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6.50 KB
- 2021-04-17 发布
www.ks5u.com
第二节 风成地貌
【热点链接】 2020年4月21日,内蒙古赤峰市出现沙尘暴,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赤峰市气象台于21日8时50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未来12小时,赤峰市大部分地区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可能继续伴有扬沙天气。沙尘暴形成的地貌和气象条件是什么?
提示 地貌:地形起伏小,地表多沙漠。气象条件:多大风,空气干燥。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1:能够结合资料,说出主要的风成地貌的类型和分布。
水平2:能够根据景观图、示意图等地理资料,归纳风成地貌的主要特征及形成条件。
水平3:能够结合资料,说出风沙活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平4:能够结合资料,分析风成地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结合地理资料说明人类活动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综合思维:运用地理资料分析风成地貌的形成与地貌特征的关系。
区域认知:风成地貌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调查学校所在地风沙活动特征及周边地区风成地貌的分布。
一 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2.风蚀地貌: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叫风蚀地貌。
3.形态:被风长期吹蚀的岩石或土体,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态,被形象地称为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柱等。风蚀作用还可以形成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
4.雅丹地貌: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称为雅丹地貌。
1.判断正误。
(1)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东部地区。(×)
(2)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风蚀作用。(√)
2.关于风蚀地貌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 C
解析 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全年降水少的干旱地区。
3.风蚀地貌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 岩石的软硬程度、风力大小和风向、地表松散碎屑物的多少。
二 风积地貌
1.概念: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2.形态: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
3.沙丘:是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
1.判断正误。
(1)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2)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携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2.下列地貌属于风积地貌的是( )
A.雅丹地貌 B.沙丘
C.溶洞 D.长江三角洲
答案 B
解析 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沙丘属于风积地貌;溶洞和长江三角洲都属于流水地貌。
3.简述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形成的异同点。
提示 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作用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三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1.危害: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治措施:通过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措施。
1.判断正误。
(1)风沙危害较小,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没有影响。(×)
(2)治理风沙活动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2.沙漠中种植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
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
答案 B
解析 沙漠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沙较大,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故B项正确。
3.为什么草方格沙障能有效减轻风沙的危害?
提示 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或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的半隐蔽式沙障。其功能: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二是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主题探究 风蚀地貌
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没有魔鬼的魔鬼城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也被人称作敦煌雅丹魔鬼城,千奇百怪的土堆,飞沙走石的狂风,在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的古代,这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貌,确实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魔鬼生活的地方。2015年9月,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中国境内的33处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雅丹地貌属于哪种地貌类型?
(2)雅丹地貌有何特征?
[成果展示] (1)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2)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1.风蚀地貌
分布
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条件
风力大,地表沙粒多,缺少植被
过程
风带起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
危害
吹蚀土层,降低土地生产力;种植季节,种子裸露或对幼苗产生伤害;所产生的尘埃土沙进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
表现
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2.主要风蚀地貌差异及地貌特点
地貌
形成过程
地貌特点
风蚀柱
垂直节理发育的厚层岩石或土体经过长期的风蚀作用后形成柱状
石柱或土柱
风蚀
蘑菇
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岩石下部磨蚀强烈
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风蚀
壁龛
陡峭的岩壁(尤其是砂岩和花岗岩)长期在风蚀作用下形成
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形态
雅丹
地貌
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体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原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槽沟,槽沟之间为鳍形垄脊,形成雅丹地貌
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
雅丹地貌主要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下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科学思维] 雅丹地貌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特点
根据地貌景观图判断其特点。
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地面支离破碎;土墩奇形怪状。
分布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新疆气候干旱,多雅丹地貌。
[答案] (1)D (2)C
主题探究 风积地貌
悲凉壮观大漠古诗词
我国有很多描写沙漠的著名诗句。漫漫黄沙悠悠古道,驼铃声声夕阳残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优美的诗句描述了大漠的荒凉和壮观,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意境。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在沙漠中根据沙丘判断风向?
(2)流动沙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哪些危害?
