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 MB
- 2021-04-16 发布
专题
17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板块三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知识
框架
内容索引
考点
突破
基础落实
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
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
1.1929
~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b)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
2.
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和目的
——(b)
(1)
时间:
1933
~
1935
~
1939
年。
(2)
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况,摆脱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知识排查
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
3.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b)
措施
内容
作用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银行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管制证券业等
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加强
工业
计划
指导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避免了盲目竞争,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工业复苏
调整农业政策
补贴农民;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稳定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恢复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
“
以工代赈
”
,举办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保护劳工权利
《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
缓和劳资矛盾
建立
社会
保障
体系
《社会保险法》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4.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c)
(1)
特点: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
(2)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5.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c)
(1)
经济
(
直接作用
)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2)
政治
(
间接影响
)
: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3)
社会影响: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
(4)
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它不仅成为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也对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
重点深化
1.
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
(1)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他国家亦受影响。
(2)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普遍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
2.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1)
经济方面
①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
②
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
(
计划经济体制
)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
(2)
政治方面
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制
。
②
苏联:在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高度个人独裁,一党专政的制度,虽缺乏民主监督机制,但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业化的快速实现。
(
3)
国际关系:这十年可被称作
“
走向大战的十年
”
,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
“
反共
”
的幌子疯狂侵略,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3.
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2)
扩大需求的政策要高度重视保民生、保就业,优先支持有利于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项目。
(3)
以工代赈,开拓国内市场。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带动国民收入和社会需求的增长。
(4)
加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5)
加强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
真题研磨
找错点
抓题眼
答案
(2018·4
月浙江选考,
22)
以
“
狮子
”
和
“
狐狸
”
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
“
三
R
”
(
复兴、救济、改革
)
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
“
蓝鹰运动
”
,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
是
A.
联邦银行
B
.
全国工业复兴署
C.
农业调整署
D
.
紧急救济署
√
[
抓题眼
]
“
蓝鹰运动
”
是题眼,它是罗斯福恢复工业生产的措施,故
B
项正确。
[
找错点
]
本题难度较低,仅考查对所学基础知识准确识记。
对点训练
1.(2017·11
月浙江选考
)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法案。下列选项中,既反映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胜利,也是政府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实施的法案
是
A.
《农业调整法》
B
.
《紧急银行法》
C.
《社会保险法》
D
.
《公平劳动标准法》
√
解析
本题关键词为
“
美国工人运动
”“
胜利
”“
缓和劳资矛盾
”
,因此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中保护劳工权利的措施。《公平劳动标准法》内容包括规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旨在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故答案为
D
。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总统向国民解释新政的形式是炉边谈话。
解析
2.(2016·10
月浙江选考
)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他采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新政,争取支持。这种形式
是
A.
炉边谈话
B
.
国会演说
C.
拟订法案
D
.
自由放任
√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意在维护失业者的自尊,推动其自力更生,
A
选项无关对失业者的救助,故
A
项错误
;
以工代赈
是给工人提供工作机会以代替直接救济,可以达到材料中的意图,故
B
项正确
;
C
选项不能推动失业者自力更生,故
C
项错误
;
D
选项同样达不到材料中的意图,故
D
项错误。
3.(2018·
湖州选考评估
)
“
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自力更生的意志和他们的勇气决心。
”
为此,
罗斯福
A.
恢复银行信用
B
.
实施以工代赈
C.
推进劳资谈判
D
.
调整农业生产
√
答案
解析
知识排查
1.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
加试
】——(b)
(1)
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
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3)
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
2.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b)
(1)
原因
①
克林顿政府实施
“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
的经济政策
(
宗旨: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
。
考点二 国家治理模式多元化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②
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
——
解决赤字问题。
③
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
解决失业问题。
④
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
(2)
特点
①“
新
”
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②“
新
”
在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了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③“
新
”
在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
3.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b)
(1)
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2)
内容: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3)
成就: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
“
火车头
”
。
4.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b)
(1)
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2)
内容: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3)
成就: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起来,远远超过其他工业国家,
1987
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5.
英国的混合
市场经济【加试】
——(
b)
(1)
特征: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2)
进程:
①
形成:
1945
~
1979
年运用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②
发展:
1979
年~
20
世纪
90
年代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实行了货币主义政策;
③
进一步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由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出现了
“
多市场、少政府
”
的趋势。
6.
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加试】
——(b)
(
1)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2)
方针:
1946
年,确定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
(3)
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4)
影响:
①
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
;
②
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
重点深化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特点与评价
(1)
特点
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大力干预。
②
社会改革:建立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③
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形成
“
新经济
”
。
④
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比重不断提高。
(2)
评价
①
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缓和。
②
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2.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
(1)
重商主义:盛行于
17
、
18
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
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
19
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
(3)
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
“
自由放任
”
,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
混合经济政策: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
“
滞胀
”
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
“
混合经济
”
。
对点训练
1.(2016·4
月浙江选考
)
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
1995
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
2.8%
,比
1973
~
1975
年间的
1.4%
提高了一倍。到
2001
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
120
个月。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
政府
A.
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
B.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C.
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D.
