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61 KB
- 2021-04-16 发布
第一篇
高考选择题满分策略
命题区间九
常见
有机化合物
角度一
常见
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判断
角度二
有机物
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
栏目索引
角度一
常见
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判断
高考必备
1.
常见有机物的重要物理性质
(1)
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不多于
4
的烃是气体,烃的密度都比水小。
(2)
烃、烃的卤代物、酯类物质均不溶于水,低级醇、酸能溶于水。
(3)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各类有机物的同系物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同分异构体的支链越多,熔点、沸点越低。
2.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物质
结构简式
特性或特征反应
甲烷
CH
4
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
乙烯
CH
2
==
CH
2
官能团
①
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②
加聚反应
③
氧化反应: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苯
①
加成反应
②
取代反应:与溴
(
溴化铁作催化剂
)
,与硝酸
(
浓硫酸催化
)
乙醇
CH
3
CH
2
OH
官能团
—OH
①
与钠反应放出
H
2
②
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③
酯化反应:与酸反应生成酯
乙酸
CH
3
COOH
官能团
—COOH
①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
②
酯化反应:与醇反应生成酯
乙酸乙酯
CH
3
COOCH
2
CH
3
官能团
—COOR
可发生水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彻底
油脂
可发生水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彻底,被称为皂化反应
淀粉
(C
6
H
10
O
5
)
n
①
遇碘变蓝色
②
在稀酸催化下,最终水解成葡萄糖
③
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
CO
2
蛋白质
含有肽键
①
水解反应生成
氨基酸
②
两性
③
变性
④
颜色
反应
⑤
灼烧产生特殊气味
3.
有机物与日常生活
性质
应用
(1)
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75%
,使蛋白质变性
医用酒精用于消毒
(2)
福尔马林是
35
~
40%
的甲醛水溶液,使蛋白质变性
良好的杀菌剂,常作为浸制标本的溶液
(
不可用于食品保鲜
)
(3)
蛋白质受热变性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
(4)
蚕丝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灼烧法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
(5)
聚乙烯性质稳定,无毒
可作食品包装袋
(6)
聚氯乙稀有毒
不能用作食品包装袋
(7)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食用油不能反复加热
(8)
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
用于厨具表面涂层
(9)
甘油具有吸水性
作护肤保湿剂
(10)
淀粉遇碘水显蓝色
鉴别淀粉与其他物质
(
如蛋白质、木纤维等
)
(11)
食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
食醋可除水垢
(
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
(12)
阿司匹林水解生成水杨酸,显酸性
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
NaHCO
3
溶液解毒
(13)
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14)
谷氨酸钠具有鲜味
做味精
(15)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制肥皂
题组一 生活中常见有机物应用判断
1.(2017·
全国卷
Ⅰ
,
7)
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
尼龙绳
B.
宣纸
C
.
羊绒衫
D.
棉衬衣
对点集训
√
答案
解析
解析
A
项,尼龙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纤维
(
锦纶
)
,属于合成纤维,正确
;
B
项,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
;
C
项,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
;
棉
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下列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的是
A.
不粘锅涂层材料
——
聚四氟乙烯
B.
生产服装面料的材料
——
涤纶
C.
常用于制作饰物的材料
——
玛瑙
D.
制造公共自行车实心轮胎的材料
——
橡胶
答案
解析
√
解析
A
项,聚四氟乙烯属于有机物
;
B
项,涤纶是聚酯纤维的商品名,属于有机物
;
C
项,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无机物
;
D
项,橡胶属于有机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3.(2016·
全国卷
Ⅰ
,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
(
体积分数
)
为
95%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
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
;
B
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香烃等物质,正确
;
C
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而杀死病毒,正确
;
D
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75%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组二 常见有机物性质判断
4.(2018·
全国卷
Ⅰ
,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大多数酶是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
Br
2
/CCl
4
褪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答案
解析
√
解析
果糖属于单糖。
1
2
3
4
5
6
7
8
9
10
5.(2016·
全国卷
Ⅱ
,
8)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
苯和氯乙烯
C.
乙酸和溴乙烷
D
.
丙烯和丙烷
答案
解析
√
解析
乙醇、溴乙烷、丙烷中均不含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
A
、
C
、
D
项错误
;
苯
、氯乙烯中均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
B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向溴的
CCl
4
溶液和酸性
KMnO
4
溶液中分别通入乙烯,溶液均褪色
,
且
褪色原理相同
C.
乙醇、乙酸的官能团不同,但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
可通过加入金属钠观察是否产生气体的方法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水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
项,聚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错误
;
B
项,乙烯与溴的
CCl
4
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而乙烯被酸性
KMnO
4
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错误
;
C
项,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正确
;
D
项,乙醇和水均能与
Na
反应产生
H
2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D.
取蔗糖水解液少许,先滴加过量的
NaOH
溶液,再滴入新制的氢氧
化
铜
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证明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7.
