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 MB
- 2021-04-16 发布
-
1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典题精研析
(2018
天津卷
)“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
,
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
,
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
,
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
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
)
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
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④
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
2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3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4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5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1
.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1)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
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虽然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
但这个必然的变化往往需要有一个过程。社会意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时、同等程度发生变化
,
也就是说社会意识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
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
,
一是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二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
,
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
6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②
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
,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
③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个时代的社会意识总是与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
④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⑤
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
,
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它所反映的社会存在的内容、性质及其需要。
-
7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2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8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3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
和
“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
”
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9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考题优训练
82
(2017
全国
Ⅲ
卷
)“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
,
然而
2017
年春节期间
,
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
,
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
,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
“
放
”
到
“
少放
”
或
“
不放
”
的变化中
,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
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
“
新年俗
”
。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
①
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
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
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
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的
,
排除①
,
选择④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可以先于社会存在
,
也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
,
排除③
,
选择②。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0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典题精研析
2013
年
4
月
,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
,
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
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
,
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
,
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
)
①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
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
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
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1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12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13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重难深探究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人们为了生活
,
首先就需要解决吃穿住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因此
,
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
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3)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变化、发展。生产方式不同
,
社会的面貌、结构与性质也就不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
社会生产发展得越迅速
,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就越大。
所以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14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考题优训练
83
“
收入倍增
”
和
“
教育发展
”
关乎民生之利
,
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
,
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聚焦
“
民富
”
十八大报告提出
,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
到
2020
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目前
,
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
,
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结合以上观点
,
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
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
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
15
-
答案
如何实现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确定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
发展依靠人民
,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充分发扬人民民主
,
激发人民创造热情。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
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理论依据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
,
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促进生产力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16
-
解析
民富和教育是百姓关心的重大民生话题
,
本题以此为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难度较小。本题有两小问。回答第一小问时
,
应抓住
“
中国共产党
”
这个主体
,
围绕
“
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
这个问题核心
,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
经济下行压力
”“
激发人民群众智慧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等
,
调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等知识展开论述。第二小问
,
回答时首先要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
然后抓住设问中的关键信息
“
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
作答。目标的确定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实现
“
收入倍增
”
是因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
提高居民收入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17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典题精研析
“
以铜为镜
,
可以正衣冠
;
以古为镜
,
可以知兴替
;
以人为镜
,
可以明得失。
”
《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
)
①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
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
避免重蹈他人覆辙
,
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
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
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
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8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19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20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1
.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
在阶级社会里
,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
,
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
,
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
21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2
.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22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考题优训练
84
(2017
江苏卷
)
某地作为全国
33
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
,
正在逐步完成从
“
确权到人
”
到
“
确权到户
”
的制度转变
,
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
,
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
A.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
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
答案
关闭
C
-
23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典题精研析
(2015
天津卷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0
年至
2014
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
:10.3%
、
9.2%
、
7.8%
、
7.7%
和
7.4%;
《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
(2014)
》显示
,2013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
9.2
亿
,
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
1
600
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
2015
年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发展是硬道理
”“
要稳住速度
,
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
确保居民就业
”
。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
,
说明
“
稳增长、保就业
”
政策的理论依据。
-
24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25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26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重难深探究
1
.
正确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既然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那么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活动
,
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起着决定作用。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一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
,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
27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第二
,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第三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
,
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
,
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
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总之
,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
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人民群众的活动
,
而不是哪一个个人的活动
,
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
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历史的结局。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
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
28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2
.
