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50 KB
- 2021-04-16 发布
课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活动目标】: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活动重点】: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
【活动难点】: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贡献和局限性。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活动方案】:
活动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基本观点是: 、 、 、
2、意义: 科学地解释了 的原因,揭示了生命现象具有 性和
性的原因,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有力的武器。
3、局限性: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是否做出科学的解释?
达尔文对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 水平?
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过程,能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练一练: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 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活动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主要内容:①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 的基本单位;
②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③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在 的作用下, 发生定向改变;④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 、 ;
2、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 个体所含有的 。
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 的比率。
3、相关计算
(1)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例题:1、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眼(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群体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杂合子的个体有14400人。那么,在这一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例题: 2、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A、4.4% B、5.1% C、6.8% D、10.2%
(2)通过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例题:3、对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隐性性状者(等位基因用A,a表示)占9%,则AA、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
想一想为什么?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自然种群中,对于X染色体上的某致病基因来说,雄性中的发病率就是该基因的基因频率。例如: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为0.05%。
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什么叫物种?
。
(2)隔离中常见的类型有 、 ,
活动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生物与 、生物与 共同进化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
(1)“收割理论”的含义及其意义:
(2)“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一种什么策略?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哪三个层次的内容? 、 、
3、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练一练: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自然选择 B、生殖隔离 C、共同进化 D、基因突变和重组
【反馈练习】:
1、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使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成了各自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3、人工选择所以能选育出新的品种来,自然选择所以能形成新的物种,这两方面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生物都在进行着生存斗争 D.人和自然的选择力量
4.(多选)右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甲虫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符合达尔文观点的叙述是
A.从开始使用农药起,甲虫的抗药性开始增强
B.甲虫抗药性群体形成的原因是长期使用单一农药的结果
C.b点可以证明甲虫种群中本来就存在着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D.a时和c时甲虫密度相等,此两期甲虫对农药抗药性相同
方式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核移植
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膜的流动性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方法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
去掉细胞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组织培养
核移植→胚胎移植
优点
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等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作物新品种
繁殖优良品种,用于保存濒危物种,有选择地繁殖某性别的动物
缺点
技术要求高、培养条件严格
技术复杂,难度大;需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
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举例
试管苗的培育、培养转基因植物
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多利"羊等克隆动物的培育
方式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核移植
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膜的流动性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方法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
去掉细胞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组织培养
核移植→胚胎移植
优点
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等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作物新品种
繁殖优良品种,用于保存濒危物种,有选择地繁殖某性别的动物
缺点
技术要求高、培养条件严格
技术复杂,难度大;需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
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举例
试管苗的培育、培养转基因植物
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多利"羊等克隆动物的培育
方式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核移植
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膜的流动性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方法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
去掉细胞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组织培养
核移植→胚胎移植
优点
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等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作物新品种
繁殖优良品种,用于保存濒危物种,有选择地繁殖某性别的动物
缺点
技术要求高、培养条件严格
技术复杂,难度大;需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
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举例
试管苗的培育、培养转基因植物
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多利"羊等克隆动物的培育
【课后练习】:
1、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2、拉马克认为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定向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器官的反复使用
3、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自然选择
4、以下符合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相邻两个池塘内的所有鲤鱼 D.一个蚁巢中所有的兵蚁
5、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一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一个种群种全部个体所含有的显性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一个种群种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D.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会随着种群中一代一代的死亡而消减和灭亡
6、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的数量的个体,其中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4%、72%、4%、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A.36%和64% B.57%和43% C.24%和72% D.60%和40%
7、下列生物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
A.鸟类和青蛙 B.马和驴 C.东北虎和华南虎 D.山羊和绵羊
8、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A.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B.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C.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认识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基因突变 B.选择 C.生殖隔离 D.物种分化
10、某些虫媒花与给它传粉的昆虫表现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种内斗争的结果 B.种内互助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11、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
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下图是对此后
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
生物学家从上面的结果中得知一种事实,即兔因发生
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而得出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共同进化了。关于兔子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恰当的进化原因是①隔离 ②自然选择 ③突变 ④定向变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 ,则在基因库中B的频率为90%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13、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其缺陷有
A.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B.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D.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14、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它们却能避免被海风吹到海里淹死。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B.突变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D.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15、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的。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的,该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中叶,黑色型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类型,S基因的频率上升到95%以上。
原来19世纪时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成了黑色。
探究问题:桦尺蠖决定浅色性状的s基因频率为什么越来越低呢?
(1)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你能做出假设吗?
(2)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Ss 20% ;ss 70% 。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年内,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基因型频率
SS
10%
Ss
20%
ss
70%
基因频率
S
20%
s
80%
(3)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浅色个体的出生率有影响吗?
(4)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为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与2021-04-14 18:20:2818页
-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传2021-04-14 09:12:345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学案免疫调2021-04-12 23:59:566页
-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021-04-12 11:11:375页
-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必修一测试2021-02-26 19:59:048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7植2021-02-26 19:49:46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2内2021-02-26 19:22:15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4通2021-02-26 19:10:026页
- 新步步高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2021-02-26 17:50:4817页