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00 KB
- 2021-04-17 发布
1.20 世纪 80 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
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
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社会福利制度用于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使穷人受
惠较多,这样减少了因贫困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稳定了社会秩序,“防止跌入深渊”即是此意。
2.下列关于“福利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对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配公平
③政府不堪重负
④优厚的社会福利不利于社会和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对于“福利国家”要客观公正地去看待,①②是其
进步性,③是其局限性,④说法不准确。
3.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基础是( )
A.生产力的提高
B.工人的罢工斗争
C.国家政府的优惠政策
D.政府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社会福利制度是运用国家财政来实施运行的,它是建立在
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故选 A。
4.20 世纪 50 年代在英国流行一首小调:“贝尔(工党大臣)和丘吉尔的风格,丹麦人或荷兰
人都感到如出一辙;工党和保守党的演讲,法国人和希腊人听起来都一样。”这一小调在英国
流行时的历史背景是( )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自由经济思想盛行
C.英国建立“福利国家” D.撒切尔夫人改革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题目要求是“20 世纪 50 年代”,A、B 是 19 世纪三四十年
代以后,D 是 20 世纪 80 年代,故选 C。
5.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
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
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解析:B。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
的社会问题,实施“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
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
家庭的最低收入和经济安全,并保障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因此本题选 B 项。“实现
了社会平等”“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史实不符,A、C 两项错误;D 项说法片面,排除。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
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起“福利国家”
制度,主要目的是要缓和社会矛盾,故选 C 项。
7.对下图漫画中西方国家福利政策解读不正确的是( )
“福利国家”培养懒汉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减少了国家财政赤字
C.扩大了社会消费
D.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解析:B。福利政策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福利国家”政策会增
加国家的财政赤字,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国家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社会消费,
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福利国家政策的消极影响是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故 D 项正
确,不符合题意。
8.(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1948 年,英国宣布要建设“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国家。
这指的是( )
A.国家保障人民充分的民主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军队为国民提供安全保障
D.普遍实施国有化政策
解析:B。二战后,英国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福
利国家。故答案为 B 项。
9.(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
社会福利制度。(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
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
面花更多的钱。由此可知,关于福利制度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根除了贫富分化
B.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的根本原因
C.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存在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等弊端
解析:D。据材料“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主要靠借债和赤
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
钱”可得,社会福利制度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存在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等弊端,故 D 项
正确。
10.(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人把政府提供的福利看作为
自己的“福利权”,分不清楚“权利”和他人“给予的权益”。这种观念( )
A.增加了社会问题发生率
B.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降低了社会消费总水平
解析:B。“福利国家”制度下,“高福利”会保障低收入水平者的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减
少社会问题发生率,故 A 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在“福利国家”制度下,受救济者只知享
受福利,而忽视“高福利”是由“高税收”提供的,这种观念会让人们忽视生产,从而降低
工作积极性,故 B 项正确;“福利国家”制度下,“高福利”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但 C 项
未充分体现材料内容,故 C 项错误;“福利国家”制度下,“高福利”使低收入水平者收入
增加,推动他们消费,能提高社会消费总水平,故 D 项错误。
11.二战后,西欧国家盛行一种“生产中的资本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
是指(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主义
C.福利制度 D.经济计划
解析:C。战后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目的是国家保障个人和家庭最低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它
使穷人受惠,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所以被称为“分配中的社会主义”,但它不
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1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 15%,占 GDP 的比重也上升
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 )
A.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解析:B。材料中福利支出的增长达 15%,“占 GDP 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
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可见国家的负担会明显增加,故 B 项正
确。
13.(2018·临汾联考)下面的漫画说明欧洲( )
A.社会危机逐渐蔓延
B.高福利增加了政府压力
C.福利开支加速经济危机
D.福利政策不符合社会趋势
解析:B。高福利会导致政府开支过大,使财政开支不堪重负,B 项与漫画相符,故 B 项正确。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盛行一种“生产中的资本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其
中“社会主义”是指(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主义
C.福利制度 D.经济计划
解析: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的目的是国家保障个人和家庭最低收入,缩
小贫富差距;它使穷人受惠,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所以被称为“分配中的社会
主义”,但它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15.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采用了这样一段史料:
2004 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
19.9%用于军费;21.6%用于社会保障;19.5%用
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
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
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
还……1%用于科研。
据此判断此次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B.科研地位的下降: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C.福利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政府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解析:C。从材料所示的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情况来看,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开支比较大,
故 C 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4 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 8 至 13 岁的儿童每天工作 6.5 小时,外加 3 小
时教育时间;13 至 19 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 12 小时。1847 年 5 月,10 小时工作日的提案
在下院通过,6 月 8 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
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
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解析:第(1)问,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政府注重用立法的方式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原因结
合时代背景来分析,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个角度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
第二小问,主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我们可以多角度来分析。从积
极方面来看,社会保障体系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从
消极方面来讲,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财
政负担,降低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等。
答案:(1)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
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的
增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2)原因: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
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需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相关文档
- 湖南省怀化市2012届高三数学第二次2021-04-17 00:30:539页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和谐2021-04-17 00:30:257页
- 2019-2020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2021-04-17 00:29:248页
- 人教版pep五年级英语下册4 Unit 52021-04-17 00:29:154页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质2021-04-17 00:28:405页
-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第六单元复2021-04-17 00:28:388页
-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0届2021-04-17 00:28:3028页
-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新泰一中高二2021-04-17 00:28:0516页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二上2021-04-17 00:18:249页
- 高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四)2021-04-17 00:17:4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