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 MB
- 2021-04-16 发布
1939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不仅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
苦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弥合的战争
创伤。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是怎
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提到战争,你想到了什么?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奥莱尔(1873—1939年),美国女作家,记者。
微型小说《在柏林》堪称名篇中的精品。它以第
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
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以极小的篇幅深刻地反
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
14 在柏林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
动作。本课指两个女孩看到老
妇人的不停数数,肆意地嘲笑、
说话。
造句:他什么都不懂,还在这里
指手画脚。
14 在柏林
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
练,用不着考虑。本课指小女孩看
到老妇人的举动,立即就嗤笑起来。
造句:每次面对老师的提问,班
长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
分组探究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
说明了什么?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
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
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
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
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
深意呢?
初读感知
整体感知
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
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
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
摧残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
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
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
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
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
影下家庭的缩影。
着眼结尾
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势和铺垫,
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
沉重。请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孤独之旅 (19)_鲁2021-04-16 10:50:0930页
-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教学课件:第52021-04-16 10:49:2829页
- 2019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玉2021-04-16 10:48:3535页
- 2018届《解密高考》(人教版)大一轮复2021-04-16 10:48:1518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 圆的认识 ︳2021-04-16 10:47:3318页
- 2019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课件:26综合计2021-04-16 10:46:5612页
-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5 聆听 拉德斯2021-04-16 10:46:3817页
-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第2讲化2021-04-16 10:45:4568页
- 2018年春湘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2021-04-16 10:42:4270页
- 人教版八上生物第二节 细菌课件2021-04-16 10:42:0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