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50 KB
- 2021-04-16 发布
www.ks5u.com
历史试题
说明:1.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扫二维码填写提交,卷Ⅱ答案拍照提交。
卷Ⅰ(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 (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
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 ( )
A.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B.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
C.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D.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
5.2013年7月10日人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6.山西人士孔祥熙认为,全世界最会理财的是犹太人,英国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而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其依据最可能是 ( )
A.上古三位帝王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
B.山西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业、冶炼业、盐业基地
C.山西人经营了数百年的票号,执中国金融之牛耳
D.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
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8.
中央电视台曾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此部电视剧最早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 ( )
A.汉朝 B.隋唐 C.元朝 D.明朝
9.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10.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11.《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形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主要原因是 ( )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通商口岸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12.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洋务运动则相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私营企业为主,洋务运动则以官办或官督商办为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洋务运动则以政府官僚的推动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中国 ( )
A.近代化成为共识 B.政府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C.近代化在内忧外患背景下展开 D.近代化具有内源性特征
13.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下列对图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 )
①受官办近代企业的刺激产生 ②“实业救国”思潮促进发展
③“短暂春天”时发展到顶峰 ④新中国成立时变为国营企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 )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5.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时间
厂家数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领导新文化运动
D.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16.据中华民国档案记载:国民政府财政部、实业部发行“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300万元,以便江浙两省丝业收购蚕茧,改造设备。国民政府铁道部降低蚕丝业运价40%至79 %,大力支持蚕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 ( )
A.实践战时统制经济措施 B.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 D.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17.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 )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钢铁
98
硫酸
80
电
78
纺锭
60
煤
80
机制糖
90
出口植物油
70
机制纸
50
――资料来源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1446页
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C.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 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1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中出现 C 到 D 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19.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不断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20.“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 700 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 )
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B.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D.1980年以前中国经济建设更注重农村投入
21.据《安义县志》记载:“出工一条龙,做事一窝蜂,不管干多少,都是记高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 (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文革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二十一世纪初期
22.改革开放以来,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国在农村推行 (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A.深圳特区 B.海南特区 C.港澳特别行政区 D.上海浦东
24. 1992年被人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不断探索,1992年后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亮光,这指的是 ( )
A.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B.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决定了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D. 初步建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省会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26.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符合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 )
A.留长辫 B. 裹小脚 C. 中山装 D. 长袍马褂
27.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网址是“www.m1905.Com”,其中“1905”是为了纪念 ( )
A.世界电影诞生B.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C.京剧《定军山》摄制 D.《歌女红牡丹》公映
28.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
A.京张铁路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条铁路 B. 近代中国的筑路权始终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C.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D. 电话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通讯工具
29.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30.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
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31.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科技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32.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33.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D.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
34.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 )
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35.“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 )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卷Ⅱ(非选择题,共30分)
注: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拍照提交。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最主要的内因和客观外部
条件。(5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3分)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阻碍民族工业因素有那些?(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区域分布、行业分布主要特点。(4分)并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分)
(4)你认为旧中国民族工业要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 BBBCC 6-10 CACDA 11-15 DCABB 16-20 BCCAA
21-25 BDDBB 26-30 CCCBD 31-35 BDCDC
二、非选择题:
36. (30分)
(1)状况: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开始逐渐的衰弱。(3分)
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二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分)
(2)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2分)
阻碍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自身技术资金等因素(6分)
(3)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内陆少(或东多西少);(2分)
行业分布:主要是发展轻工业,重工业有一定发展;(2分)
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3分)
(4)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民族独立是近代化的前提;(任意一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