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1.09 KB
- 2021-04-16 发布
王安石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注释: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千寻塔】非常高的塔。古代以八尺为一寻。
【浮云】浮云:飘浮浮的云彩,古人常以它比喻奸
邪之臣。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
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
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望眼】:远望的眼睛。
【 缘 】因为。
【最高层】:最高处。 【身】:自身,自己。
飞来峰上千寻塔
理解诗句
高高的飞来山上耸立着千丈高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人说晨鸡初鸣时,在塔
上能看到日出。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
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是因为登到最高处能极
目远望。
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
作者简介:
王安石:
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
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赏析
诗人用
“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
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巧妙地虚写出
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
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
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前两句:
●“飞来山上千寻塔”一句,
●”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
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
“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
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
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
大局和长远。
▲“浮云”是具有比喻内涵的意象,比喻困
难、障碍、挫折之类的事物。
▲诗的后两句:
此外,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和唐朝诗
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
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
的互勉或自励之意,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的哲理。
这首诗借景抒情,
通过写登飞来峰的见闻感
受,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
诗人不畏艰险、自信向上、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归纳主旨: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
象指的是什么?
指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才
能不怕阻挠,不
被眼前困难吓倒。
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
高层”。
句意+用比喻的手法,
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
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的精神。揭示
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
远的人生哲理。
1.主题:通过写登飞来峰的见闻感受,表现了诗人为
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这首诗揭示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
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指困难、挫折、
障碍等
4.简析“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句意+用比喻的手法,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
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
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三峡》 人教版2021-04-16 17:12:0228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钱塘湖春行》 (2021-04-16 17:01:525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苏州园林》 人2021-04-16 15:33:2923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泊秦淮》 (12)_2021-04-16 15:28:2018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始终眷恋着祖国2021-04-16 14:17:2417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蝉》 人教版(202021-04-16 13:41:5623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背影》 (6)_苏2021-04-16 10:40:2444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湖心亭看雪》 (2021-04-16 09:48:4943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阳关雪》 (16)2021-04-16 03:14:5315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三峡》 人教版2021-04-16 02:39:08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