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50 KB
- 2021-04-16 发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
2、知道电场能的概念,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换;
3、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物观察与演示,在计算过程中理解掌握电容器的相关概念、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难点:电容器的电容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用具:常见的电容器示教板,带电羽的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介质板,感应起电机,电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相关知识
要点:场强、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
(二)新课教学
展示各种电容器.并做解释:这是一种能容纳电荷的容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电容器以及描述它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电容
1、 电容器
(1) 构造: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2) 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
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连线,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
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放电后,两极板间不存在电场,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提问: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什么?待学生讨论后总结如下:
【板书】
充电——带电量Q增加,板间电压U增加,板间场强E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本身的性质(由导体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的,与电容器是不是带电无关.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演示:感应起电机给静电计带电(详参阅P29图1.7-4)
说明: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来测量电势差.把它的金属球与一个导体相连,把它的金属外壳与另一个导体相连,从指针的偏转角度可以量出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势差U.
现象:可以看到:
① 保持Q和d不变, S越小,静电计的偏转角度越大, U越大,电容C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