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00 KB
- 2021-04-16 发布
汉江中学 2017 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80 分钟; 命题人:王雅琴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
1.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 2300 多年前中国《论语》当中的名言:“惟
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湖北日报》2007 年 10 月 7 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
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
家》,该作品的艺术风格属于( )
A、宗教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文人画
3、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
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
畜生;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段材料 ( )
A、反映的是神学思想 B、认为人是无理性的
C、认为人是卑贱的 D、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
4、以医学著作中,成为中医学奠基之作的是 (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5、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 )
A、蒸汽机 B、火车 C、电灯 D、轮船
6、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
A、开始实事求是地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7、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
A.孟子 B.孙子 C.董仲舒 D.朱熹
8、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因为宗教改革宣传 ( )
A、“因信称义”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知识即美德”
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主
要是在
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国民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10、黑格尔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句伟大的话。”下面对黑格尔的话评价正确的是
( )
A、有道理,因为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没一点道理,因为它没有看到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
C、有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神和宗教的作用
D、没一点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绝对权威和传统
11、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
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的“读者”最主要指( )
A、达官显贵 B、知识分子 C、市民阶层 D、社会游民
12、在宏观世界中,看起来相同的物体总是可以区别的,但在微观世界中,同一类粒子却无
法区分。例如:所有的电子的一切性质都完全一样。下面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
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
A、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 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13、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
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
廷为国家之蟊贼(máo zéi 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
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14、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
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
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平衡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
15、1600 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 年,
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C、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D、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16、1882 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 1895 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
就有 25000 人,到 1906—1907 年则达 107000 人。这反映了( )
A、德国进入了蒸汽时代 B、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德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17、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
则认为“其障人耳目,改易其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
A、进化论 B、日心说 C、量子论 D、相对论
18、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
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
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
家。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 B、公民意识淡漠
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缺乏民本思想
19、《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
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
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20、1875 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
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 )
A、 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B、突破了洋务思想的局限
C、实质是呼唤新一轮的政治革命 D、对西方社会缺乏全面认识
21、董仲舒认为,“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人君就无以持一统。”为此,他
主张( )
A、君权神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 D、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2、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
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
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
A、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23.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上述
言论反映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 B.儒法并用 C.尊法抑儒 D.去法尊儒
24.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二、非选
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25 题 24 分,26 题 28 分 共计 52 分。)
25、(24 分)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鸠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三权分立学
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
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洛克《政府
论》
材料二
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
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鸠《论法的
精神》
材料三
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
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
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
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同一
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
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
精神》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 (6 分)
(2)据材料一、三,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其目的何
在? (6 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 (6 分)
(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6 分)
26、(28 分)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科技和艺术都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
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
家》
材料二: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
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
物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
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
实吾儒格物之学。”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
影响》
材料三: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并指出其主要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6 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
学知识举一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10 分)
(3)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画
中的题诗反映了儒学所推崇的哪一思想内涵? (8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4 分)
汉江中学 2017 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5(1)
(2)
(3)
26(1)
(2)
(3)
(4)
25(4)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C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是识记题,《回娘家》属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故本题选 C。
3、【答案】D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
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生;但是,如果
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段材料体现出的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故此
题应选 D 项。
【点评】人文主义的含义:基本含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但并不反对宗教
和神);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享乐与财富,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提倡理性
和科学,反对迷信盲从与蒙昧主义。
4、【答案】A
【考点】科技成就
5、【答案】C
【考点】新思想的萌发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实际是在考查史实,蒸汽机和火车、轮船都是第一次工
业革命时出现的新机器和工具,而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的新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在 1842 年《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所
以答案为 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扎实
的基础知识。
6、【答案】C
【考点】苏格拉底
【解析】【分析】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选 C。
7、【答案】A
8、【答案】A
【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因此本题选 A。
【点评】为什么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1)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
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教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这为人文主义的传播进一步
打开通道。(2)新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
把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如马丁•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就可
得救)。
9、【答案】D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
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故此题应选 D 项。
10、【答案】A
【考点】智者学派
【解析】【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的,肯定人的价值,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而 B、D 两项错误,C 项对其评价超
出了其实际作用;因此本题选 A。
【点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评价:①积极意义: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肯定人
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②局限性:否定了制度、法
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过分强调个人的感觉,忽视了公共道德,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
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11、【答案】C
【考点】文学成就
【解析】【分析】明清文化的特点中,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
学主流,出现《水浒传》和《红楼梦》等佳作;因此本题选 C。
12、【答案】C
【考点】相对论与量子论
13、【答案】C
【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以梁启超的言论为切入点,故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动、
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朝廷由正式。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可知反映的是一种契约精神。故本题选择 C
项
【点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
14、【答案】B
【考点】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可以看出,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以后,为西方战胜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地贡
献,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未能推进社会的根本变革。故选 B。AD 只是说了
西方的影响,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C 项只是材料意思的一个方面。
【点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技·影响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术: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②
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③纸的发明影响是最久远的,对文明发展和社会后进步的积极作用也
最显著。印刷术影响:①印刷术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②促进了人
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火药影响:火药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骑士阶层衰落,同时还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和
应用促进了地理大发现,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
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是四大发明对中国却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
性的变革,科学技术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15、【答案】D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两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命运并都
被视为“异端”原因是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D 项正确;A B C 三项与史实不符。故选 D
项。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李贽的反正统意识;西方
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近代自然科学
16、【答案】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电气技术的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问题。材料反映的是德国进入了
电气时代而非蒸汽时代,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德国进入了电气时代而
非信息时代,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非工
业革命,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德国电力工业工人人数的剧增其实从侧面反映了电力
工业已经成为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故本题选 C。
17、【答案】A
【考点】生物进化论
【解析】【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关键在于一定要知道“企图毁灭上帝”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
了西方盛行已久的上帝造人说,这就扰乱了西方人对神的信仰,其实这才是科学的东西,综
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
18、【答案】C
【考点】苏格拉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苏格
拉底不是反对实行民主政治,而是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局限性,故 A 项错误;BD 项材料
中没有体现;雅典民主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导致不同素质的人滥用和误用国家的权利,
正如材料“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
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故 C 项正确。所以答案选 C。
19、【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胜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故答案选 B。其他三项均不是社
会根源。
20、【答案】B
【考点】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才能富强,洋务运动只学习了其“末”,
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
这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A 错误,B 正确;郭嵩焘处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作为一名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没有摆脱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虽然对西方的民主和法治思想有
所肯定和借鉴,他仍然希望保留君主制度,排除 C;根据题干可以判断郭松焘对西方社会的
认识还是比较全面的,排除 D。
【点评】“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体”:主体、本质;“用”: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
纲常名教),“西学”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传统
文化为立国的根本。“西学为用”即是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
21、【答案】B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由“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可以判断董仲舒认为诸子百
家不同的观点不利于指导思想的统一,因此,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 B。君权
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
人事,人事能感动天意,由此两者合为一体,AC 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 是宋明理学的
观点。
22、【答案】A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他们关心的是人,因
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
‘人的文学’”的信息说明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故 A 项正确;B 中普及错误;C
中彻底动摇不符合材料主旨;D 中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
23、【答案】B
24、【答案】D
二、材料分析题
25、【答案】(1)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6 分)
(2)发展: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目的: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6 分)
(3)体现: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 1787 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
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6 分)
(4)评述: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
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6 分)
26、【答案】(1)主张:礼。目的:维护统治。
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6 分)
(2)思想:理是万物的本源;格物致知。
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10 分)
(3)形式:文人(写意)画。
特征: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8 分)
内涵:民本思想。
(4)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