[成果展示] (1)沙丘的缓坡朝向即风来的方向。
(2)流动沙丘可能掩埋道路和村庄,侵吞农田和牧场。
1.风积地貌
分布
干旱区
湿润区
类型
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
河滨或湖滨、海滨沙丘
过程
风力受阻挡,风速减慢,沙粒堆积,缺少植被固定后会形成流动沙丘
枯水期,河床底沙源裸露,在定向风吹拂下,受阻形成沙丘
影响
掩埋道路、村庄,侵吞农田和牧场
—
2.风力作用中风向的判定
(1)利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等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
(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
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在一次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右图所示。
下图中等高线(单位:m)示意一种堆积地貌。完成(1)~(2)题。
(1)图示地貌为( )
A.三角洲 B.风蚀蘑菇
C.江心洲 D.沙丘
(2)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科学思维] 风积地貌特征判断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地貌类型
根据等高线形态和数值判断地貌类型。
图示地貌为沙丘地貌。
风向
迎风坡一侧坡度缓。
根据指向标可知,图示区域盛行风向是西北风。
[答案] (1)D (2)B
主题探究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一所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风沙活动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后来采取了如图二所示的麦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据调查发现,图中这片位于宁夏平原南端的绿洲部分地区退化严重。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部分绿洲退化的可能原因。
(2)简析草方格沙障能够防沙、治沙的原因。
(3)鉴于草方格沙障优良的治沙功能,有人建议可在西北大规模发展,请你分析其理由。
[成果展示] (1)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过度开垦导致植被被破坏,土地沙化;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蒸发加剧,土壤变干、退化;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风沙侵蚀严重。
(2)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沙对沙丘表面的吹蚀;植物秸秆还能够使土壤保持水分,利于固沙植物成活。
(3)理由:草方格沙障的原料为作物秸秆以及芦苇等,来源丰富;原料绿色环保,工程对环境负面影响小;标本兼治,工程固沙、治沙的效果良好。
1.风沙活动成因
(1)沙源
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
②
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动力
①盛行风:风力大且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
②不稳定的空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
(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2.风沙活动的危害
(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3.风沙活动的防治
(1)工程措施: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2)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3)组织管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下图示意风速为11 m
/s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完成(1)~(2)题。
(1)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2)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D.适应恶劣环境
[科学思维] 风沙治理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石方格沙障
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降低。
可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
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
石方格沙障更适应恶劣环境。
[答案] (1)B (2)D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48页探究]
思路点拨 1.在西北风的吹拂下,颗粒大的沙黄土先沉积,颗粒小的黏黄土被风力搬运的最远,最后沉积。
2.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风蚀地貌;风力沉积作用下,形成风积地貌。
[教材第50页活动]
思路点拨 1.比较疏松的山地岩体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被风化剥蚀,变成大量碎屑物质,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质带到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由于该地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大风日数多,大风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质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2.风蚀长丘、风蚀劣地。
[教材第52页活动]
思路点拨 1.形态特点: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形的沙丘。其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而平缓,坡度在5°~20°之间;背风坡凹而陡,一般为28°~34°。新月形沙丘背风坡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风向判断: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
2.灌丛沙丘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灌丛沙丘植被在降低风速上起重要作用,对土壤风蚀也有重要作用,分布于绿洲边缘对于保持绿洲稳定,抵御和减少绿洲内部的风沙、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防止流沙向绿洲内部侵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材第53~54页活动]
思路点拨 1.(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视线,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高立式沙障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的携沙量;将沙粒阻挡在高立式沙障附近,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高立式沙障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两者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沙系统。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2)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利用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解决冬春季节地表裸露问题,抑制风沙。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答案 D
解析 图中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
2.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 D.气温年较差小
答案 C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较少;受大陆影响显著,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素养提升2 人地协调观
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边缘,用当地人称为“红胶泥”的砒砂岩土和沙混合成土,得到一种合理的土层及土壤改良配置方式,使新形成的土壤表面结有一层薄薄的“土皮”,有效克服沙漠种植的某些不足,开创了一种新的沙漠治理方式。完成1~2题。
1.新形成的土壤表面“土皮”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水的下渗 B.防高温灼伤农作物
C.加大日温差 D.固沙防蒸发
答案 D
解析 新形成的土壤表面“土皮”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从而起到固沙防蒸发的作用,D项正确。
2.下列关于沙漠中成功种植农作物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榆林竖起了一道防风沙屏障 ②发展节水农业,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③促进农民增收 ④延长了产业链 ⑤大大减少了北京雾霾的发生频率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沙漠中成功种植农作物是为榆林竖起了一道防风沙屏障,①正确;发展节水农业,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②正确;农作物种植,促进农民增收,③正确;没有延长产业链,④错误;不能减少北京雾霾的发生频率,⑤错误。故选C项。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我国一些旅游景观以风成地貌为主,通过网络查找我国著名的风成地貌旅游景观,总结其景观特点。
2.找出古诗词中反映风成地貌的实例,并说明其反映的地貌形态。
3.查找我国风沙治理的典型案例,说出风沙治理的主要方法。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2021-04-17 01:08:167页
- 数学文卷·2019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2021-04-17 01:06:319页
- 高中物理 第13章 第5节 光的衍射课2021-04-17 01:06:1521页
- 20XX高中地理教师工作计划模板(通2021-04-17 01:04:354页
- 高中化学历年高考题分类汇编5化学2021-04-17 01:02:413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 第8课 拿来主义教2021-04-17 01:02:3212页
- 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3_1_1随机事件的2021-04-17 01:01:534页
- 高中物理选修3课件-4-1《划时代的2021-04-17 01:01:4826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3_1_1方程的根与2021-04-17 01:01:306页
- 2020学年高中物理(课堂同步系列二)每2021-04-17 01:01: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