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50 KB
- 2021-04-16 发布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命题人:兰易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 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
A.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B.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D.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3.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 )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4.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
A.秦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时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5.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经典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6. 公元前445年,古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
古罗马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7.观察以下“穿越时空对话”漫画,关于漫画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
A.图1内容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图2内容是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
B.从图1到图2反映了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从图1到图2的变化实质上是历史的进步
D.从图2内容已看到民主制度的迹象
8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9.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10.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此“怪物”是指( )
A.君主立宪制国家 B.联邦体制的国家
C.民主共和制国家 D.邦联体制的国家
11.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1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这一评价是针对(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议事会改革
13.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14.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15.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1月4日任命俄亥俄州前司法部长理查德•科德雷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但众议院议长称奥巴马绕过国会对科德雷的任命是越权行为。
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的有关规定,你认为议长的依据是( )
A.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在国会
B.前任州级官员不得在联邦政府任职
C.总统任命政府高级官员须得到国会批准
D.总统无权提名、任命政府高官
16. 历史老师在上课中,课件展示了如下内容:“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根据以上条款判断,该条文出自( )
A.英国的《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17.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8.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19.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
C.总统有权单独制定或废除法律 D.参众两院具有同等的权力
20.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21.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
下列太平天国提出的主张中,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2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3. 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正确的是( )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24.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25.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 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 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6.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27.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強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28.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9.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的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宫进行了一夜的激烈战斗。
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 是为了( )
A.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 B.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C.宣传革命的艰难曲折 D.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30.1917年10月24日,列宁给中央委员会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
下列对该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
B.列宁希望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
C.该信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并巩固政权
D.列宁在中央委员会内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威
31.中国古代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和的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容。
材料二 汉之刺史、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自辟”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郡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4分)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4分)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你有何启发?(10分)
1
C
2
D
3
B
4
D
5
B
6
B
7
B
8
D
9
C
10
D
11
B
12
A
13
B
14
A
15
C
16
C
17
B
18
D
19
A
20
D
21
D
22
B
23
D
24
B
25
B
26
B
27
C
28
C
29
C
30
A
31.答案: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
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地方仍有较大权力)。
3.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4.地方自主性(或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
32. 答案:1.政治文献:美国 1787 年宪法、英国《权利法案》、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差异:德国国家元首控制议会;法国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4.特征:代议制、选举制
启示:政治体制的建立要合乎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不同政治文明应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