对下列有机化学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答案
解析
A.
反应
属于
取代反应
B.
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在人体内水解转化为葡萄糖,为人类
提供
能量
C.
分枝酸的结构简式为
,
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也可
使
溴
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
溴原子代替苯环上的氢原子,所以属于取代反应,故
A
项正确;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故
B
项错误,
分枝酸含有羧基、羟基,可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分枝酸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C
项正确;
取蔗糖水解液少许,先滴加过量的
NaOH
溶液中和硫酸,再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生成,说明水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故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组三 依据结构预测新物质的性质
8.(2018·
全国卷
Ⅲ
,
9)
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B.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
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与
氯化氢的反应是发生在碳碳双键上的加成反应,产物是氯代苯乙烷,
C
项错误;
“
铁粉
”“
液溴
”
是苯乙烯
(
)
在苯环上发生溴代反应的条件,
A
项正确;
含有碳碳双键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项正确;
含有碳碳双键
,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苯乙烯,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9.
氰基丙烯酸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反应,从而具有胶黏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
解析
A.
该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B.
物质
A
能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C.1 mol
物质
B
最多可消耗
1 mol NaOH
D.
一定质量的
A
、
B
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为定值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
→
B
是碳碳双键加成聚合为高聚物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A
项正确
;
物质
A
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B
项正确
;
物质
B
为高聚物,所以
1 mol
物质
B
最多消耗
n
mol NaOH
,
C
项错误
;
A
、
B
的实验式相同,故一定质量的
A
、
B
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为定值,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用键线式表示有机物的结构简明易懂,它只要求写出碳碳键及与碳原子相连的官能团,有机物甲、乙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答案
解析
A.
甲、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一定条件下,甲、乙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C.
甲、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D.
甲、乙都能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甲、乙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A
项正确
;
甲
含有羧基、乙含有酯基,甲能发生酯化反应、乙能发生水解反应,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所以甲、乙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故
B
项正确
;
羧基
、羟基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甲含有羧基,乙不含羧基或羟基,所以甲能和钠反应、乙不能和钠反应,故
C
项错误
;
碳
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乙都含有碳碳双键,所以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角度
二
有机物
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
高考必备
1.
熟记三类分子的空间结构
(1)
四面体形分子:
(2)
六原子共面分子:
(3)
十二原子共面分子:
2.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技巧
(1)
烃基连接法:甲基、乙基均有
1
种,丙基有
2
种,丁基有
4
种。如:丁醇有
4
种,
C
4
H
9
Cl
有
4
种。
(2)
换元法:如
C
2
H
5
Cl
与
C
2
HCl
5
均有
1
种。
(3)
等效氢法:有机物分子中有多少种等效氢原子,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从而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分子中等效氢原子有如下情况:
①
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
②
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
③
分子中处于镜面对称位置
(
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时
)
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4)
定一移一法:分析二元取代物的方法,先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从而可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如分析
C
3
H
6
Cl
2
的同分异构体,先固定其中一个
Cl
的位置,再移动另外一个
Cl
。
3.
芳香族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
(1)
若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一定,但取代基种类不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多少是由取代基的种数决定的,此时分析的重点是苯环上的取代基,如
C
6
H
5
—C
4
H
9
,因为丁基有四种不同的结构,故该烃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2)
若取代基种类一定,但位置不确定时,可按下述方法处理:当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时,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有邻、间、对三种;当有三个取代基时,这三个取代基有
“
连、偏、均
”
三种位置关系
(
如
R
表示取代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
。
4.
酯类同分异构体的确定
将酯分成
RCOO
和
R
′
两部分,再按上述方法确定
R—
和
R
′
—
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二者数目相乘即得每类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后求总数。如
C
4
H
8
O
2
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思考程序如下:
HCOOC
3
H
7
(
丙基
2
种
)1
×
2
=
2
种
CH
3
COOC
2
H
5
(
甲基
1
种,乙基
1
种
)1
×
1
=
1
种
C
2
H
5
COOCH
3
(
乙基
1
种,甲基
1
种
)1
×
1
=
1
种
同分异构体数共有:
4
种。
题组一 真题演练
1.(2017·
全国卷
Ⅰ
,
9)
化合物
(
b)
、
(
d)
、
(
p)
的分子式均为
C
6
H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的同分异构体只有
d
和
p
两种
B.b
、
d
、
p
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
、
d
、
p
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
、
d
、
p
中只有
b
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对点集训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A
错,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
CH
3
—C
≡
C—C
≡
C—CH
3
等;
B
错,
b
的二氯代物有
3
种,
d
的二氯代物有
6
种
(
、
)
,
p
的二
氯
代物有
3
种
(
)
;
C
错,
b
、
p
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对,
d
、
p
中都存在类似甲烷的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1
2
3
4
5
6
7
8
9
2.(2016·
全国卷
Ⅱ
,
10)
分子式为
C
4
H
8
Cl
2
的有机物有
(
不含立体异构
)
A.7
种
B.8
种
C.9
种
D.10
种
√
答案
解析
解析
丁烷
(C
4
H
10
)
具有
2
种碳骨架结构,先固定一个氯原子的取代位置
,
共
9
种结构,
C
正确。
则另一个氯原子的位置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3.(2018·
全国卷
Ⅰ
,
11)
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
[
2.2
]
戊烷
(
)
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
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
生成
1 mol C
5
H
12
至少需要
2 mol H
2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中
每个碳原子都形成
4
个共价单键,这
4
个键呈四面体状分布,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
项错误;
环戊烯的结构简式为
,与
分子式
相同且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A
项正确;
如
、
、
都是
螺
[
2.2
]
戊烷的二氯代物,
B
项正确;
螺
[
2.2
]
戊烷的分子式是
C
5
H
8
,在理论上,
1 mol C
5
H
8
与
2 mol H
2
反应,生成
1 mol C
5
H
12
,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二 最新模拟
4.
