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00 KB
- 2021-04-17 发布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
1.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蛰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
A. 食盐水(pH≈7) B. 牙膏(pH≈9)
C. 肥皂(pH≈10) D. 米醋(pH≈3)
【答案】D
【解析】
【分析】黄蜂毒液呈碱性,人若被蜜蜂蛰了,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显酸性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食盐水显中性,不能用于治疗黄蜂蛰伤,A错误;
B.牙膏显碱性,不可以用于治疗黄蜂蛰伤,B错误;
C.肥皂水显碱性,不可以用于治疗黄蜂蛰伤,C错误;
D.米醋显酸性,能用于治疗黄蜂蛰伤,D正确;
答案选D。
2.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的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Cl
B. H2O的电子式:
C. Na+的结构示意图:
D. N2的结构式:N═N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包括: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以及不同核素的表达等,根据各化学用语的书写要点分析。
【详解】A.核素的表达式中A表示X原子的质量数,Z表示X原子的质子数,则中子数=A-Z,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为Cl,A错误;
B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两个氢原子分别和氧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 B正确;
C.钠原子的核外有11个电子,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则钠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Na+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还需要3个电子(或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两个氮原子共用3对电子,氮气的结构式为N≡N,D错误。
答案选 B。
3.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性质递变,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单质的还原性越来越强
B.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大
C. 随着核电荷数的减小,碱金属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的单质熔点依次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从上到下,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故A正确;
B.金属性越强,碱金属的单质与水反应的越剧烈,故B正确;
C.随核电荷数的减小,核外电子层数减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正确;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出现减小趋势,故D错误;
故选:D。
4.碘131是碘元素的一种放射性核素。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为131 B. 质子数为78
C. 核外电子数为78 D. 中子数为53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左上角的数字131为I的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53为质子数,在原子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I原子的中子数为131-53=78,原子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所以的质量数为131,质子数为53,核外电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故答案选A。
5. 排布在下列各电子层上的一个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A. K层 B. L层 C. M层 D. N层
【答案】A
【解析】
【详解】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层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的电子层能量越高,K层是离原子核最近的电子层,所以K层上的电子能量最低,故选A。
6.下列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微粒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即为阴离子,小于质子数则为阴离子,等于质子数,则不带电荷。根据结构示意图可判断,
A是氧离子,B是氖原子,C是钠离子,D是镁原子,
答案选A。
7.下列元素中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
A. H B. O C. S D. K
【答案】D
【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据此解答。
详解:A. H是第一周期元素,属于短周期,A错误;
B. O是第二周期元素,属于短周期,B错误;
C. S是第三周期元素,属于短周期,C错误;
D. K是第四周期元素,属于长周期,D正确。
答案选D
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W、X、Y、Z、R五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Z的单质为气态物质
B. Y、Z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 W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要比X的强
D. Y的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X、Y、Z、W、R分别为N、S、Br、P、Ar。
A.Br2在常温下呈液态,A项错误;
B.Y为S元素,其离子为S2-,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Br-的电子层比Ar原子多一层,B项错误;
C.N的非金属性比P的非金属强,则NH3的稳定性比PH3强,C项错误;
D.同周期元素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则S的非金属性比P的非金属性强;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D。
9.已知X+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则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二周期0族 B. 第四周期ⅠA族
C 第三周期ⅠA族 D. 第三周期ⅦA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X+结构示意图:,则可推知其质子数为:2+8+8+1=19,X是钾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ⅠA族,B项正确;
答案选B。
10.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NaOH B. Na2S C. MgCl2 D. N2
【答案】A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详解:A. NaOH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选;
B. Na2S中只含离子键,故B不选;
C. MgCl2中只含离子键,故C不选;
D. N2中只含共价键,故D不选;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1.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该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C. 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
D. 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详解】A. 根据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
B.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B正确;
C. 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C正确;
D. 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不需要加热也能进行,D错误。
答案选D。
1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反应吸热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C. 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反应吸热说明石墨的能量更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故A正确;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释放能量,所以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故B正确;
C.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作用力,故C正确;
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不一定是极性键,例如H2O2分子内含有过氧键,为非极性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3.X+Y→M+N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一定发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物的总能量必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详解】A.虽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X的能量不一定高于M,错误;
B. 虽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Y的能量一定高于N,错误;
C. 由分析知,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正确;
D. 即便是放热反应,通常也需加热才能发生反应,正确。
答案是C。
14.如图为锌铜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锌片为负极,且锌片逐渐溶解
B 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C. 铜为正极,铜不易失电子而受到保护
D. 溶液中阳离子向极移动,且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中的铜锌原电池可知,Zn活泼,则Zn作负极,Cu作正极,发生电池反应为Zn+H2SO4═ZnSO4+H2↑,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以此来解答。
【详解】A.Zn作负极,则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锌片逐渐溶解,故A正确;
B.Zn作负极,Cu作正极,则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B正确;
C.由发生电池反应为Zn+H2SO4═ZnSO4+H2↑,Cu不反应,铜为正极,Cu不易失电子而受到保护,故C正确;
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Cu电极移动,且Cu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般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①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③有电解质溶液;④形成闭合回路,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A.装置中两个电极没有用导线连接,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故A不能构成原电池;
B.装置中两个电极均为锌电极,活泼性相同,故B不能构成原电池;
C.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C能形成原电池;
D.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故D不能构成原电池;
答案选C。
16.(1)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__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失去_______个电子;卤族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__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得到_______个电子。
(2)用电子式表示:N2_____________,CH4__________________,KCl_________
【答案】(1). 1 (2). 1 (3). 7 (4). 1 (5). (6). (7).
【解析】
【详解】(1)碱金属属于第Ⅰ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都是1个,为达到最外层8电子或2电子的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失去1个电子;卤族元素,属于ⅦA族,最外层的电子都是7个,为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得到1个电子。
(2)N2中N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达到稳定结构,N和N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CH4中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为达到稳定结构,分别与4个H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KCl由K+和Cl-构成,其电子式为。
17.由铜、铁和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作正极的是_________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负极的是______________,电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或“负”,下同)极经导线移向________________极,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铜 (2). Cu2++2e-=Cu (3). 铁 (4). 负 (5). 正 (6). Fe+Cu2+=Cu+Fe2+
【解析】
【详解】在整个原电池中,会自发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溶液中的Cu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Fe失去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电子由负极经导线向正极移动,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Fe2+。答案为铜Cu2++2e-=Cu铁 负 正 Fe+Cu2+=Cu+F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