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50 KB
- 2021-04-16 发布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分)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被称为“西方的香港”,使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处国际航道的要冲 B.天然港湾有利于停泊
C.周边地区的经济发达 D.陆地交通线稠密便捷
2.图中乙流域河谷地区是优质葡萄产区,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热量 D.水源
3.丙所在国被称为“烈日下清凉的国土”,对其影响较小的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在该区域南部地区生活的富拉尼人,以游牧业为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区域年降水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高低 B.地形起伏 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
(2)富拉尼人迁徙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0月南迁,4月北迁 B.10月北迁,4月南迁 C.10月东迁,4月西迁 D.10月西迁,4月东迁
读下图,回答6-8题。
6.与甲国相比,乙国河流………………………………………………………………( )
①径流量大 ②有春汛 ③结冰期长 ④支流众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乙国生产的主要粮食为………………………………………………………………( )
A.稻米、玉米 B.稻米、小麦 C.小麦、玉米 D.小麦、青稞
8.甲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机械化程度高 B.水利工程量小 C.精耕细作 D.单位面积产量低
读下图的四个地区的沼泽地分布图,回答9~10题。
9上图图中四个地区的沼泽形成与永久性冻土相关的有(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10.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区西部海岸线曲折主要受海浪侵蚀而形成 B.乙地区中部地形平坦,是所在国主要的农业区
C.丙地区沿海地带分布有丰富且优质的石油资源 D.丁地区植棉业衰落是因为受飓风频繁影响所致
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 X 轴表示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Y 轴表示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 0 . 74 (单位:吨标准煤 / 万元)。完成11~12题。
1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
1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手机APP(应用软件)呼叫出租车出行,缓解打车难的问题。乘客只要在手机软件中点击“我要用车”并发送用车信息,该信息就会传送给离乘客较近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抢应,并和乘客联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手机打车软件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和GPS B.GPS和GIS C.RS和GIS D.GPS和数字地球
14.在下列城市中,打车软件对居民出行影响较小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西宁
2015年初,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夏普等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回答15-16题。
15.近年来很多世界知名企业迁出中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国产业升级的推动 B.外资企业寻求更优的创新环境
C.制造业成本的改变 D.全球制造业面临过剩
16.关于日本计划将大量日资企业迁回本国带来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 B.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C.有利于增加日本的就业机会 D.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2015年12月15日,广东(国际)机器人论坛在广东省肇庆市召开。与会专家表示,广东省应重点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下表为2013年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产业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17-19题。
17. 广东省机器人产业投资建设最适宜的地区是( )
A.甲 B. 乙 C.丙 D. 丁
18. 广东省内部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主要转移方向为( )
A.甲→丙 B. 乙→丙 C.丙→乙 D. 丁→甲
19. 广东省重点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②市场优势不断丧失 ③能源供应日趋紧张 ④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招工难度加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20-22题。
20.图中①②③三根曲线代表年降水量等值线,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②是我国农耕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
C.③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①②③年降水量的渐变规律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21.E处河段与F处河段相比( )
A.径流量大 B.泥沙含量大 C.落差小 D.冰期短
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 ( 下表 )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22-23 题。
面积 ( 万平方千米 )
118.3
国境线长
4 200 多千米
人口密度
( 人 / 平方千米 )
19(2000 年 )
7 月均温 ( ℃ )
16 ~ 26
年降水量 ( 毫米 )
50 ~ 500
土地利用情况
( 平方千米 )
耕地
林地
草地
56 260
95 560
624 590
22.该省区应是( )
A.黑龙江 B.内蒙古 C.吉林 D.西藏
2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后该省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是( )
A.开垦荒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 扩大林果业发展规模
C.建成商品棉基地 D. 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
下图显示我国五省区的人口密度。据此完成24—25题。
24.甲、乙、丙三省区的人口密度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
A. 陕、新、鲁 B. 新、陕、鲁 C. 陕、鲁、新 D. 新、鲁、陕
25. 十年间,关于甲、丙两省区的人口密度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省区人口密度变化较小,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②丙省区人口密度变化较大,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③甲省区人口密度较小,反映该地环境承载量较小④丙省区人口密度变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造成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被称为雅丹地貌。完成26、27题。
26.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围湖造田种粮 C.过度采伐林木 D.过度农垦用水
27. 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围湖造田种粮
C. 过度采伐林木 D. 过度农垦用水
28.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水体污染 C.土地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下面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位置图(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回答29—30题。
29.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 ④③①②