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断裂
O—H
键
B.
甲烷、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氯化氢反应
C.
苯和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D.
甲基环己烷的一氯代物有
4
种
(
不考虑立体异构
)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乙醇、乙酸分别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时,断裂的都是
O—H
键,
A
项正确
;
甲烷
不能与氯化氢反应,
B
项错误
;
丙烯
分子中有一个甲基,甲基中的四个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
项错误
;
不
考虑立体异构,甲基环己烷分子中有
5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
5
种,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5.
分子式为
C
5
H
10
O
2
的酯共有
(
不考虑立体异构
)
A.7
种
B.8
种
C.9
种
D.10
种
√
答案
解析
解析
HCOOC
4
H
9
中丁基有
4
种
;
CH
3
COOC
3
H
7
中丙基有
2
种
;
C
2
H
5
COOC
2
H
5
中乙基只有
1
种
;
C
3
H
7
COOCH
3
中丙基有
2
种,共
9
种。
1
2
3
4
5
6
7
8
9
6.
下列关于有机物
(a)
(
b)
、
(c)
的
说法正确的是
A.a
、
b
、
c
的分子式均为
C
8
H
10
B.a
、
b
、
c
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C.a
、
b
、
c
的一氯代物分别有
5
种、
2
种、
1
种
D.a
、
b
、
c
中的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a
为苯乙烯,
b
为桶烯,
c
为立方烷,它们的分子式均为
C
8
H
8
,互为同分异构体,
A
项错误
;
c
中没有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
项错误
;
a
、
b
、
c
的一氯代物分别有
5
种、
2
种、
1
种,
C
项正确
;
苯基
和乙烯基上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而且苯基和乙烯基之间的单键可以旋转,故
a
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
和
c
中均存在形成
4
个单键的碳原子,与该碳原子相连的
4
个原子一定不处于同一平面,故
b
、
c
中的所有原子均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三 新题预测
7.a
、
b
、
c
的结构如图所示:
(a)
、
(b)
、
(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b
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C.a
、
b
、
c
三种物质均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D.a
、
b
、
c
互为同分异构体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A
项,
a
中右侧三角形中的碳均为饱和碳,不可能与左边三角形共面
;
B
项,
b
中外侧三个顶点均为
“
CH
2
”
,且等交,因而二氯取代物只有两种
;
b
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与溴的
CCl
4
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
项错误
;
a
、
b
、
c
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均为
C
5
H
6
,因而互为同分异构体,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8.
增塑剂
DCHP
可由环己醇制得。
DCHP
和环己醇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
解析
A.DCHP
的分子式为
C
20
H
26
O
4
B.
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DCHP
的一氯取代物有
5
种
D.DCHP
通过取代反应可以得到环己醇
√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由结构可知
DCHP
的分子式为
C
20
H
26
O
4
,故
A
项正确
;
环己醇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与它所连的
4
个原子均呈四面体构型,则不可能共平面,故
B
项正确
;
DCHP
的结构对称,含
6
种
H
,则一氯取代物有
6
种,故
C
项错误
;
DCHP
含
—COO—
,水解可以得到环己醇,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9.
金刚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工业上可通过下列流程制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
金刚烷的分子式为
C
10
H
12
,其分子中的
—CH
2
—
基团有
6
个
B.
四氢二聚环戊二烯与金刚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C.
步骤
Ⅱ
的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
D.
金刚烷的二氯取代物有
8
种
√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选项
A
,由结构简式可知金刚烷的分子式为
C
10
H
16
,其分子中的
—CH
2
—
基团有
6
个,错误
;
选项
B
,四氢二聚环戊二烯与金刚烷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
;
选项
C
,比较二聚环戊二烯和四氢二聚环戊二烯的结构简式可知,步骤
Ⅱ
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错误;
、
、
、
,
错误。
选项
D
,金刚烷的二氯代物共有
6
种结构,分别
是
、
、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