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 MB
- 2021-04-16 发布
2020届 一轮复习 苏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作业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 (2018·姜堰中学)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艾弗里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获得活的S型细菌的是 ( )
组别
加热杀死S型肺炎双球菌,制备细胞提取液并均分到①②③④4支试管中备用
甲组
取①号试管中的提取液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乙组
取②号试管中的提取液加入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丙组
取③号试管中的提取液加入可水解DNA的酶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丁组
取④号试管中加入可水解RNA的酶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A. 甲组 B. 乙组 C. 丙组 D. 丁组
2. (2018·南通一模)下列关于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实验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B.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与DNA重组技术的实质是相同的
C.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转化
D. 该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3. (2018·淮阴中学改编)下列关于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细胞内,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B. R型细菌转化后出现荚膜,反对者认为可能是突变所致,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 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D. 艾弗里无法使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故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 将肺炎双球菌中控制荚膜形成的相关基因记做“A”,无此相关基因记做“a”,下列对甲、乙两组转化实验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实验甲: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R型活菌的菌液混合培养;
实验乙:将加热杀死的R型肺炎双球菌和S型活菌的菌液混合培养。
A. 转化前的S型、R型细菌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A、aa
B. 甲实验中可检出R型、S型活细菌,S型细菌由R型细菌转化而来
C. 乙实验中只检出S型活细菌,因为R型细菌的a基因在S型细菌体内不能表达
D. 转化前的S型细菌和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相同
5. (2018·海安中学)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T2噬菌体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
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 艾滋病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6. (2018·如东中学)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5S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32P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甲组中保温时间延长不会显著提高上清液放射性强度
B. 保温时间长短会影响乙组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
C. 细菌体内既有DNA也有RNA,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乙组实验中充分搅拌并不能提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
7. (2018·通泰扬徐淮宿二模)赫尔希和蔡斯精妙的实验设计思路使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选择了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的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
B.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区分DNA和蛋白质分子
C. 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需长时间保温培养
D. 对离心后试管中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放射性检测
8. (2018·扬州中学)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实验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的共同点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
B. 他们都选用了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病毒展开研究
C. 两个实验都应用了细菌培养技术,为实验成功提供了保障
D. 两个实验表明: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
9. (2018·泰州中学改编)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胞生物的遗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10. (2018·泰兴中学)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含有S
B. 细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上
C. 人的遗传物质是DNA
D.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可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1. (2018·扬州中学)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依次分为培养、混合、离心、搅拌和检测等步骤
B. 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去感染烟草,烟草叶会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
C. 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活的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细菌
D. 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转化来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中不含R型细菌的遗传物质
12. (2018·南通如皋调研)用15N和32P共同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追踪同位素标记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子代噬菌体中只能找到32P
B. 在子代噬菌体中DNA中找到32P,蛋白质中找到15N
C. 在子代噬菌体中DNA中同时找到两种同位素
D. 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两种同位素均不出现
13. 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曲线①表示在搅拌过程中被侵染细菌基本上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B. 曲线②③表示噬菌体蛋白质未进入细菌,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
C. 本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侵染过程噬菌体中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数量增减,得出实验结论
D. 本实验证明在噬菌体的遗传和繁殖过程中,DNA起作用
三、 非选择题
14. (2018·前黄中学)(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后也重复了相关实验,并提出了新的问题进行探究。请回答:
配制培养基:通常加入琼胶或明胶以便形成固体培养基。
(1) 重复实验:A组实验接种正常R型细菌;B组接种正常S型细菌;C组接种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D组接种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正常的R型细菌的混合液。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 本实验选用了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答两点),本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是 ,D组出现的S型细菌是R型细菌变异的结果,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和野生型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② 观察D组实验结果后,有同学提出D组实验结果的出现可能是实验时对S型细菌加热杀死不彻底造成的?根据 组实验结果即可否定此假设。
③ 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出S型细菌中存在着某种 ,该物质可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④ 艾弗里等人研究发现S型细菌中能促使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是 。他们釆用了 (答两点)等技术手段来开展实验设计。
(2) 兴趣小组又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则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① 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 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 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 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A. 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15. (2018·扬州一模)(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与HIV相比,特有的化学组成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图中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原料是 ,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是在 上合成的。
(2) 以32P标记组为例,搅拌离心应发生在图中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如果在过程f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 。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 ,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3) T2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 。
A. 甲组—上清液—① B. 乙组—上清液—②
C. 甲组—沉淀物—③ D. 乙组—沉淀物—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