从不同角度全面把握党和政府如何维护人民利益
-
29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考题优训练
85
(2017
江苏卷
)
截至
2016
年
6
月
,
中国网民规模达
7.1
亿
,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
,
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
,
了解群众所思所愿
,
收集好想法好建议
,
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
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
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党政机关要倾听民声
,
维护人民的利益
,
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地位
,
凸显了党政机关对人民利益的维护
,
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强调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
材料没有体现
,
故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0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典题精研析
2013
年
4
月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
决定从下半年开始
,
用一年左右时间
,
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
,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
①
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
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
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④
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31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32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33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重难深探究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34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考题优训练
86
创新社会管理
,
共建活力中国
,
共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
,
社会结构日益复杂
,
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
,
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两年前
,T
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
,
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
,
社区内的大事要事
,
均须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
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服务大厅
,
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
,
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
,
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政府引导下
,
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
,
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两年来
,
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
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联系材料
,
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
,
说明
T
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
-
35
-
答案
①
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
,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②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
调整上层建筑
,
进行机构改革
,
促进社会发展。
③
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
发展社区自治
,
培育社会组织
,
推动社会进步。
④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为人民服务
,
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
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
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本题以此切入
,
围绕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
,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了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本题是说明类主观题
,
可以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总趋势及社会历史的主体四个方面的知识
,
结合材料关键信息
,
说明其具体做法即可。
-
36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典题精研析
2013
年
12
月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习近平强调
,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
(
)
①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
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
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
,
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
③
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
,
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④
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
,
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37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38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39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重难深探究
1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40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2
.
理解价值观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价值观具有多样性
,
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
既受到自己所在的阶级的影响
,
也受到个人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
(2)
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健康、积极的生活
,
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误入歧途。
(3)
价值观对人的认识评价、实践活动和人生道路的选择等具有导向作用
,
但不能说是决定作用
,
因为决定人的行为的往往是很多因素的总和
,
不能说价值观起决定作用
,
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
41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考题优训练
87
(2015
山东卷
)
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
,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
,
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从哲学上看
,
这里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
“
第一粒扣子
”,
是因为
(
)
A.
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B.
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C.
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材料强调了价值观对青年的重要性
,
因此选
C
项。一切工作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
而不是从主观出发
,A
项错误。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B
项错误。
D
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2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典题精研析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
,
子罕不受。献玉者说
:“
我把玉给工匠看了
,
他们认为是宝物
,
所以才献给你。
”
子罕回答
:“
你把玉当作宝
,
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
,
那么你失去了玉
,
我失去了不贪的德
,
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
”
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
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
,
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
事物是否具有价值
,
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
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
,
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43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44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45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重难深探究
正确理解和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46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47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考题优训练
88
(2017
全国
Ⅱ
卷
)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
,
理想信念的坚定
,
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
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
,
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
,
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
)
①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
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
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
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相关知识
,
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重要性
,
也就是强调真理观的重要性
,
①不符合题意
;
能否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取决于多种因素
,
②中的说法错误。正确的价值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
又要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
③④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48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价值的实现方式
典题精研析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
1959
年
,
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
20
多头病猪
,
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
,
编撰《民间兽医本草》
,
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
,
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
,
广泛收集民间处方
,
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
,
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
,
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
,
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
10
多种中草药制剂
,
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
49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经过千辛万苦
,
历时半个世纪
,
冯洪钱终于在
2008
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
,
共计
638
万字
,
插图
2 353
幅。书中收录了
3 505
种中草药
,
附方
40 000
多则。《民间兽医本草》
“
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
,
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
”,
冯洪钱被誉为
“
当代的李时珍
”,
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
,
班级举行
“
我的青春
·
我的梦
”
主题班会
,
请你以
“
理想
·
奋斗
·
价值
”
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
,
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
,
总字数
100
字左右。
-
50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51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52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重难深探究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
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
根本途径
)
(4)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客观条件
)
(5)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主观条件
)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
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53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考题优训练
89
(2018
全国
Ⅱ
卷
)2018
年
5
月
2
日
,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
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
,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
)
①
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
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
③
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
④
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奋斗意味着劳动与奉献
,
这是克服不利条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的过程
,
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
②错误
,
①④正确
;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条件
,
③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54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典题精研析
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
,
就凿壁偷光
,
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
,
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
,
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
,
就把书都借给他。后来
,
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
)
①
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
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
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55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56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
57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重难深探究
1
.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
58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2
.
