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00 KB
- 2021-04-16 发布
专题24 探究动能定理
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体会探究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实验原理
(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为W.
(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2W.
(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3W.
(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即可求出v-W关系.
3.实验器材
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
4.实验步骤
(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4)测出每次小车获得的速度.
(5)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出W-v、W-v2,W-v3、W-关系图.
5.实验结论
找出v与W间的关系W=mv2.
规律方法总结
1.实验注意事项
(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2.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
(1)不直接计算W和v的数值,而只是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和v是第1次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2)用W-v2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这比W-v图象更加直观、明了.
★典型案例★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探究恒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档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首先保持轨道水平,通过调整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让小车做匀速运动以实现平衡摩擦力,再进行后面的操作,并在实验中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档光板的总质量M,平衡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档光板的宽度d,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s。
(1)实验需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档光板的宽度d,如图所示, 。
(2)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小车通过广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则对该小车,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是 。
【答案】(1);(2)
【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游标读数等于,
所以最终读数为:。
【名师点睛】了解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的原理,实验中我们要清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对于系统我们要考虑全面,同时明确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问题的前提。
★针对练习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ⅰ)小物块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水平桌面滑行,之后平抛落至水平地面上,落点记为M1;
(ⅱ)在钉子上分别套上2条、3条、4条……
同样的橡皮筋,使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重复步骤(ⅰ),小物块落点分别记为M2、M3、M4……;
(ⅲ)测量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1)为求出小物块抛出时的动能,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小物块的质量m B.橡皮筋的原长x C.橡皮筋的伸长量Δx
D.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E.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L
(2)将几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物块做功分别记为W1、W2、W3、……,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L1、L2、L3、……。若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则应以W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作图,才能得到一条直线。
(3)由于小物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不能忽略,则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答案】(1)ADE(2)L2(3)系统误差
【解析】(1)小物块沿桌面滑行,橡皮筋的弹力做功,弹性势能转化为物块的动能,在现有条件下弹性势能无法计算,故以物块在桌面上滑行为研究对象无法计算小物块抛出时的动能。小物块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有和,可得小物块抛出时的速度,动能,可知欲求出小物块抛出时的动能,需要测量m、h、L,故A、B、C正确,D、E错误。
★针对练习2★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力传感器
光电门
滑块
遮光条
B
A
1
0
2
0
5
10
15
20
cm
图甲 图乙
(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mm。
(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 作出“图象” B.作出“图象”
C. 作出“图象” D. 作出“图象”
【答案】(1)2.30mm (2)A (3)C
【解析】(1)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mm+6×0.05mm=2.30mm;
(2)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关系无关,故A不必要;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是必要的;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拉力才等于合力,故CD是必要的;本题选不必要的,故选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那么解得:
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图象或作出图象,故C正确.故选C
相关文档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2章《相互作用2021-04-14 23:30:063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3章《牛顿运动2021-04-14 21:41:49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电场2021-04-14 01:51:4419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4章《曲线运动2021-02-26 21:56:064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2021-02-26 21:46:496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4章《曲线运动2021-02-26 20:55:593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2021-02-26 19:29:292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4章《曲线运动2021-02-26 19:13:025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2章《相互作用2021-02-26 19:11:024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 实验探究研究2021-02-26 18:37:49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