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 MB
- 2021-04-16 发布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
3
地球的结构
·
·
·
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
选考考点分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
要求
加试
要求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10
月
4
月
10
月
4
月
11
月
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
a
13
24
(2)
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a
(3)
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c
18
7
2.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b
2
1
.
[2015•
浙江
10
月选考
] 2015
年
7
月
14
日“新视野号”飞船经过
9
年多的太空飞行,到达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新视野号”飞船在飞向冥王星的过程中,接触到太阳系中天体最多的是
(
)
A
.恒星
B
.行星
C
.流星体
D
.行星际物质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D
【
解析
】
太阳系是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行星际物质是填充在太阳系中的物质,主要包括宇宙射线、星际尘埃等。“新视野号”飞船在飞向冥王星的过程中,仍然处在太阳系中,不会接触到恒星;太阳系中行星际物质的数量远远大于其他天体的数量。
2
.
[2016•
浙江
4
月选考
]
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图
111
数码代表的行星中,能产生“凌日”的是
(
)
图
111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A
【
解析
】
由图可知,①为水星,②为地球,③为木星,④为天王星。只有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才会出现“凌日”现象,①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故
A
正确。
【
答案
】
A
【
解析
】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行星宜居的主要条件可能是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等条件,故
A
符合题意。
3
.
[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
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
4.2
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
700
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
1000
倍。判断
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
)
A
.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
B
.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
.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
D
.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
历次真题试练
4
.
[2017·
浙江
4
月选考
]2015
年
2
月
11
日,人类向太空发射了一颗人造天体。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的连线上。图
112
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示意图。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图
112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B
【
解析
】
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上,故其应该与地球一样,围绕太阳运动。该人造天体和地球相比,距离太阳更近,所以更容易受到太阳风的影响,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由于火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所以该人造天体不能拍到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
A
.绕地球运行,能观测地球上的极光现象
B
.绕太阳运行,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
C
.绕地球运行,可以监测到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
D
.绕太阳运行,能拍到金星和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
历次真题试练
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
.天体系统的层次
核心知识整合
二、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
地球
1
.普通性:
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图
113
核心知识整合
2
.特殊性
——
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1)
充足的水分。
(2)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3)
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核心知识整合
三、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考虑,具体如下:
图
11-4
核心知识整合
核心知识整合
[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
CO
2
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
100℃
。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图
1-1-5
为太阳系示意图。完成第
1
题。
图
11-5
1
.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
)
A
.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
B
.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
C
.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D
.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
典型题组
核心知识整合
【
答案
】
C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及天体系统。按距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水星、地球、火星和土星分别位于图中第一颗、第三颗、第四颗和第六颗的位置。在火星上,夜晚不能观察到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水星远离小行星带,不可能穿梭于小行星带;火星上大气稀薄,故能见度很高,可以观察到银河系;因地球公转轨道位于火星公转轨道之内,尽管夜晚
(
黎明和黄昏前后
)
在火星上可以短暂观察到地球,但由于地球体积较小,且地球与火星距离较远,所以只能观察到地球为较明亮的光点,而不可能是圆圆的球体。故正确答案为
C
。
考点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选考考点分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
要求
加试
要求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10
月
4
月
10
月
4
月
11
月
地球的宇宙环境
3.
太阳辐射与地球
(1)
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
a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b
1
4.
太阳活动与地球
(1)
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a
14
(2)
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b
5
7
15
1
.
[2015•
浙江
10
月选考
]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
)
A
.地球内能
B
.太阳辐射
C
.地表径流
D
.大气环流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B
【
解析
】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
2
.
[2015·
浙江
10
月选考
]2015
年
7
月
14
日“新视野号”飞船经过
9
年多的太空飞行,到达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威胁“新视野号”飞船在太空中安全运行的太阳活动是
(
)
①
黑子 ②耀斑 ③日珥 ④太阳风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D
【
解析
】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标志是耀斑和太阳风。耀斑爆发时,太阳风格外强烈,会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的扰动,造成磁暴现象,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3
.
[2016·
浙江
4
月选考
]
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低峰年,全球农业歉收的概率更高一些。这说明太阳活动会
(
)
A
.改变地貌形态,影响农作物产量
B
.改变气候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
C
.改变水文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
D
.改变土壤性状,影响农作物产量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B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较大,而太阳活动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故
A
正确;地貌形态、水文状况和土壤性状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
一、太阳辐射概述
图
121
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
(%)
1
.概念: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
.波长范围:
在
0.15
~
4
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三部分。
3
.能量分配: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核心知识整合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1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2
.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生物化学能。
3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4
.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核心知识整合
三、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图
122
核心知识整合
2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其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影响地球气候: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
(2)
干扰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
(3)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
在地球高纬地区产生极光。
核心知识整合
核心知识整合
1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拓展升华
影响因素
原因
日照时数
纬度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的
地势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的
天气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年太阳辐射总量
纬度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
地势
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和水汽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天气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
2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1)
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①分布规律: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
②分布图示
(
如图
123
,注: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
核心知识整合
图
123
(2)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①总体特征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多。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图
124
所示:
图
124
核心知识整合
②
特例分析
a
.青藏高原成为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水汽等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b
.四川盆地成为年太阳辐射总量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核心知识整合
核心知识整合
[2017·
浙江丽水衢州湖州
9
月质检
] 2016
年
7
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朱诺号”探测器成功进入木星轨道,对木星进行科学探测,并将所获信息传回地球。完成
1
~
2
题。
1
.“朱诺号”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过程中,穿越的天体轨道是
(
)
A
.水星轨道
B
.金星轨道
C
.土星轨道
D
.火星轨道
典型题组
【
答案
】
D
【
解析
】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远近,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从地球发射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要穿越火星轨道,
D
正确。
2
.“朱诺号”探测器传回地球的信息,在传送途中可能遭遇的干扰是
(
)
A
.太阳风
B
.太阳辐射
C
.极光
D
.太阳黑子
核心知识整合
【
答案
】
A
【
解析
】
探测器通过无线电波把信息传回地球,太阳风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无线电信号,使地球与探测器间的无线电通信受影响,
A
正确。
考点
3
地球的结构
选考考点分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
要求
加试要求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10
月
4
月
10
月
4
月
11
月
地球的结构
7.
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
b
26(2)
(2)
岩石圈的范围
a
8.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
b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图
131
1
.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
图
131
中
S
为横波,
P
为纵波。随深度增加,在
a
处附近,
S
、
P
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
b
处附近,
P
的传播速度明显下降,而
S
则完全消失。
核心知识整合
2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
图
131
中
A
为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
(a)
以上的固体外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2)
图
131
中
B
为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
软流层以上
)
合在一起叫岩石圈。
(3)
图
131
中
C
为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分外核
(C1)
和内核
(C2)
两部分。
核心知识整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
.
A′
大气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2
.
B′
水圈: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3
.
C′
生物圈:
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
图
132
核心知识整合
核心知识整合
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
A
.珠江三角洲
B
.台湾海峡
C
.渤海湾
D
.青藏高原
典型题组
【
答案
】
D
【
解析
】
本题考查地壳厚度的区域分布。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所以地壳厚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