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1-04-16 发布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高二年级
命题人:李祯 校对人:赵颖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准确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据图,完成:
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
3. 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4. 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历史上,曾有九大水系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目前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关系的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源流。读图,回答:
5.其他六条河流不再和塔里木河有地表水联系的原因是( )
A.河流泥沙堆积,堵塞河道 B.沙尘多,风力堆积严重,堵塞河道
C.全球变暖,蒸发量大 D.人类对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利用
6.图示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该地区蒸发微弱
③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④四周高山高原,阻挡水汽进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有关图示区域特征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塔里木河下游水量最大 B.风力作用明显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聚落呈点状、带状分布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人类的保护伞,保护森林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据此回答:
8. 世界上目前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地区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区 D. 热带雨林地区
9.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①生物多样性锐减 ②自然灾害频发
③地震、火山灾害频发 ④生态环境破坏
⑤臭氧层破坏加重 ⑥全球气候变暖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⑥
读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关系图,回答:
10.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1.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
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
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结合所学完成:
12.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减少山西的环境污染
13.我国在山西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最主要优势是( )
A.能源丰富 B.工业基础雄厚
C.水源丰富 D.靠近市场
14.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
15.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16.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
17.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成都平原
18.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分析完成:
1965年
1990年
2000年
2011年
辽宁省
34.1%
50.6%
54.2%
63.3%
广东省
17.6%
23.6%
55.1%
66.2%
19.有关两省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
B. 广东省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
C. 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
D.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丰富
20.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 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读“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络的联系示意图”,回答:
21.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劳动力资源充裕
C.市场经济比较完善 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22.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络中的主要功能是( )
A.营销基地 B.生产基地
C.研发基地 D.终端市场
自2013年至2015年,我国某知名IT公司陆续关闭位于珠三角的制造工厂,只保留位于深圳的总部与研发中心,并相继在东南亚、非洲建立多个加工企业。下图为IT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读图,完成:
23.该公司把总部与研发中心设在深圳的原因是深圳( )
A.市场广阔 B. 劳动力充足
C. 信息络发达 D. 交通便利
24.该公司把产品制造厂转移至东南亚、非洲是为了( )
A.降低劳动力成本 B. 扩大销售市场
C.方便资金筹措 D.增加原料来源
25.在图中产品生命周期的第Ⅲ阶段( )
A.市场需求大幅增长 B.市场竞争力微弱
C.产品利润开始下降 D.销售额持续稳定增长
下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
26.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企业将产品生产的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B.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C.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D.产业转移只能扩展到某类产品,不可能扩大到某类产业
27.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A.原料、市场、劳动力 B.市场、政策、交通
C.劳动力、政策、原料 D.劳动力、市场、原料
28.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 )
A.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B.为接近原料地
C.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D.为接近消费市场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回答:
29.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A.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B.能源消费结构不再以煤为主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30.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
A.发展微电子工业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畜牧业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7分)读田纳西河流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核心是 。
(2)19世纪后期开始,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
具体表现为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导致的 ;
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带来的 ;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物造成的 。
(3)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 、 、
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4)目前,田纳西河流域建成了一个以电力工业为龙头,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下列哪些工厂会主动靠近该流域 。
A.纺织厂、食品厂 B.化工厂、冶金厂
C.服装厂、电子厂 D.建材厂、玩具厂
32.(10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图。
材料二 松嫩平原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大,现代化农业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农业产量逐年增加。
材料三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嫩平原上沼泽湿地的面积达33.12万平方千米,且分布范围较大。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松嫩平原上湿地的主要形成原因。(4分)
33.(13分)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为了解决两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2分)
(2)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7分)
(3)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在哪些方面处于劣势?(4分)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答案
一、 单选题
1-10
D
D
C
C
D
B
A
D
D
A
A
D
A
D
B
C
B
D
C
D
B
B
C
A
C
C
D
A []
C
B
二、综合题
31.(7分)
(1)梯级开发
(2)土地退化 植被破坏 环境污染
(3)防洪 航运
(4)B
32.(10分)
(1)以山地、平原为主;西、北、东部地势高,中部地势低。(2分)
(2)生产规模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水平高。
(答出4点得4分)
(3)纬度位置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流汇集多;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分布。(答出4点得4分)
33. (13分)
(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分)
(2)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4分)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3分)
(3)经济腹地、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均处于劣势。(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