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
“
新经济
”
时代,通过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该政策是适当增税,
A
项错误
;
这
一时期,美国政府实行
“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
的经济政策,
C
项错误
;
解决
了长期困扰的赤字问题,
D
项错误。故选
B
项。
答案
解析
二战后初期,为了恢复和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行
“
统制经济体制
”
,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其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解析
2.(2015·10
月浙江学考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到日本考察,探求企业成功的秘密。当时日本所采取的
是
A.
社会市场经济
模式
B
.
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C.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模式
D
.
“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
经济政策
√
答案
解析
3.(2018·
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
)
美国总统的竞选口号往往与相应的时代背景有关,下列竞选口号能体现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特点,并出自
20
世纪
50
年代的
是
A.
胡佛:每个锅里都有鸡,每个车库都有车
B.
罗斯福:我建议搞一个新政
C.
艾森豪威尔:和平和繁荣
D.
尼克松:结束战争,赢得和平
√
解析
本题解答须注意有两个限定条件:体现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特点、
20
世纪
50
年代。
A
、
B
项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前后的口号,排除
A
、
B
项
;
艾森豪威尔
为第
34
任美国总统,处于
20
世纪
50
年代,和平和繁荣与黄金时期的经济持续繁荣的特点相符,
C
项正确
;
D
项可从时间上较快排除。
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
高考考什么
?
将会怎样考
?
考向一 常考主干知识
1.
以下是
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
当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 700
万
600
万
近
300
万
85
万
300
万
3 000
万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据材料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世界在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和失业人数方面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选
D
。
答案
解析
A.
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
B.
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
C.
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
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以工代赈政策,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从而尽力使每个家庭可以实现自给和安居乐业,故
B
项正确
;
给予
工人谈判权利、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属于恢复工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故
A
、
C
、
D
三项错误。
2.(2018·
杭州选考测评
)
“
凡在现在所处环境中,竭尽一切人力的可能,仍找不到完全自给和安居乐业机会的家庭,我们均将尽力在新的环境中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
”
为执行这一原则,罗斯福
政府
A.
给予工人谈判的
权利
B
.
采取以工代赈的政策
C.
规定工人最低
工资
D
.
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解析
解析
从
“
复苏
”
到
“
繁荣
”
所处的时间段是
1990
~
2000
年,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被称为
“
新经济的胜利
”
。
3.(2018·
浙江课改联盟学考评估
)
如
图
为某同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示意图,其中从
“
复苏
”
到
“
繁荣
”
的主要原因
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
“
福利国家
”
制度的建立
C.
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D.
“
新经济
”
增长模式的
推动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通俗地说就是
“
市场经济+总体调节+社会保障
”
的模式,德国就是利用这个模式在二战后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故
C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4.(2018·
宁波十校学考评估
)
有一个国家在二战后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它的奥秘用通俗的公式表示就是:
“
市场经济+总体调节+社会保障
”
。这个国家
是
A.
英国
B
.
法国
C.
联邦德国
D
.
日本
√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解析
考向二 社会热点、学术前沿
5.(
国际视野
——
中国与世界的关联
)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A.
土地改革的
蓬勃发展
B
.
土地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C.
世界经济危机的
冲击
D
.
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解析
20
世纪
30
年代发生了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限制进口,因而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大幅减少,导致价格暴跌,故
C
项正确。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由图示可知这是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故选择
C
项。
答案
解析
6.[
社会热点
——
社会保障
]
(2018·
浙江课改联盟命题交流
)
下图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一项社会政策。这项政策的目的
是
A.
复兴工业生产
B
.
整顿金融秩序
C.
建立社会保障
D
.
开展工赈
救济
√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解析
7.[
社会热点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2018·
台州学考评估
)
有人指出,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
是
A.
苏俄新经济政策
——
美国罗斯福新政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欧美福利国家
C.
戈尔巴乔夫改革
——
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
D.
中国对外开放
——
经济全球化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
“
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
”
,欧美福利国家主要是通过普遍的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符合
“
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
”
,故
B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解析
√
考向三 必考与加试结合点
8.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
1929
~
1938
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
(%)
变化趋势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考查美苏在
1929
~
1938
年间经济发展的对比,要从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角度联系史实进行分析。美国
1929
年爆发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变化应该呈下降趋势,苏联则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上升,排除
B
、
D
两项
;
美国
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但是世界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苏联
1937
年也仅仅是世界第二,在美国之后,因此排除
C
项,
A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9.(2018·
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
)20
世纪
30
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这主要是因为
当时
①
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
②
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
③
苏联迅速走向工业化
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解析
20
世纪
30
年代是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故
①
正确
;
当时
美国生存艰难不是源于人口众多,而是经济危机,故
②
错误
;
苏联
在
20
世纪
30
年代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完成工业化,与当时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故吸引美国人向苏联移民,故
③
正确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没有波及美国本土,故
④
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解析
自由竞争的经济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不是维持自由竞争机制,故
C
项不是其相同点,符合题意
。
解析
10.(2018·
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
)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不
包括
A.
承认商品货币关系
B.
保持国家对经济的可控制性
C.
维持自由竞争的经济机制
D.
承认不同所有制的合法性
√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