与历史史实或历史基本常识不
符合或不完全相符的(做否定型选择题除外),这些被选项也可以排除。
(4)材料无关排除法:此类题目,需要排除的选项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
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
[高考示例]
(2016·全国甲卷)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
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技巧运用]
A 项 ——时间排除法
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题干材料谈到的只是清代很多入台族裔回乡请
祖先牌位赴台,与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时间不符,可排除。
B 项 ——正确选项
族谱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按照中国人认祖归宗
的传统,清代乾隆年间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现象增多,恰恰说明大陆移民已在台
湾安居繁衍,故 B 项正确。
C 项 ——绝对词语排除法
题干材料只是提及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并
不能说明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福建不能代表所有的内地宗族,“整体迁移台湾”说
法太绝对,C 项可排除。
D 项 ——说法错误排除法
材料中提到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说明两岸居民正
常往来没有受到阻碍,D 项说法错误可排除。
【答案】 B
[运用演练]
1.(2016·揭阳模拟)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 至 19 世纪中期)名
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
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购买大量的外国商品导致白银外流
C.放弃海禁政策,重视海外贸易
D.实际上主导着全球化的进程
A [经济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在朝贡贸易网之外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商品,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此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A 项正确;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中国在
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 项可排除;明清时期中国坚持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C 项可排
除;中国在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参与全球化是被迫的,不可能主导全球化进程,
D 项可排除。]
2.(2016·桂林一模)伏尔泰认为:“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
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
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这表明他( )
A.肯定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B.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思想
C.主张有理性的宗教信仰
D.与因信称义的主张一致
C [题干材料无法体现伏尔泰肯定教会统治权威,A 项可排除;无神论与材料中“当有
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不符,B 项可排除;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主张
信仰自由,材料中“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体现了信仰自由,C 项正确;
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即信仰即可得救,而伏尔泰主张多种宗教并存,二
者差别很大,D 项可排除。]
3.(2016·河南三市调研)据 1938 年 4 月 9 日英国路透社电讯载,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
津浦线之战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
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这次战役( )
A.为政府西迁赢得了时间
B.是抗战以来中方最大一次胜利
C.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D.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
B [由材料中的时空特征“1938 年 4 月”和“津浦线”可知此次战役指台儿庄战役,这是
中国国民党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也是中国军民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 B 项正确;1937
年抗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即着手开始西迁事宜,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可排除;台儿庄
战役是由国民党独自承担的,故 C 项可排除;台儿庄战役并不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
故 D 项可排除。]
相关文档
- 2020高考历史复习高频考点:民国后期2021-04-17 01:29:1424页
-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2021-04-17 01:23:0218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2021-04-17 01:16:177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三 题型五 2021-04-17 00:51:3211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九 2021-04-17 00:41:106页
-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4 课后限2021-04-16 23:23:346页
- 2014年版高考历史题目型十主题目型2021-04-16 23:21:017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四 2021-04-16 23:13:427页
- 高考历史考点32 新思潮萌发和“中2021-04-16 22:55:107页
- 2014年版高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目重2021-04-16 22:40:3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