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
,
缺一不可
-
59
-
考点
82
考点
83
考点
84
考点
85
考点
86
考点
87
考点
88
考点
89
考点
90
考题优训练
90
(2017
全国
Ⅲ
卷
)
习近平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
,
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产党人的
“
政治灵魂
”“
精神支柱
”“
安身立命的根本
”,
比喻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
“
总开关
”
、共产党人
“
精神上的
‘
钙
’”
。这些论述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
)
①
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②
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③
理想信念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
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取决于文化水平的高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观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将理想信念比作人的思想和行为的
“
总开关
”,
体现了理想信念在价值观中的地位
,
①正确
;
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成为一个政治上过硬、精神上高尚的共产党人
,
体现了理想信念对人生价值的影响
,
故②正确
;
是否遵循规律
,
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才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
排除③
;
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与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无必然联系
,
排除④。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60
-
热点专题十三学习楷模
塑造人生
热点聚焦
材料一
朱彦夫同志
14
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
,
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
,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在和平建设时期
,
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
,
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
25
年
,
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
,
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
,
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
,
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对祖国满腔热血
,
对乡亲们一片真情
,
自掏腰包发展教育事业
,
常常倾其所有接济病困群众。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
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中宣部授予其
“
时代楷模
”
荣誉称号
;
山东省委决定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
“
时代楷模
”
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
-
61
-
材料二
“
党的好干部
”
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
,
该县正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
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
,
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为了摸清
“
三害
”
灾情
,
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
,
经过反复实验
,
摸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的
“
三害
”
治理方法。他强忍病痛
,
坚持工作
,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
,
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
50
年了
,
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
,
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
,
要大力弘扬。
-
62
-
新题预测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共同举办颁奖仪式
,
朱彦夫同志成为全国首位
“
时代楷模
”
。据此完成
1—2
题。
1
.
朱彦夫同志早年投身革命
,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
,3
次荣立战功。在和平建设时期
,
他主动放弃特护待遇
,
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
25
年
,
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
,
使全村逐步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
历时七载
,
创作了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
,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
)
①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
只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为社会作出物质贡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②说法绝对
;
④错误
,
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物质和精神贡献。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63
-
2
.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要把朱彦夫精神当镜子
,
像朱彦夫那样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
,
同呼吸、共命运。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看
,
这是因为
(
)
A.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C.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D.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改革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作用
,C
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64
-
3
.
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
,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是因为
(
)
A.
实事求是、调查研究
,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
对思维和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D.
物质第一性
,
意识第二性
,
物质决定意识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物质决定意识
,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
排除
B
项
,
选
D
项。
A
、
C
两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65
-
4
.
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
50
年了
,
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
,
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
,
要大力弘扬。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利于
(
)
①
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
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修养
④
赋予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
,
③不符合题意
;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
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
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
不是弘扬焦裕禄精神所赋予的
,
不选④。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66
-
5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中宣部授予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
“
时代楷模
”
称号
,
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他的先进事迹。
朱彦夫同志
14
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
,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
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和平建设时期
,
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
,
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
25
年
,
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
,
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
,
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
,
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
,
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山东省委作出决定
,
要求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
-
67
-
(1)
从唯物辩证法和人生价值观角度
,
分析朱彦夫的先进事迹诠释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追求。
(2)
请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
,
谈谈学习朱彦夫的先进事迹的价值所在。
-
68
-
答案
(1)
①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矛盾
,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朱彦夫身残志坚、挑战极限
,
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和人民
,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了精彩的人生。
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朱彦夫投身革命保家卫国、带领群众建设家园、对祖国满腔热血、对乡亲一片真情
,
正确地处理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③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在人生道路上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朱彦夫面对伤残和困难坚定理想信念
,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
铸就了人生辉煌。
-
69
-
(2)
①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道德准则。
②
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④
有利于传递正能量
,
引领社会思潮
,
凝聚社会共识
,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70
-
解析
回答第
(1)
问
,
要将唯物辩证法和人生价值观的知识与朱彦夫的先进事迹结合起来。第
(2)
问
,
即回答学习朱彦夫的先进事迹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
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意义的角度考虑。
-
71
-
-
72
-
复习点睛
本专题围绕历史观和价值观进行复习
,
要认清一个主体
,
掌握两大基本规律
,
理解五对关系
,
把握一条途径。
一个主体
: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两大基本规律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五对关系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条途径
:
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
73
-
跨点知识整合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1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
,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
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
,
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
.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
74
-
3
.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
.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两大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
.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6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
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
,
坚持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