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 MB
- 2021-04-16 发布
专题七 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与文艺
板块二
近代史部分
知识框架
内容索引
考点知识夯实
考向命题研析
压轴大题导练
考点知识夯实
1.
牛顿经典力学
(1)
奠基:伽利略。
(2)
创立: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3)
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4)
特征:注重实验;数学化。
(5)
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科学预见性。
考点一 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技术
2.
生物进化论
(1)
诞生:
1859
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2)
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异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3)
意义: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3.
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就
(1)
蒸汽时代:瓦特改良的
“
万能蒸汽机
”
运用于纺织业与交通运输业,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
电气时代: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和使用,使电力成为新能源;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等,电器产品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4.
相对论和量子论
(1)
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2)
量子论:普朗克提出。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
5.
现代信息技术
(1)
产生发展: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69
年国际互联网问世。
(2)
意义: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3)
消极影响:垃圾信息、网络犯罪、虚拟社会等新问题的出现。
[
重点深化
]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
(1)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2)
文艺复兴促进人们思想解放,面向现实、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催生了求真务实的科学风气。
(3)
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4)
近代科学家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
(5)
欧洲先进国家保护、鼓励科学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创建博物馆、植物馆、观象台,设立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2017·
天津高考,
6)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
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
变化
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
.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真题导练
√
抓题眼
答案
抓题眼
铁路交通发展客观上要求制定统一时间标准,以规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
英国科学史家德萨格利斯在其著作《实验哲学》中认为:他们
(
蒸汽机的发明者
)
既不像哲学家那样能够了解原因和理由,也不像数学家那样能够算出各部分的比例,他们十分幸运地能够碰巧找到了他所索求的东西。这说明蒸汽机的发明
A.
基于实践经验的积累
B.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
借鉴自然科学新成果
D.
凸显发明者的哲学思辨
对点训练
答案
解析
√
解析
根据材料不
“
了解原因和理由
”
、不
“
能够算出各部分的比例
”“
十分幸运地能够碰巧找到了
”
,可知蒸汽机的发明不是严谨科学的产物,是经验使然,故
A
项正确。
2.
爱因斯坦曾言:
“
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
”
爱因斯坦的理论
A.
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B.
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
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答案
解析
√
解析
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相对论,没有建立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信息网络,故
A
项错误
;
大大
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的是普朗克的量子论,故
B
项错误
;
爱因斯坦
的理论改变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
C
项正确
;
爱因斯坦
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和空间无法单独变化,故
D
项错误。
1.
文学
(1)
浪漫主义文学:特点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代表作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2)
现实主义文学:特点是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列夫
·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考点二 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学艺术
2.
美术
(1)
现实主义:特点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法国米勒的《拾穗者》、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
印象画派:特点是将光和色作为研究重点,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代表作有莫奈的《日出
·
印象》《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3.
音乐
(1)
浪漫主义:特点是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独创性,偏重于色彩和感情。贝多芬开启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2)
印象乐派:特点是强调音响和音色。代表作有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牧神午后》
。
4.
电影
1895
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第一部电影,将艺术与科技结合起来
。
[
重点深化
]
近代以来文学艺术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1)
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美术出现。
(2)
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的发展,反映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和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成果的印象派。
(3)
工业革命的进行,促使借助工业革命成果的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等。
(4)
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促使电影艺术产生与发展。
找错点
1836
年,俄国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
1861
年农奴制改革之后,才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该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体制之下社会的黑暗,讽刺的是专制体制和人们对专制权力的崇拜。
(2018·
新课标全国
Ⅲ
卷,
34)1836
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真题导练
√
找错点
答案
3.(2018·
韶关一模
)
某种文学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
“
既不是随性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
由此判断,其文学风格是
A.
浪漫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自由主义
D
.
现代主义
对点训练
√
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中
“
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
”
可知是浪漫主义的体现,故
A
项正确。
解析
4.(2018·
荆州二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
(
主要是黑人
)
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
A.
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
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
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
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
“
城市的贫民
(
主要是黑人
)
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
”“
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
等内容可知,爵士乐的通俗性和大众性是其流行的原因,故
B
项正确。
考向命题研析
近代科技革命和主要文学流派
考向一 主干知识迁移
命题点
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发端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的发明,这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
A.
第二次世界大战
B
.
世界经济的发展
C.
各国对科技的重视
D
.
两极格局的建立
√
答案
解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兴起的,服务战争是其最直接的出现原因,故
A
项正确。
解析
命题点
2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共
91
部小说,写了
2 400
多个人物,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
“
百科全
书
”
。而巴尔扎克则自称是法国社会的
“
书记员
”
。这主要是指他的作品
A.
体现了人们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B.
描写了法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
C.
表达了资本主义发展中人民的失望
D.
展示了
19
世纪前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全貌
√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材料
“
法国社会的
‘
百科全书
’”“
自称是法国社会的
‘
书记员
’”
等内容可以看出这本小说主要展现了法国现实的情形,故
D
项正确。
史论链接
⊙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间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
⊙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
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考向二 能力方法渗透
命题点
3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产生
(
美
)
社会学家贝尔这样表述:
“
19
世纪的中心意识是把社会看成一面大网
(
文学里的生动幻象是一张蜘蛛网
)
,用较抽象的哲学术语表达,如黑格尔所述,每一种文化,每一历史
‘
时期
’
,以及与它们相应的那个社会,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由某种内部原则束扎成型。这种内部原则,对黑格尔来说是内在精神
(Geist)
,对马克思来说是决定所有社会关系的生产方式。
”
这一表述揭示
了
A
.
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
B.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C.
科学发展促进文艺产生新的创作流派
D.
