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0 KB
- 2021-04-17 发布
www.ks5u.com
章末总结提升
一、三氯甲硅烷还原法制备高纯度硅(常用方法)
1.工艺流程:
2.操作步骤:高温下用焦炭在电炉中隔绝空气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粗硅与干燥的HCl气体在300 ℃以上反应生成SiHCl3;SiHCl3与过量的H2在1 000~1 100 ℃反应制得纯硅。
3.反应原理:SiO2+2CSi+2CO↑,Si+3HCl
SiHCl3+H2,SiHCl3+H2Si+3HCl。
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Si+3HClSiHCl3+H2;③SiHCl3与过量H2在1 000~1 100 ℃反应制得纯硅。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3(沸点33.0 ℃)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 ℃)和HCl(沸点-84.7 ℃),提纯SiHCl3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
(3)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鉴定产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碘水 b.氯水 c.NaOH溶液 d.KSCN溶液
e.Na2SO3溶液
解析:(1)高温下C参与的还原反应的产物是CO而非CO2,所以粗硅的制备原理是:SiO2+2CSi+2CO↑。(2)对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选择分馏(或蒸馏)。(3)从装置图和题目信息可知A装置是制备氢气,但因含有H2O(g)不能直接还原SiHCl3,所以必须进行洗气干燥,所以装置B中的试剂应该是浓硫酸;而SiHCl3与H2的反应制得纯硅SiHCl3+H2Si+3HCl,其温度高达1 000~1 100 ℃,只能在装置D石英管中进行,因为在此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会软化。显然,装置C是使液态的SiHCl3气化,并与H2
充分混合。由于硅在高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实验要取得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排尽装置中的空气。(4)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后溶液中的Fe主要以Fe2+离子的形式存在,检验的方法一般是将其氧化成Fe3+用KSCN试液检验。
答案:(1)SiO2+2CSi+2CO↑ (2)分馏(或蒸馏) (3)①浓硫酸 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 ②有固体物质生成 在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会软化 SiHCl3+H2Si+3HCl ③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④bd
二、常见漂白性物质
物质
二氧化硫
氯水
双氧水
漂白粉
活性炭
原理
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化合物
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
双氧水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
在酸性条件下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
吸附
作用
品红
溶液
褪色,加热后恢复红色
褪色,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褪色,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褪色,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褪色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稳定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及SO2的部分化学性质,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玻璃导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3)对试管A进行加热,发现D试管中有气泡逸出,品红溶液很快褪色,但最终未见C试管中氢氧化钡溶液出现浑浊,为探究C试管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在化学手册中只查阅到下列物质常温下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
溶解度/g
物质
溶解度/g
Ca(OH)2
0.173
Ba(OH)2
3.89
CaCO3
0.001 3
BaSO3
0.016
Ca(HCO3)2
16.60
-
-
请用类比研究方法预测C试管未出现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C试管中溶液的组成,进行了下列实验,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现象
方案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加热,用①______________检验产生的气体
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方案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③____________溶液并观察现象
④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完毕,取下试管B并加热,可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该实验可以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装置A中铜与浓H2SO4反应生成CuSO4、SO2和H2O。(2)当试管A中的压强减小时,空气可通过玻璃管进入试管A中,从而防止B中液体倒吸。(3)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但未出现白色浑浊现象,其原因可能是SO2过量,与Ba(OH)2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Ba(HSO3)2。(4)若C中的液体含有Ba(HSO3)2,则它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使品红溶液褪色的SO2气体,它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5)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溶有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会复原,这说明SO2漂白品红的原理是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防止B中的液体倒吸(或检验反应时导管是否堵塞或其他合理答案)
(3)生成了溶解度较大的Ba(HSO3)2 (4)①湿润的品红试纸 ②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品红试纸无色 ③NaOH ④试管中出现浑浊(或其他合理答案) (5)溶液由无色恢复为红色 说明SO2与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
1.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净化装置已略去)。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a中
的物质
b中
的物质
c中收集
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解析:该装置分别为固液不加热制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以及采用防倒吸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氨气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A错误;铜与稀硝酸反应需要加热,且生成物为NO,并且NO2吸收不宜使用防倒吸装置,C错误;制取氯气需要加热,D错误。
答案:B
2.下列反应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无关的是( )
A.实验室用碱石灰吸收SO2
B.Na2O2与水反应制备氧气
C.N2O5与水反应制备HNO3
D.CO2与澄清石灰水作用
解析: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前者是强碱,后者是碱性氧化物,SO2与NaOH、CaO都能反应生成盐,说明SO2
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A不符合题意;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备氧气是氧化还原反应,存在化合价变化,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无关,B符合题意;五氧化二氮与水发生化合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说明五氧化二氮是酸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有关,C不符合题意;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Ca(OH)2是强碱,CO2与Ca(OH)2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明CO2是酸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有关,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解析:Si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符合酸性氧化物的定义,A正确;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为Na2CO3和O2,B错误;NO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迅速反应生成NO2,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C错误;新制氯水中存在H+和HClO,具有酸性和漂白性,所以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错误。
答案:A
4.白炭黑(SiO2·H2O)广泛用于橡胶、涂料、印刷等行业,可用蛇纹石[主要成分为Mg6(Si4O10)(OH)8]来制取,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蛇纹石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浸时,为提高其中硅酸盐的浸取率,除采用合适的液固比和循环浸取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种)。
(3)过滤1得到的滤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与盐酸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洗涤时,如何证明产品已洗涤干净?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流程中,加NaOH溶液碱浸的目的是将蛇纹石转化成可溶性硅酸盐进入溶液,然后用盐酸和NaCl溶液将硅酸盐转化成硅酸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再经过进一步处理获得白炭黑。(1)书写氧化物一般先写金属氧化物,再写二氧化硅,最后写水。(2)浸取的目的是将蛇纹石转化成可溶性硅酸盐。提高浸取率,可以从是否充分反应、充分接触等角度考虑。(3)碱浸后,溶液中含有可溶的硅酸钠,以及剩余的NaOH溶液。(4)Na2Si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H+===H2SiO3↓。(5)从流程图可知,H2SiO3是从NaCl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表面沾有Na+和Cl-,所以只要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Na+或
Cl-即可。
答案:(1)6MgO·4SiO2·4H2O (2)升高碱液温度并搅拌 将矿石粉碎 (3)Na2SiO3、NaOH (4)SiO+2H+===H2SiO3↓ (5)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1~2滴AgNO3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浑浊,表示已洗涤干净
5.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取4 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 mL水
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ⅰ.液面上方出现白雾;ⅱ.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ⅰ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象ⅱ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l2和Ca(OH)2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2)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说明溶液呈碱性,后颜色褪去,说明具有漂白性。(3)①反应中生成Cl2,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中是否Cl2,排除Cl2干扰;②白雾中含有SO2,可以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故SO2可以使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5)①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被氧化为SO,故沉淀X为CaSO4;②溶液呈黄绿色,有Cl2生成,Cl2与SO2反应生成盐酸与硫酸。
答案:(1)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碱性、漂白性 (3)①检验白雾中是否Cl2,排除Cl2干扰 ②白雾中含有SO2,SO2可以使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 (5)①CaSO4 ②Cl2+SO2+2H2O===4H++SO+2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