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6 MB
- 2021-04-16 发布
一、内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主要是
产生的热能。
放射性元素衰变
2.
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
和巨大的褶皱山系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
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断裂带
海陆变迁
喷出地表
二、外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主要是
。
太阳辐射能
2.
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
因素
作用
结果
风化
作用
温度、水、
①
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②
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生物
平缓
表现
因素
作用
结果
侵蚀
作用
水、
、空气等
①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②
常使被侵蚀掉的物体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地貌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搬运
作用
风、
、冰川等
①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
②
为
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
作用
外力减弱或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冰川
侵蚀
平缓
流水
堆积
遇到障碍物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
循环过程:
1.
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表
现形
式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垂直
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表
现形
式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
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2.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
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
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基本形式
示意图
岩层的运动方向
岩层变化
对地表影响
例证
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表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
形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
脉
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基本形式
示意图
岩层的运动方向
岩层变化
对地表影响
例证
相互关系
垂直运动
垂直于地表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
陷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台湾海峡的形成
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不同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形态和分布影响很大,如下表所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
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
普遍
(
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侵蚀作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
例:雅丹地貌
)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
V
”
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
红色沙漠
”“
石漠化
”
湿润、半湿润地区
(
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
(
石灰岩
)
分布地区
(
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
)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侵蚀作用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
“
U
”
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
(
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
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
例:挪威峡湾、中欧
—
东欧平原
)
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堆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
(
出山口
)
、三角洲
(
河
口
)
、冲积平原
(
中下游
)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
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
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堆积作用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
(
静止沙丘、移动沙
丘
)
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
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
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
海浪沉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
物质
①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
(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
(
温度、压力
)
变质岩
④
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
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
岩石
用途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
矿物结晶
颗粒较大
花
岗
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
玄
武
岩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
岩石
用途
沉积岩
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
岩石
用途
变
质
岩
地壳中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片理构造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侵蚀地貌成因分析
流水侵蚀
①
流动中对河谷、沟谷或峡谷的冲刷;
②
在二氧化碳作用下溶解石灰岩
(
喀斯特地貌
)
风力侵蚀
通过其所携带的沙石对其周围岩石形成破坏,如戈壁、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堆积地貌成因分析
流水沉积
①
指出位置
(
出山口、凸岸、入海口
)
;
②
指出沉积地貌的物质来源;表明速度减慢的原因
(
速度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
)
,如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形成
风力沉积
①
携带大量沙石;
②
受地形阻挡
(
风速降低
)
;
③
堆积成沙丘等地貌
冰川堆积
①
携带大量碎屑物质;
②
受温度升高影响,冰川融化;
③
原地堆积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6 20:00: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4-16 19:26:1340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4-16 18:25:0129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4-16 15:54:2512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16 09:35:544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16 02:24:4942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5 19:46:05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4-15 01:11:071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4 23:08:57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4 19:53: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