30.当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时,雨带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读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完成31、32题。
31.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分布 C.纬度 D.光照
32.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1月25日
B.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
C.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因此不存在季节更替现象
D.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
① “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 ”;②“ 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③ “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 33—34题。
33.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
A.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 B.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C.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 D.内蒙古、黑龙江 、贵州、广西
34.下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 ( )
A.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 B.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
C.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 D.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
读图,完成35、36题。
35.该地可能位于我国哪个地区( )
A.青藏高原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丘陵
36.不属于该地区的自然灾害是( )
A.伏旱 B.夏涝 C.春季风沙 D.冬季寒潮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回答37—38题。
地区
径流系数
地区
径流系数
南岭地区
>60%
天山地区
20%—60%
华北地区
<30%
江淮地区
30%—40%
三江源
<40%
成都平原
<40%
浙江丘陵
>60%
藏北高原
<30%
云贵高原
>40%
西北地区(除天山地区)
<5%
37.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
A.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
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
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
38.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B.径流系数增大,说明南岭地区降水量增大
C.南岭地区径流系数增大,河流补给变得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减少
D.南岭地区径流系数增大,说明雨水流失量越来越少
读我国东部地区三条河流水文站的水文资料(表1),完成39-40题
我国东部地区三条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较
河流
年径流量
(亿米3)
汛期
枯水期
起止月
径流量
(亿米3)
起止月
径流量
(亿米3)
①
717.7
7-9
375
10-6
342.7
②
684
3-8
526.2
9-2
157.8
③
2290
4-10
2038
11-3
202
39.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条河流中汛期月平均径流量最小的是①
B.三条河流按照纬度由高向低排列,依次是①②③
C.三条河流中枯水期最长的是②
D.当①河出现汛期时,开普敦沿海风平浪静
40.若河流发生春汛,则①②③中最可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同时发生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41.中国局部地图,完成。(9分)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的山脉是 ________ 、 ________ (字母);属于地势中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______ (字母)。(3分)
(2)山脉G东侧的地形单元为 ______ ,西侧的地形单元为 ______ 。(2分)
(3)①在 ______ 省境内;④在 ______ (简称)省境内。(2分)
(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 ;人为原因是 ______ 。(2分)
4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我国平均每年土地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千米,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表列出我国西南某地区坡度与土层厚度与有机质层厚度的实测数据,图为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的统计图。(11分)
(1)根据右图图中坐标和文字分析图中三条曲线分别是: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 。(3分)
(2)根据材料,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分析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4分)
43.读“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B处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
(4)P城市夏季非常炎热,有“火炉”之称,试分析其原因。
4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描述西藏地区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述等降水量线明显向雅鲁藏布江上游凸出的主要原因。(3分)
(2)简述甲乙两阴影区域河流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流向差异的主要因素。(3分)
(3)试评价雅鲁藏布江建设水电站的条件。(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D
A
B
C
D
A
C
B
A
B
D
C
B
A
A
D
B
选项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D
B
C
D
D
D
B
A
C
D
B
C
B
A
D
A
二、综合题
41. (1)E;F;A; (2)华北平原;黄土高原;(3)青海;豫;(4)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区,降水量少而且没有支流流入;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42. (1)①石漠化面积;②人口环境容量;③生物多样性。
(2)①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②降水丰富且多暴雨;③土层薄,土壤贫瘠;④植被覆盖率低;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3)有利区位条件: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
43. (1)武夷山脉
(2)武夷山脉东侧降水量大于西侧降水量 距海远近和地形(或因为山脉东侧距海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山脉西侧距海较远, 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3)E地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主要受地形影响 F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洋影响
(4)河谷地带,热量不易散失;伏旱天气,晴天多;城市热岛效应等
44. (1)沿河谷向上游递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4分)
(2)甲区域河流以东西走向为主,乙区域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原因:甲区域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乙区域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发育成西北—东南向。(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