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8.00 KB
- 2021-04-16 发布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2、3、4、5、9、10、
11、12(1)(2)、13(1)
能源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6、7、8、12(3)、
13(2)(3)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淮南质检)山东海阳核电厂址距烟台市93千米,距青岛市107千米。2015年9月12日,2号核岛主厂房基本完工,目前1号、2号核岛及相关机组进入移交调试阶段,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将达175亿千瓦时,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据此回答1~2题:
1.在海阳市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①核能资源丰富 ②核能开发资金与技术有保障 ③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开发利用核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
A.清洁,为山东半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B.投资成本低廉
C.技术先进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解析:1.B 2.A 第1题,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山东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半岛及周边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促进了海阳核电站的建设,故B项正确。 第2题,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山东半岛的生态环境,故A项正确;而核电站建设投资成本高,对技术要求也高,一般建在海洋中或者水源较丰富的地区,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故B、C、D三项错误。
(2019·山东潍坊月考)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下图所示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用大量水来控制粉尘。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据此回答
3~5题:
3.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
B.岩浆侵入接近地表
C.地势高,沉积土层薄
D.火山喷发作用强烈
4.与乙区相比,甲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地形 B.水资源 C.技术 D.交通
5.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
①有利于扩大就业 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③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 ④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3.B 4.B 5.C 第3题,铜矿的形成和变质作用有关,该地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岩浆活动多,岩浆侵入接近地表导致铜矿埋藏浅。第4题,与乙区相比,甲区纬度较低,气候干旱,水资源成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第5题,出口铜矿石是出口原材料,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但铜矿石出口,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铜矿加工环节在国外,会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我国风电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快,至2012年我国风电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风电大国,但“弃风限电”现象也日趋严重。读2013年中国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指发电厂向电网公司输入的电量)和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单位:TWh),回答6~8题:
6.我国“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
7.重点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
B.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多
C.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D.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
8.下列缓解“弃风限电”主要措施,不可行的是( )
A.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
B.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
C.通畅能源外送通道
D.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
解析:6.A 7.D 8.B 第6题,读图分析可知,重点地区“弃风”
电量图中,蒙东、蒙西、甘肃都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因此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第7题,我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历史悠久,A项错;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但由于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B项错;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这不是“弃风限电”的主要原因,C项错;风电规划中存在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问题。甘肃、蒙东、蒙西和冀北等大型风电基地都位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本地电量消纳空间有限,而电网外送能力又不足,只能弃风,故D项正确。第8题,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可以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通畅能源外送通道,但靠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不是缓解的措施。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回答9~11题:
9.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10.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1.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核能资源丰富 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9.A 10.C 11.A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第10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第11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8·湖北恩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物样品,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据粗略估算,该地区可燃冰的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的油当量。
材料二 世界已探知“可燃冰”分布。
(1)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作为能源,可燃冰具备的特点可能包括(2分)( )
①可再生 ②使用方便 ③燃烧值高 ④清洁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结合材料二,描述已探知可燃冰的分布规律。(2分)
(3)青海省可燃冰开采可能面临哪些问题?(12分)
(4)试分析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的重要意义。(12分)
解析:本题以新能源可燃冰为背景材料,考查新能源的开发条件、综合利用与意义。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新能源,但应是非可再生能源,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因此②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燃冰分布示意图,可以得出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第(3)题,应从开采技术、运输条件和环境等方面分析。第 (4)题,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平衡,能源的产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依然以矿物能源为主,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可燃冰是清洁能源,因此对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量,促使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D(2分)
(2)主要分布于陆地的近海地区(海洋大陆架)。(2分)
(3)开采技术要求高;开采成本高;不易运输;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12分)
(4)“可燃冰”作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对我国扩大新的清洁能源领域,增强我国能源战略储备,促进能源多样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12分)
13.(2018·浙江台州测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甘肃省是我国能源大省,拥有多种能源资源。酒泉市瓜州地区是我国风能资源(风速大于12千米/小时有利用价值)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当地已打造成千万级风电基地,无数风塔组成的风电场就像一片“森林”矗立在沙漠戈壁上。
材料二 从2014年底开始,由于调峰能力不足,甘肃省弃风率猛增。其中2015年,大多数风电场本来能发2 000多小时,实际只发送1 200小时。
材料三 图1为酒泉市简图;图2为瓜州地区风频图;图3为风塔景
观图。
(1)据图2所示,描述瓜州地区能打造成千万级风电基地的优势气象条件。(8分)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甘肃省打造风电基地可达到的环境效益。
(8分)
(3)从所学地理知识出发,阐述甘肃省近年来弃风率高的原因。(1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力发电的优势条件和环境效益以及我国弃风率高的主要原因。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风力发电的优势条件。气象条件主要从风大、风多以及可利用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风力发电的环境效益。风力属于清洁能源,减少了矿物燃料的使用,一方面,风能资源在利用过程不产生大气污染;同时风力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风转化为能源,能源的转换,可以降低风速,进而可以减少扬尘天气、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弃风率高的主要原因,主要从需求量、消费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风向集中(或以东北风为主);风力大(或风力等级高);可利用风(或风速大于12km/h的风)时数多。(8分)
(2)风力是清洁能源,利用过程不产生(或减少)大气污染;风力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风塔可降低风速,减少扬尘天气(气象灾害)。(8分)
(3)①我国西北地区(甘肃省)其他能源供应充足;②当地能源消费需求少;③远离东部能源消费市场;④当地风电配套设施不足,从而导致弃风率高。(12分)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0:00: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4-16 19:26:1340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6 18:25:0129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4-16 15:54:2512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16 09:35:544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16 02:24:4942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5 19:46:05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4-15 01:11:071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4 23:08:57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4 19:53: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