精神危机成为文学创作的表现主题
√
答案
解析
材料
“
每一种文化,每一历史
‘
时期
’
,以及与它们相应的那个社会,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由某种内部原则束扎成型
”
强调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故
B
项正确。
解析
命题点
4
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
从
19
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
A.
主观因素完全取代了客观因素
B.
客观因素逐渐压倒了主观因素
C.
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
D.
客观因素部分取代了主观因素
√
答案
解析
解析
“
完全取代
”
表述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
;
主观
因素压倒客观因素而不是客观因素压倒主观因素,故
B
项错误
;
主观
的东西越来越多,表现出的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故
C
项正确
;
客观
因素并未取代主观因素,故
D
项错误。
方法点拨
⊙
客观因素指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们在历史活动中所凭借的、不以人们的意识和意志为转移的全部条件和对象。主观因素指社会历史活动主体,即个人、阶级、政党、人民群众等,活动的能动性方面。
追求和捍卫科学真理
考向三 历史价值观引领
命题点
5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
19
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说更多地成为故事般的讲述。
”
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
B.
马丁
·
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
C.
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D.
伏尔泰天赋人权学说流行
√
答案
解析
解析
达尔文进化论提出是
1859
年,而且材料
“
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说更多地成为故事般的讲述
”
反映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故
C
项正确。
命题点
6
理性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
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十七世纪的神学却有了
‘
双重性格
’
;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
”
这说明
A.
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
B.
封建神学受到严重冲击
C.
“
理性王国
”
成为共识
D.
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
√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材料神学
“
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
”
,说明上帝被认为是理性的化身,理性思维能够认知自然秩序,表明理性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能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故
A
项正确
;
材料
中
“
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
”“
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
”
等信息,不能说明神学受到严重冲击,故
B
项错误
;
“
理性王国
”
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目标,与神学目标不一致,故
C
项错误
;
材料
虽说明神学受到科学思维的影响,但不能证明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故
D
项错误。
史论链接
⊙
达尔文的进化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
⊙
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在方法上要求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在体系上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运动关系研究
考向四 学术成果创新
命题点
7
启蒙运动的兴起
艾赛亚
·
柏林曾说:
“
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这说明
A.
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
B.
牛顿思想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
C.
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
D.
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
√
答案
解析
解析
材料中作者认为
“
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
”
,即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原理和方法
(
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即理性精神
)
为启蒙运动提供自然科学条件,
“
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
……”
也表明科技
(
经典力学
)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精神的支持。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
史论链接
⊙
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启蒙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
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创新驱动,放飞科技强国梦想
考向五 隐性社会热点
命题点
8
现代信息技术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有人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是
“
互联网+企业
”
。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
QQ
是互联网+通信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互联网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
互联网发展颠覆了传统行业
C.
互联网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D.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行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材料
“
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
QQ
是互联网+通信等
”
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部分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故
C
项正确。
史论链接
⊙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压轴大题导练
考
情统计
年份
类别
25
分大题
12
分大题
2017
年
全国卷
Ⅱ
——
科技发展与钟表的演变
2015
年
全国卷
Ⅰ
——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14
年
全国卷
Ⅰ
经典力学
——
2013
年
全国卷
Ⅱ
爱因斯坦热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
——
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经过了其全盛时期且又摇摇欲坠的法国旧制度来说,这尤其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些哲人使得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都遭受到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
《全球通史》
25
分综合大题导练
材料二
各国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给他们提供了支持和合法性。他们认为与自然界一样,政治活动中的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程度决定了谁将在国际
“
生存竞争
”
中获胜。而在经济生活中,这是一个自由放任经营和粗俗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上、中层阶级生活舒适,心满意足,强烈反对国家为促进更大的社会公平而作任何干预。在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
19
世纪后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列强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须的;还有人则争辩说,按照现实
成就判断,各土著民族弱小、低劣,需要优越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
——
《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
这些哲人
”
借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8
分
)
指导语
①
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将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使法国和欧洲旧制度遭受毁灭性打击可知
“
这些哲人
”
指启蒙思想家。
②
原因:从万有引力定律的法则,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和自然科学成果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上归纳。
答案
答案
原因:万有引力定律具有理性的自然法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自然科学成果为启蒙思想家反对旧制度提供依据。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和达尔文科学成果被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主要区别。
(17
分
)
指导语
①“
应用于其他领域
”
:根据材料可知,万有引力定律被启蒙运动所应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则被应用于社会领域,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
②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者的区别应从合理性、目的和作用三个角度分析。
答案
答案
区别:
①
合理性不同: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其他领域具有合理性;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被异化为
“
弱肉强食
”
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②
目的不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为了反对封建旧制度;异化达尔文学说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为列强对外扩张寻求合法性。
③
作用不同:启蒙运动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加剧列强对外扩张。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到来。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新科技革命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
——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12
分论证题导练
阅读材料,从
“
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
”
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材料相关信息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12
分
)(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指导语
①“
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
”
是提炼观点的角度,不宜直接当做论题,然后结合史实阐述观点即可。
②
据所学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提出观点。
③
论证观点要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影响。
答案
答案
示例
1
:
科技创新带来生产动力的变化。
论证: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机器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将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
示例
2
:
观点:科技创新引发经济结构变化。
论证: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出现了知识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使机器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工业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增加。
方法指导
提炼
(
概括
)
要点型试题
(1)
设问方式:
“
依据材料
(
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
(
指出
)
……
特点
(
背景、影响、作用
)
”
。
(2)
变式提问:
“
说明
……
阶段性特征
”“
材料反映
……
的问题
”
等。
(3)
解题思路:
①
对材料分层提炼要点;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②
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分角度提炼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