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 MB
- 2021-04-16 发布
通史串讲八
共和国的年轮
大题增分
素养提升
高考解读
03
02
高考
“
两大视角
”
解读
考什么
·
怎么考
——
析得清清楚楚
01
素养
“
通史融会
”
提升
是什么
·
为什么
——
学得明明白白
大题
“
针对题型
”
增分
差什么
·
补什么
——
练得扎扎实实
通史综合检测
04
01
考什么
·
怎么考
——
析得清清楚楚
高考
“
两大视角
”
解读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02
是什么
·
为什么
——
学得明明白白
素养
“
通史融会
”
提升
经济上
——
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
(
一
)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1976
年至今
1956
~
1976
年
1949
~
1956
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形成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中共
“
八大
”
正确方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大跃进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左
”
倾错误发展;三年经济困难及国民经济调整;
“
文化大革命
”
使经济滑坡
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调整工商业;过渡时期总路线、
“
一五
”
计划和三大改造,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影响
内容
原因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950
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
内容
原因
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集体化道路,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发展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影响
内容
原因
超越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983
年撤销
以
“
一大二公
”
为特点,即合作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党的主要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推动经济发展
影响
内容
原因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人民公社体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结果
核心内容
原因
具体表现
对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结果
核心内容
原因
具体表现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政企分开
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
“
文化大革命
”
的教训,并借鉴了国外经验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结果
核心内容
原因
具体表现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把企业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党中央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苏联
(
俄
)
中国
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相同点
俄国走的是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
中国走的是
“
工农武装割据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道路方式
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农民阶级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国情
不同点
苏联
(
俄
)
中国
改革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中国国情
改革开放后
历经多次改革,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苏联最终解体
注意到协调农、轻、重比例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改革开放前
不同点
斯大林模式实行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重点发展重工业,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照搬苏联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实行五年计划,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相同点
(
二
)
政治上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曲折发展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1976
年至今
1956
~
1976
年
1949
~
1956
年
结束动乱,实现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取得进展;港澳回归,两岸关系发展;多边外交,在联合国及地区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中苏关系破裂;
“
文化大革命
”
,民主政治遭到破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
1954
年宪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解析
时间
内容
1979
年
第三次起草民法典
1987
年
颁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1995
年
颁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
1999
年
颁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2017
年
颁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
返回
解析
返回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政治制度
社会性质
经济基础
社会主要矛盾
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
共同纲领
》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
社会主义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转化为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新中国外交
阶段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对外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1991
年后
)
中苏关系走向缓和,中美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美苏争霸中,美攻苏守
(20
世纪
80
年代
)
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
(20
世纪
70
年代
)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美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
“
两个拳头打人
”
美苏争霸、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起
)
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
“
一边倒
”
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
~
1955
年
)
文化上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三
)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1976
年至今
1956
~
1976
年
1949
~
1956
年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技、文艺、教育全面繁荣
“
双百
”
方针;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教育、文艺曲折发展
人民教育奠基;毛泽东
思想新发展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解析
年份
参加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1977
570
27
5%
1978
610
40.2
7%
1979
468
28
6%
1980
333
28
8%
1981
259
28
11%
1982
187
32
17%
返回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教育上
学术上
外交上
经济上
政治上
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
“
工农兵学员
”
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
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
“
双百
”
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
“
革命外交
”
,
以意识形态为主,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
20
世纪
60
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
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
1959
~
1961
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了
“
文化大革命
”
,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03
差什么
·
补什么
——
练得扎扎实实
大题
“
针对题型
”
增分
强化信息获取、概括表达能力
——
要点要全
高考第
41
题
0
1
02
高考第
42
题
强化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
说理要透
主要热词
年代
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中期
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中期
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
1949
年
10
月至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主要热词
年代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2012
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21
世纪初期
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20
世纪
90
年代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
Ⅰ
号、喇叭裤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至
80
年代末期
04
通史综合检测
(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
谢
观
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